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新闻所指的现象能引起多少人的愤怒感?
光明网的文化栏目今天有这样一条新闻:故宫附近寺庙内设豪华会所不让百姓进(见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4-12/15/content_102872669.htm),其开头便是这样一段话:
【2014年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并已开始施行。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该项规定出台后,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仍然内设豪华餐饮、住宿服务,部分区域甚至成为只对少部分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
在我看来,这条新闻把当今的社会现状反射的是够淋漓尽致的了。在我还没有对这条新闻所反映的现象表示具体的看法之前,请大家先来看看某些官员在他们的改革开放所以中,对某些特色人物所采取的如下措施:
①2006年9月24日,新华网重庆电讯称:“重庆公安机关出台了十条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明确提出将为128位知名企业家提供专门保护,通过‘保护知名企业家联络办公室’,协调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保护企业领导人尤其是知名和民营企业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重庆市经委与市卫生局联手推出了一种企业家绿色就医卡(已经发放了652张)。凭此卡可以在重庆一些医院享受不挂号、不排队、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应诊、懂英语的护士全程导医等待遇。企业家子女也享有同等待遇(《重庆晚报》2006年7月20日报道)。
③【东南某省省会市的中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最近发布了《民营企业家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制度》的规定,自2007年开始施行。为此,政府要拨付专项资金,选调优秀的各科医务专家为私营企业主治病,并建立民营企业家健康档案。现市委、市府已选定150名市级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享受这一待遇。该规定还要求:各区、县(市)、市级有关部门,应参照市里的做法,每年安排一批未列入市级名单的民营企业家,享受公费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这段话引自李成瑞所著《千人断指叹》一书的第27页)
在看完某些官员对某些特色人物所采取的这些特色措施之后,我再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
三十多年来,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离封建社会更远了,还是更近了?譬如说,一把手说了算;譬如说,买官卖官;譬如说,全国各地空前大规模兴建豪华寺庙;譬如说,人们的帝王将相、封建迷信等情结……当今的房产界有多少是在打着“御苑”、“ 御园”、“ 御景”的招牌吸引人们啊?三十多年来主流媒体批判过这种现象吗?倘若抛开“特色”这个大环境,这些现象符合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气氛吗?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
众所周知,根据宪法,在我国,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然而,如今不少地方一些比较著名的历史建筑、公园、寺庙附近,咋就不容许主人进入而却变成了某些特殊人物的私人会所了呢?这符合宪法吗?这种严重践踏宪法的行为难道是最近才发生的吗?为什么直到2014年11月1日,才仅仅只由住建部等十部委出台文件进行制止,而却不由司法系统直接去追究其刑事责任呢?这些能够堂而皇之地具有私人会所的人,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们究竟是不是属于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了某些官员所采取的上列特色措施的特色人们?这些特色人们当今的社会地位如何?他们能将这个国家的主人阻挡在这些特色的私人会所之外,其社会地位是不是更加特色了呢?
至此,我想知道的是:
①某些官员所采取的上列特色措施是不是在与资本家勾肩搭背?
②这些不仅能够在著名风景区拥有私人会所,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百姓阻挡在著名风景区之外的特色人们,其社会地位究竟是不是在国家主人之上?
倘若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宪法的根本原则还能够名副其实吗?倘若宪法的根本原则都不能够名副其实了,再加上上面这两个问题的并未解决,还谈得上依法治国吗?
至此,我的上述分析究竟有没有道理呢?还请大家不吝赐教,直至无情批判,只是不要扣帖就好。
至此,这条新闻所指的现象究竟会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愤怒感呢?倘若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愤怒的话,那么,宪法所规定的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又表现在哪里呢?似此,宪法的威严何在呢?又是谁践踏了宪法的威严呢?倘若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愤怒的话,那还会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行吗?
秦川牛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