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云淡水暖:何苦呢?顾正红——看央视《今日说法》有感

火烧 2006-11-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顾正红烈士纪念馆因房地产开发面临搬迁,雕像与纪念墙被移走引发热议。文章回顾顾正红牺牲历史及五卅运动影响,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争议。


  顾正红如果活到今日,也已经是100岁的老人了,而顾正红的生命定格于20岁,那年是1925年,因为顾正红的鲜血正红,唤醒了上海工人阶级和各界人民群众参与的风起云涌的“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大示威,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反帝爱国运动象火山一样燃遍整个上海。

  起因是当时的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解放后为上海第二棉织厂,现已经改制,地皮被拍卖给房地产商)日本资本家在残酷压榨中国工人之余,利用“关厂”,企图赖掉工人未得的工资,用今日的话说,就叫做“欠薪”,共产党员顾正红领头讨要被拖欠的工资,与资本家雇用的“拿摩温”(工头)、租界巡捕房的“包打听”(走狗)发生冲突,在打斗当中,被日本资本家川村连开四枪,先后击中腿部、小腹等处,伤重牺牲。鉴于“五卅运动”在中国反帝,特别是反日本帝国主义历史上的里程碑地位,顾正红这个名字,永远被镌刻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丰碑上。

  据说当年祭奠顾正红的会场上有挽联曰“先生虽死,精神不死!凶手犹在,公理何在!”横额是“工人先锋”,就为这“精神不死”,新中国没有忘记这位“工人先锋”,在上海建立了顾正红烈士纪念馆,其家乡被命名为正红乡、正红村。而在原上海第二棉织厂顾正红殉难处耸立着一尊雕像,1991年,第二棉织厂还在雕像的背后墙壁上重修了纪念碑文,浮雕,也算是一种“精神不死”的延续吧。

  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说原上海第二棉织厂地皮被拍卖给房地产开发商,该雕像被搬运到一所中学“妥善保管”,以便以后“移入(还未建好)的博物馆”,而那纪念碑文和浮雕就被推倒成为一堆瓦砾,引起网络的一阵热议,记得有一位自称“在上海政府做公务员”的,在新浪开博客“申公无忌”极其不屑地大骂什么“炒作”、“网络暴民”之类,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好在这年头不了了之的事情多了,似乎也就算了。

  没承想今天(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中午的《今日说法》又正经八百地“炒作”了一回,如果“在上海政府做公务员”的“申公无忌”辈见到,恐怕又是满脸的不屑。照理,《今日说法》关注的应该是与法律相关的事件,那房地产开发商将浮雕和纪念墙铲掉是否“违法”呢,这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定,开发商当然理直气壮,因为铲平那浮雕、碑文之前,“请示”过该区的文管部门,区文管部门认为那浮雕和纪念墙“不属于保护对象”,所以默许了,而施工时还在现场观看,由此,开发商“解脱”了;颇有意味的是,当记者电话访问上海市文物局相关人等时,那位更加“斩钉截铁”,喝曰“照我看,连那尊铜像都不算文物,我们(?)只保护那块地方(殉难处)!”

  草民还是不明白,难道就没有更加完美一点的方案,比如其它地方可以拆除,保留那一段浮雕和碑文墙体,再配以雕像,应该不算什么大的难题罢。可偏偏就容不得一段墙和一座像在那里,理由是什么呢?据被采访者一再强调,那墙体是1991年重建的,所以没有“价值”,1991年到现在也有15年了,“今天是明天的历史”,至少可以表明,直到1991年,上海第二棉织厂还是记得为上海纺织工人的尊严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抛洒热血的先烈的,如果再过80年,后人们在这面墙和这尊雕像上对1991年的上海国有纺织企业的最后守望者们的良知,总应该有所感悟吧。1991年就不容为“文物”,那当年为拍摄新闻电影而“复制”的,如今找不到“原件”的“分田单干生死状”,还赫然摆在国家级博物馆展出呢,其间也不过20几年。

  草民似乎也理解那些管理者有意无意的冷漠和淡然,时代 “进步”了么,“多元化”了么,“需要淡化意识形态”了么,要多讲“文明史”了么,顾正红也好,“五卅”运动也好,伴随着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租界殖民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的屠戮与血腥,不符合“文明史”教育下一代的方针,君不见上海的高中新历史教科书已经抽掉“斗争史”,代之以日本的子弹头列车、美国金融寡头大通.摩根之类了么。

  更有“理由”淡然处之的是,有可能一些潜移默化的现实将相关管理者变得更加“现实”了,比如,顾正红们发动工人罢工的口号中,有这样的一些:“我们在日本人厂里做工,真是十分苦呀!每天要作12小时以上的生活,赚的工资却很少。一点不好,日本人就是拳打脚踢;一点小错,就要罚钱。日本资本家真把我们中国工人看做牛马奴隶一般,要打就打,要罚就罚,不管我们工人的死活,不讲人道,毫无公理。”“日本人喝了我们的血,还要剥我们的皮,真是岂有此理!”,血汗工厂嘛。顾正红为追讨“欠薪”而战斗而牺牲,“欠薪”不是卷土重来了?

  当然,上海也有更多的良知尚存者,比如一个档案馆的老者就对着镜头说,“不知道昨天的民族是没有明天的民族”。

  见到此,想至此,可能一些在“文明史”熏陶下的顾正红时代工人的后代会不会发问“何苦呢?顾正红”。当然,但愿没有人会发问“何苦呢?顾正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