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笑——不是评判《小品》优劣的标准

火烧 2011-09-2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指出以‘笑’评判小品优劣不公,强调文艺应雅俗共赏,体现工农兵。批评当前小品低俗化,缺乏对农民贡献的歌颂,呼吁回归文艺初心。

 我不懂得文艺,更不懂得文艺批评,试想参和人们对《小品》雅和俗的议论,以奏热闹。  

《小品》是文艺,文艺的雅和俗是有标准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是说文艺不能一家之言;文艺要“喜闻乐见,雅俗共尝”。这就是说“雅”“俗”都行,但必须深受人们的欢迎。文艺要“表现¹工农兵”。并把是否表现工农兵?提高到作者“爱”和“恨”的立场感情的高度。不日前,吴邦国代表党和国家庄严宣布“五不搞”,这说明毛泽东的文艺理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除比之外,我们还未见到那一界党的领袖人物,与时俱进到超过毛译东关于文艺理论文艺方针的论述。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有人以“笑”为标淮,衡量《小品》的好与坏,优与劣。并以此作为是否受奖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欠妥当。因为“笑”有嬉笑,讥笑,傻笑,苦笑,狞笑等等,看了《小品》难以分辨众笑声中的何种“笑”。再说“俗”有通俗、低俗媚俗之分。毛泽东说的“俗”显然是指“通俗”,人们一看就懂,而不是低媚之俗。尊称“王”的那些小品,其中相当一些主题是讥讽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把他们的走路描写成歪歪斜斜,把他们的说话弄得结结巴巴,颠三倒四,把他们的衣着弄成脏兮兮,似乎他们不懂爱情,不懂行情,甚至连自己的父亲都认不得,连“公鸡能下蛋”这样有悖常理的东西也搬上舞台,去糊弄根本不可能受骗的“奸商”,如此等等。显然不能认为是“通俗”,更不是在表现工农,歌颂工农。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兄弟做出了巨大贡献。矿山开采,产品加工,城市建设,城市服务,铁路、桥梁,公路,那一样不是农民兄弟的血汗汇集而成,他们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养肥了千万个老板,他们可歌可泣的不可磨灭的光荣事迹,是说不完书不尽的,是时代的主旋律。遗憾的是我们小品王的诸多《小品》中看不到这些。  

究其原因不能责怪《小品》们的作者和演员。它的始作俑者是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专家治厂治国治校的精英时代,文艺要为时代即当代政治服务。所以,在一些人看来就要表现“精英”歌颂“精英”,工农兵似乎就要靠边站了。回顾二十余年的晚会,《小品》歌颂工农兵的有多少?难道不能说明问题?  

         老实说,如此低俗的《小品》成就了它的表现者,否则,他不会今天如此富有,如此显摆,如此不能接受文艺批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