“变三思”为“二思”的荒谬和无知
“变三思”为“二思”的荒谬和无知
钟 声
读罢 11月5日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的《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的评论,尤其那极其牵强的引文或导言,甚觉不可思议,并且不乏荒谬和无知之感。这就是,虽然主流媒体在错误的路线上难有正确的舆论可言,但至少在理论文章的论题、论点、论据和行文上深思熟虑,不致出现拙劣的常识性错误吧?不妨请看其引文或导言: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是误解。恰恰相反,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我们不妨看看《论语》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见《论语·公冶长第五》。)这段话的意思是:季文子要三次考虑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孔子听到这事,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多思转多私’。因此,这第三思要不得,要下决心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把个人的利益抛在脑后,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真难以想象,《人民日报》及其作者即便尊孔拜孔,也不能把自己都承认的“三思”为“多思(转多私)”而独出心裁地改为数学意义上的“二思”;把“再,斯可矣”单纯、浅薄地理解为思考“二”次而无须三思或多思呀?况且,意指做事谨慎,需要再三思考的“三思而后行”,恰恰是防止和避免“转多私”和党员领导干部“转腐败”的重要因素,那么就此意义上讲,你们愚蠢地减少了一思的“二思”,特别是在私欲公行、腐败无所不在的现实条件下,能不被人理解为不要多加思虑,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和更加“转多私”甚至“转腐败”都无须“三思而后行”?
尤其那“如果有第三思,往往就是考虑推动这项改革会不会对我个人利益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得罪人、丢选票,会不会对个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甚至人身安全带来风险,等等。一句话,就是滋生私心杂念,‘多思转多私’。因此,这第三思要不得,要下决心变三思而后行。”《人民日报》的先生们如果尚有良知和文理修养的话,稍加细读就很容易发现,该是何等十足的连自己都将羞愧难当的屁话!因为推行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31年来的无数实践业已证明,类似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陈良宇和许宗衡那样的高级党员领导干部,除了搞资改和搞腐败这“二思”外,刚好是缺少或根本不要“把个人的利益抛在脑后,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三思”或“多思”,以致最终走上以改革之名而大搞腐败的不归路!
诚然,《人民日报》的先生们意在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殊不知,不用说这些欲言又止的毫无实质内容的屁话实难被所告诫者理解,即“攻”什么“坚”、“关键”在哪、什么“风险”、“干扰”和如何“不动摇”等等,甚至连那“歪批三国”类的令人不齿的《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之论,都将使被告诫者和天下人极为不屑,更不用说听信和照办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