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异质思维”是个伪命题
包容“异质思维”是个伪命题
因为你包容得了它,它包容不了你,最后还得打个“敌我”不分,是非混乱。所以讲包容,其实可能讲得并不准确。
准确的讲,人类对与自己不同的思想、思维,应该怎样客观、公正的对待呢?我以为,如能真正讲客观、公正,那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应该“各有所长”的相互分别不同的各有所论。具体就是你也可以论你的,而我也可以论我的。当然,在分别不同的互相阐述自己的思想、思维时,尽量能相互之间更多的谅解与“包容”一点的,就尽量多谅解与包容一点,那这一点应该还是可以理解的。具体就是这个“包容”其实并非彼那个“包容”。也即包容不是要给你什么权利,比如“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是。包容,在这里是指尽量不要先对一些不太敏感,不太是非,不太严格,不太能准确定义的分歧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的硬下定论。具体就是包容是什么?包容就是允许人家讲。可允许人家讲是否就允许其可以随便想怎样讲,就全都可以怎样讲?我以为,这里可能也还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社会就更不用提。你想,你如果要随便造谣生事,制造祸端,那怎么?那社会也能随便就允许你想怎样讲就怎样讲?
包容“异质思维”之所以是个伪命题,是因为在当今之世界,其实没有什么思维是不可以包容的。而真正不能包容的,其实可能也不是什么简单的思维不思维,而是一定的思想手段,思想途径。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思维整天全都与人没事有事的要都找一点麻烦,找一点烦恼,那这样的思维能包容,能允许吗?
包容“异质思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把思维简单化了。就好像什么思维都仅仅只是一个不同人的不同认识、观点的内容。但事实告诉人们,有思维就有可能有行动。而有行动就有可能有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讲包容,我以为,也只能包容那些对人民利益侵害不大的思维。否则,则既包容不了,而且可能还得取缔。
当然,有人也许会讲,人民日报讲的包容是指“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的“异质思维”。可事实上,真正思维还能区分出什么是“善意”,什么不是“善意”,什么是“违反法律法规”,什么是没“违反法律法规”,什么是“损害公序良俗”,什么是没“损害公序良俗”吗?我以为很难。思维就是思维,思维是仅限于一种理想,一种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思维用法律,用良俗,用善意来区分,本身可能也就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