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云淡水暖:惊天秘密与公开咆哮

火烧 2007-03-3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揭露北京楼市供过于求现状,批评房地产商哄抬房价,指出政策调控与民众居住需求冲突,强调自建房政策遭抵制,反映房地产行业与社会矛盾。

惊天秘密与公开咆哮

云淡水暖


今天(2007年3月29日)的《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北京楼市:一个打死也不说的秘密”,作者转引《北京晨报》的报道数据“北京市场上的一手住宅商品房,目前至少还有10万套尚未售出。…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即使没有新的项目入市,10万套的存量,也足够维持今年一整年的销售。”,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说:这条新闻揭露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打死都不说”的秘密。即北京的商品房不是供不应求,而是大大地供过于求。还断言,北京的房地产商们已暗中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价格同盟;已快成为中国房地产暴利孤岛。

草民觉得,以上说法称为“惊天秘密”也不为过,因为,其正好反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同一个畸形的怪胎,一方面是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民众对住房的渴求,但迫于极为变态的房价而无计可施,一方面是房地产商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把持资源、挟持社会的现状,并且,把这个“秘密”成为“公开的”更不为过,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草民不同意所谓“北京的房地产商们已暗中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价格同盟;已快成为中国房地产暴利孤岛”的结论,如果作者的眼光不局限于北京,而放眼全国的话,哪个地方不是如此?上海的汤臣一品大厦,单位面积售价达10万余元,至今只暧昧地承认“出售”了一套,买家也是“打死也不说”的“秘密”。

草民以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产的问题,按照广州市长张广宁的说法,已经成为“政治问题”了,“政治”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房地产这个经济范畴的一个行业,已经被政府官员视为反作用于上层建筑的东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政府官员感觉到在一系列的调控压力下,房价不降低反而狂升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博弈,是经济利益博弈下导致的政治形态的博弈,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利益,与房地产寡头的摄取欲望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博弈,而这种博弈已经表给面化、公开化了。

比如,最近广州钢铁集团、北京铁路局采用自建房屋的办法,以低于市场价许多的价格,出售给职工,就遭到两股人马的强烈抗击,一组当然是房地产寡头们,据报道,广州房地产商反击单位自建房, 称其为房改倒退,紧接着,号称“著名经济学家”的茅于轼,在南方报系的某周刊上,以同样的口吻指责单位自建房是所谓“对改革的倒退”。

姑且不谈“倒退”如何,广州钢铁公司一个普通工人拿到的自建房的房价是2050元/平方米,而其周边的房价高达5000元/平方米以上,北京铁路局一个张姓工人,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拿到的自建房价格是3800元/平方米,而其周边的商品房价为8000元/平方米以上,根据报载,北京市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万余元,但有60%多的职工低于这个标准,就是说,按照北京“平均工资”的中线,一个职工不吃不喝至少要30年左右才买得起一套房,而这还是少数人,但房产商们占有了国家土地,空置了一年也销售不了的住房,却在一步步推高房价。还不许任何人“倒退”。并且,他们的声音总有人提供平台发出来。

从房产寡头们的“惊天秘密”,到学者和房产寡头异口同声的反对“倒退”,有广州的媒体指出,广州开发商抵制市长控制房价言论,好一个“抵制”,这不是“政治”是什么。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