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云淡水暖写在六·一:沉重●伪善●不凡

火烧 2007-06-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六一儿童节揭露社会沉重与伪善,涉及儿童暴力、留守儿童问题及教育缺失,展现儿童悲剧与不凡努力,引发对社会关注与反思。
 
写在六·一:沉重●伪善●不凡

云淡水暖

今天是六一,照例应该是花朵盛开的日子。是欢歌笑语的日子,但是,刚才在央视的《新闻社区》节目看到一个大约4、5岁的小男孩,一脸稚气地、嫩声嫩气地在唱什么“你是我的贝贝,你是我的爱…”,草民记得这首东西是某些“港台腔”们在台上扭动时嘶吼的所谓“作品”,从一个天真无瑕的小男孩口中念出来,令人难以理解。环顾四周,孩子们毕竟不主导社会,而社会却决定了孩子们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成人世界,就有相适应的儿童世界,成人世界的浮躁、拜物、迷失,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最近两天,起码有两个小儿不能看到六一的色彩,听不到六一的欢歌了:

一个是深圳的不到一岁的小涵,小涵因为父母亲之间的争吵,5月29日,在前往医院打预防针的过程中,被父亲提住双腿将头往地上多次摔击,造成颅脑严重损伤,救治无果去世(图):



小涵的惨死,是为父母之间的不信任付出生命的代价,据说,来深圳打工的广西籍父亲怀疑孩子不是其亲生的,才下此毒手,恰逢该医院的楼上有“亲子鉴定中心”之类,因此众说纷纭。据报道医院并不承认做了“亲子鉴定”,就是说,是不是“非亲生”的还两说,但即便“不是”亲生的,该父亲何至于如此残忍呢,孩子何辜,这也许是这个家庭成员之间充斥着彼此不信任的时代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是河南的小女孩影影,5月27日父亲回家时被问到的几个字不认识,就遭到父亲毒打,在5月29日母亲在教其认字的时候,因为一个水果的名称说不上来,遭母亲再次毒打后,悲惨离开人世,据报道,6月7日就是影影3岁生日,办案民警描述,“她表情平静,嘴角上翘,像在微笑一样。”(《河南商报》),影影家境不错,父亲是房产公司老板、区政协委员,母亲是“专职太太”,但受到的待遇是地狱般的惨烈,据警察描述,小女孩经常被毒打,死后遍体鳞伤,遭打的“刑具”有:鞋、鞋刷、马桶疏通器。如此毒打亲生女儿的理由是什么?重男轻女?望女成凤?或者是兼而有之?从“全职太太”在家专门教孩子认字来看,多半是3岁不到的孩子,被成人当作期待、标榜的“作品”,毒打不过是一种“雕琢”的手段,这种畸形的心态,无法排除其浮躁、极端的源头。

六一的到来,有媒体对“留守儿童”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做了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主调当然是“关爱”,但“留守儿童”给从小就长期生离父母的农村儿童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和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有多么深呢,今天有一则新闻,可以窥见一斑,《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贵阳的外来工子女妞妞,因为母亲嫌其“不听话”,用烧红的铁钩遍烙全身(图):



妞妞的母亲小学文化,夫妻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妞妞长期留在农村,由姑姑带大,长达6年之久,与母亲感情自然有些生疏,这可能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极端个例,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可小觑的,最近发生在广东电白县的一个初中学生捅死6个同学的事件中,据报道,欺负凶手的学生中,大都是“留守儿童”经历者。

六一了,就提一下“留守儿童”,表示一下“关怀”,但是,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因素,就是所谓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模式中,无法兑现农民,特别是底层的劳动农民群体无法真正为城市所接纳,住房、教育这些基本的生存要素没有农民工的份,这种临时的“关爱”,显得有些伪善。

但是,在底层劳动群体的后代身上,人们看到的,恐怕还有不凡的努力,去年的6月,江西《江南都市报》报道过一个小女孩,12岁的培香,2岁丧母,11岁父亲病重卧床,为上学,为父亲的病,培香双休日为上山旅游的游客当挑夫(见附图),从这张图上,人们可以看到培香的不屈与奋斗,也许,这才是中国将来最有希望的象征,在艰难中,在风雨中昂头前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