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西安事变的案也可翻?
炎黄春秋:西安事变的案也可翻?
康秀峰
《炎黄春秋》2010年载文张培森《三大历史关口的张闻天》,郭道晖《 四千老干部对党史的一次民主评议 》,第6期载文《西安事变,谁先提出“不除蒋”?》。看后很搞笑。
郭道晖 张培森两小子,你们也叫知道历史?什么叫老干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老干部的定义是:1937年前和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人才称老干部(老红军),抗日爆发后参加革命的称抗日干部或三八干部,1945年抗战胜利后参加革命的称解放干部,1949年10月1日后参加革命的称解放后或土改干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二百○一人和候补委员一百三十二人。【所谓四千人大讨论,据我纪录的1980年10月13日中央秘书局在怀仁堂召开的干部会】【实际参加的人数大约有5600多人,其中还有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1548名学员。】之文,这里,1:这是缺席审判,被审者无法申述。谢你提供图片,里面邓颖超就没举手同意《决议》呀,邓颖超为何不举手同意?你也可捏造?还有我知道并有关系的刘俊秀、康干生、李芳远、贺庆积---,这是1930年前参加革命的他们均未参加;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共333人,作这种决议应当由这些人参与,又那来四五千多人参与?2:怀仁堂岂可容纳四千老干部、5600多人?怀仁堂是仪銮殿旧址,不是清朝大会堂,建国后是政治局委员开会和参加晚会舞会的地方,能容五六千人吗?那要大会堂干啥!
张培森《三大历史关口的张闻天》文说,"张闻天是中共党内担任过中央总书记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而这一职务是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当选的"。说是xxx1979年中央为他平反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上,才公布这一史实。又胡扯。 遵义会议中止博古三人团权力,博古之职交由张闻天负总责,博古也不是总书记,他由王明指定,王明也不是总书记,由共产国际指定负总责。因战争频繁,向忠发叛变后没机会开中央会议。xxx被张闻天撤去县委书记后无任何职务随军长征,遵义会议是政治局会议,由六大的政治局委员参加,项英和张囯焘没参加,扩大到各军团主职列席。邓那时是什么职务?总秘书长吗?中央机关迁江西之前向忠发为总记的秘书长由周恩来任职。邓那时干什么?苏区成立的中央局只有秘书处,由邓颖超任处长,中央局的长征前邓颖超编入干部休养连由徐特立管,主编吗?那是陆定一。六大是苏联指挥,xxx根本没资格参加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召开时会公开吗?除参会者秘密与会外无人知道在开政治局会议。所以公布这一史实是胡说八道。遵义会议后还召开了二十几次政治局会议,邓参加了吗?他知道什么呢?
"既然遵义会议选出的总书记是张闻天,又怎能说是“以毛泽东为首”呢;既然那时总书记是党的最高职务,又怎能说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不论出现以上这种文字现象有如何复杂的历史原因和背景,但起码它违背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了全党实事求是的新航向,也促使我这个党史工作者,得以从过去盲目迷信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开始转到求真务实的途径上来"。
你连起码的历史及背景也一片空白,还谈什么是个党史工作者,我看你是个盲务工作者。张闻天只是负总责,头衔而已,三人团都把共产党带入绝境,你要张闻天去指挥打仗吗?其次那时是战争存亡时刻,把党及军队带出绝境才是关健!什么三中全会引导了"实事求是的新航向"。我说是引导了你们大量造假、篡改历史、反毛泽东的新航向才是真!去把档案光天化日之下公开,你会如何面对?
《炎黄春秋》2010年第6期载文《西安事变,谁先提出“不除蒋”?》。就突发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的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策过程,文中说道:“〔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处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意见则是‘审蒋’和‘除蒋’,即‘要求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认为‘把蒋介石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为此他〔指毛泽东〕还提出要‘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控制南京。’,你实足个无知。
你看看陕甘支队7000来人到陕北后的布局。
1935.10. 中央局(始称西北局)
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
中央局军委主席毛泽东,这才是实权!
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 ,后中央组织部长改为秦邦宪(1936.10后),中央宣传部长吴亮平,(1936.10后)张闻天兼,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央审查委书记菫必武,中央妇女部长李坚贞,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兼,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林育英,中央党校校长菫必武,中央联络局长李克农 后为吴德峰,中央秘书长张文彬,后为李富春(1937春),中央保卫部长杜理卿(许建国),----由此说明张闻天1936年开始主要管中央宣传部了。只是政治局委员而已。
1936 年11月 17日~22日毛泽东亲自 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配合下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歼灭与击溃敌军1个师另1个旅,挫败了蒋介石的进攻计划,巩固了陕甘宁根据地,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 1936 年11月 18日 毛泽东与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贺龙联名发出《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注意,毛泽东均是那些人不在陕北还在闹分裂的情况下也署上他们的名字。】
毛泽东1936年11月 30日 在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张国焘会面。
1936年12月 7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为转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指出,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23人为中央军委委员;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组成中央军委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治委员。任命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叶剑英为副总参谋长;王稼祥为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
1936年12月 12日 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将军为首的国民军第17路军联合行动,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主张。当日,毛泽东、周恩来收到张学良告知已发动西安事变,请中共和红军派代表赴西安商谈救国大计的来电,电报并询问"兄弟有何高见,速复"。毛泽东遂与周恩来复电张学良,对张学良、杨虎城所部部署提出建议:立即将东北军主力调集西安、平凉一线,17路军主力调集西安、潼关一线。表示:红军在固原、庆阳、富县、甘泉一带仅留少数,决不进占寸土。红军担任箝制胡宗南、曾万钟、毛炳文、关麟征、李仙洲各军。恩来拟赴兄处协商大计。 13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在会上首先发言,指出这次事变是革命的,是抗日反卖国贼的,它的行动,它的纲领,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对这次事变,应明白表示拥护。我们的口号是召集救国大会,其他口号都是附属在这一口号下,这是中心的一环。中共中央暂不发表宣言,但在实际行动上应积极去做。在会议最后作结论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历史事变的新阶段,应该把抗日援绥的旗帜举得更明显,在军事上采取防御的方针,不把反蒋与抗日并列。会议肯定西安事变是革命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是推动抗日的。决定采取不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的政权。 △ 致电共产国际,告知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其性质,肯定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联共的态度。 △ 与周恩来致电张学良,称西安事变是“义举"。对事变后西北的局势陈述意见:置重兵于潼关、风翔、平凉;号召西北及全国民众拥护义举;对全军举行广大深入的政治动员。表示若国民党军胡宗南、关麟征等军向南压迫,"红军决从其侧后配合兄部坚决消灭之"。并请派飞机到延安接周恩来赴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 △ 与周恩来致电张学良,就西安事变后的军事方针提出意见。指出:国民党军豫皖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有指挥河南集团,进占潼关极大可能,似宜提醒杨虎城注意,以主力集中潼关而坚拒之。东北军应确占兰州、汉中两战略要点及隔离甘肃蒋军为二部。同时提议:将海原、固原防务交于红军。红军以主力进至海、固地区,以有力一部尾随胡宗南军于豫旺地区,配合在静宁、平凉之兄军,乘机消灭南攻之胡部等。表示:"军事大计,祈兄主持,随时示知为盼。" 14日 与朱德、周恩来等致电张学良、杨虎城,指出:"文日 (即12日 )举义,元凶就逮,抗日救亡,举国同情,弟等率领全部红军与全苏区人民坚决赞助二将军领导之革命事业"。建议组成"西北抗日援绥联军",以东北军、17路军和红军编为三个集团军,统一军事政治领导。并提出:应成立"全国抗日援绥联军总司令部",极力争取阎锡山先生及全国其他爱国将领参加,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西北军事部署指出:抗日援绥军三部主力应集中于西安、平凉为中心之地区,与敌决战,只要打几个胜仗即可大大开展战局。并提出:目前第一要务是巩固内部,战胜敌人。 △ 致电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指示红军野战军应开至西峰镇(今甘肃西峰市),并指出了这一行动可援助张学良,可应付各种事变。 △ 与周恩来致电张学良,要其"十分注意洛阳、咸阳之敌,彼等有围城救蒋之企图,请将全部精力注意于集中与团结东北军及17路军上面"。 15日 与朱德、周恩来等15位红军将领联名发表《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指出西安事变的起因,赞扬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揭露了亲日派阴谋,建议南京政府接受张、杨主张,停止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组织统一战线政府。16日 致电张学良、杨虎城,指出:为了坚持决战胜利,千祈注意发动民众,"主要将沿陇海路、西兰公路、西梁公路各县之民众发动起来,拥护抗日联军,拥护西安起义,反对中央军进攻,保卫抗日首都,保卫抗日根据地"。这是毛泽东对突发事变后的军亊布署和应对。
19日 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西安事变以来的国内外局势。这是对西安事变以来的政治上的讨论,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目前问题主要是抗日问题,不是对蒋个人问题,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我们应争取和帮助西安方面,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夺取胜利。我们应与东北军、西北军接近,我们对张杨是同情的。应根据这样的立场发表通电。在会上作结论,指出:西安事变要取得斗争的胜利,无疑是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与广大群众的帮助。有六种力量可能使内战结束:一是红军,二是东北军,三是西安的友军,四是人民,五是南京的内部分化,六是国际援助。应把六种反内战的丈量团结起来,使内战结束,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会议认为西安事变有两种前途,或爆发内战,或结束"剿共"内战。为争取和平前途。会后中央发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通电》、《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通电提出召集和平会议,团结全国,一致抗日。向南京和西安方面提出四项和平条件。指示提出:我们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同时指出:要同情西安的发动,给张、杨以积极的军事上、政治上的援助。 △ 致电潘汉年,指出:"请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及其最低限度条件,避免亡国惨祸。" 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政治局委员才可以参加的决策会议,冯文彬、郭洪涛又怎么有资格参加呢?
冯文彬(1911-1997)1936年4月被调回延安,任共青团中央书记,此后长期主持党的青年工作。11月共青团组织解散后,担任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郭洪涛(1909-2004),1936年10月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他们二人连中央候补委员也不是,又怎能列席政治局会议?他们那时才25岁上下的年青人,又不是决策层人,你们捏造历史,想以此来抬高张闻天来贬低主席,是很可耻的!这两位共产党人已去世分别13年和6年了,他们何时对你说参加了1936年10月的政治局会议?你们怎么这副徳性呀?丢尽了你祖宗的脸呀!
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起草11份致周恩来电,通报了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外形势和红军配合张学良、杨虎城部抗敌的军事部署,指出:"时局正在发展,一方面日本军阀、中国汉奸、南京右派,极力制造内战局面;另一方面西安抗日军、红军、中国人民、中国反蒋实力派、南京左派、国际和平国家,正在结合反对内战,拥护抗日"。"苏维埃、共产党十九日 主张召集和平会议之通电,乃为团结一切国内、国际左翼及中间势力,为反对内战、拥护抗日而斗争"。"红军决向西安集中,配合张杨首先消灭东来之敌"。张、杨必要坚持,更有前途,一点不须气馁。当前重要的是争取17路军全部稳定于抗日反内战立场上。 20日 致电周恩来,告之共产国际来电内容:"既然发动已成事实,当然应当顾及实际的事实。"并告之来电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国共谈判条件:"甲、用吸收几个反日 运动的代表即赞成中国统一和独立的分子参加政府的方法来改组政府。乙、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丙、停止消灭红军的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丁、与同情中国人民反抗日本进攻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但不要提联合苏联的口号。" 致电周恩来,指出"如宋子文态度同情陕变,兄可设法见他,一面提出我党调和陕变、中止内战、共同抗日之主张。站在完全第三者立场说话,痛陈时局危急,内战是死路之意旨。征求他即召集和平会议,解决国是"。 △ 两次致电周恩来,对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行动作出部署,提出:"红军主力第一步集结庆阳,如胡宗南南下决消灭之。王以哲军应固守固原、西峰。""东北军应以洛川为后方,十七路军以韩城为后方,两军辎重宜逐渐向两地迁移,准备万一放弃西安时不至仓卒误事。" 21日 与张闻天等致电周恩来,指出:目前局势是日本与南京右派联盟,企图夺取蒋系中间派,造成大内乱;另方面是南京与各地左派企图调和,而中派在动摇中。我们与西安策略是:"应扶助左派,争取中派,变内战为抗战。"并提出达成和平协定,释放蒋介石的五个条件。还提出:兄应以共产党代表资格,公开与蒋介石、陈立夫、宋子文、阎锡山、于右任谈判,调停双方。
致电潘汉年,指示他:立即向陈立夫表示共产党愿意赞助国民党左派,挽救危局,并向陈提出在下列五个条件基础上成立国内和平,一致对付日本与亲日派,即:"(甲)吸收几个抗日运动之领袖人物加入南京政府,排斥亲日派。(乙)停止军事行动,承认西安之地位。(丙)停止'剿共'政策,并与红军联合抗日。(丁)保障民主权利,与同情中国抗日运动之国家成立合作关系。(戊)在上述条件有相当保证时,劝告西安恢复蒋介石先生之自由,并赞助他团结全国一致对日"。 △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提出请他派人到国民党军第28师师长董钊、第46师师长樊松甫、第51师师长王耀武及胡宗南等处告以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等亲日派欲置蒋介石于死地的阴谋,表示"我们愿与他们谈判恢复蒋的自由,并要发传单揭破日本与何应钦派联合害蒋的企图"。 毛泽东22日 致信阎锡山,对其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主张"共维大局"反对内战表示钦佩,指出:南京方面攻陕甚急,望以有力手段调停。至于红军,只要南京停止"剿共"政策,赞同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并划适宜之防地,决不向南京管辖内进攻。但如南京方面坚持进攻西安,而毫无转圜余地,则红军势难坐视。并希望急速建立山西与中共之间的电台、交通、通商联系。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告之:红军正向南急进,20天内准可集中咸阳。罗炳辉、萧劲光、谢嵩三部箝制胡宗南,必要时宋时轮也加入。并告之陕北苏区的恢复情况。 23日 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参加西北抗日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及组织抗日联军问题的常委会议,在会上发言,主张参加西北抗日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对外暂不宣布,对内可以宣布。我们参加抗日联军,同时向南京招手。 致电周恩来,指出告诉张学良、杨虎城:他们不会久处孤立,把工作放在困难点上,即使困难,也要奋斗到底。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如无此种决心,则遇有挫折,将不能支持。凡事向好坏两面着想,力争好的前途,同时也准备对付坏的局面。 24日 与张闻天致电周恩来、秦邦宪,提出:"对临时军政委员会名单,我们方面拟参加朱德、彭德怀、贺龙、叶剑英、徐向前五人。恩来、伯渠参加实际工作不参加名单,以便将来进行国民党工作。泽东不参加。对张、杨说明,共产党为争取全国各派,应采此种方针,对张、杨亦是有利的。" 25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针对当日蒋介石被释,并在张学良陪同下飞离西安情况,指出:在五个条件下(即本月21日毛泽东致潘汉年电中所列的五条),"恢复蒋之自由,以转变整个局势的方针,是我们提出的。谈判结果,蒋与南京左派代表完全承认。昨晚致电恩来,待先决条件履行及局势发展到蒋出后不再动摇才释放。但他们今日已经释放蒋介石,宋子文、张学良、宋美龄今日同机飞洛。依情势看,放蒋是有利的,是否达成有利,当待证实后告"。 27日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的形势,作出《关于蒋介石释放后的指示》。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西安事变问题的报告,并作结论,阐述了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指出应利用有利形势把红军扩大起来,与张学良、杨虎城更加团结,成为抗日的核心,这是我们当前的任务。我们的具体策略是推动左派、争取中派、打击右派。并要求巩固西北根据地,扩大红军和苏区,改造东北军和西北军,做好全国群众工作,把群众组织起来,这是工作的重心。 28日 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针对蒋介石于26日 回到南京后发表《对张、杨的训词》,指出:"蒋氏果能从这次事变获得深刻的教训,而为建立国民党的新生命有所努力,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那末,他就应该有一篇在政治上痛悔已往开辟将来的更好的文章,以表其诚意。12月二十六日 的声明,是不能满足中国人民大众要求的"。并提出:蒋是接受了抗日条件才恢复自由的,今后的问题是蒋是否不打折扣地实现诺言。本月 为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并以此在陕北红军大学作讲演。
1937年中央十二月会议改组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张闻天,陈绍禹,康生,陈云。
张闻天是革命家,为人厚道,又是书生。但是,他不是受主席打压,而是受其他人打压。在那时他也无能力担当党的重任!如果没主席,能有共产党?又能有今天吗?没有主席,统统成为蒋介石刀下之鬼!能在主席去世后反毛诬毛吗?你们这种人也早死于荒野之地了!你们别的下三流废话不须再驳了,谈历史说知识,炎黄春秋还说什么"实事求是 秉笔直书 以史为鉴 与时俱进"我看你们是连周佛海陈公博也不如,婊子无情但有义,你们的人格连婊子也不如!尽造假!谎言和无知网矣!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