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枪的记忆

火烧 2009-11-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讲述作者从童年到成年与枪的深厚情感,包括玩具枪制作、军营体验、民兵生活及真枪经历,展现枪在男性成长中的象征意义与回忆。

作为男人都喜欢枪,小时候玩一些玩具枪,大了摆弄一下真枪。枪所具有的耿直、硬朗、嫉恶如仇的性格让男人们着迷,所以才有了无数的枪械迷,各种的枪械方面的杂志。

我小时候也喜欢玩枪,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才5、6岁,那时一个普通中学的保卫处中也有枪,看到 那些 老师们进行训练,瞅着乌黑发亮的三八大盖枪和小巧的驳壳枪心里直发痒,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去摸一摸。那时没有现在那样多的商店卖的机械玩具,我就自己用木头来做各种玩具手枪,用板条做成各种玩具长枪和冲锋枪。十几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各式各样的玩具枪,满世界玩着打“日本鬼子”的游戏,那冲锋的劲头、竭力得喊杀声、随心所欲疯玩的情景到今天还历历在目。男孩子美丽的童年,自由的童年总是和玩具枪有着亲密的联系的。

不知不觉之间,我上小学了,那时小学有军队的辅导员,我们班也经常有一位解放军战士来给我们将一些过去战争的故事,同时,我们还可以到军营中去找战士辅导员去玩,亲身体验军营的氛围。那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憧憬着能有一把真枪,用真枪来保卫国家,解放还被压迫的人们。小学三年级,文革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是与北边苏联关系的紧张。我们小学生也参加挖防空洞、挖W型战壕的活动,并经常进行防空演练。我记得,在上课期间,只要一听到警报声,我们学校几千名学生不到十分钟就都能离开教学楼进入防空洞和战壕内,一切都井井有条,如果今天的小学都有我们那时的训练水平,地震、火灾绝对不会对小学生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的。那时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木头长枪,天天上课带着,课间有军训活动,先有战士教给我们拼刺刀的技术,以后每天都要练上一段,数百人在操场上练拼刺刀的技术代替了课间操,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

很快,上中学了,大人们忙着工作和辩论,我们学习的负担却很轻,玩是我们的主要生活的一部分。这时我们自己做的玩具枪有了进步,我们用大子弹壳做成枪膛,用手枪的子弹壳放到里面,装上火药,用火柴头做成点火帽,用皮筋推动撞针,这样就成了火药枪,此外,我们还用自行车链子做成打火柴头的手枪,有响的枪让我们这些男孩子热血沸腾,天天玩得乐不思蜀,甚至常常忘了回家吃饭。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学毕业了,不久我下乡了,来到农村,融入广阔天地,圆了我摆弄真枪的梦想。那时农村里都有民兵,而且还经常训练,我很快成为大队的民兵连副连长。我下乡的大队是沈阳军区的一个点,常年大队民兵连里都有几只半自动步枪,一方面是民兵日常训练用,另一方面,那时东北边境上的村屯都要准备打仗。我参加一次民兵大比武,由于成绩可以,得了一些子弹作为奖励。有一次春节,由于边境上不平静,我没有回家,在村子里过年,我就用这些子弹当爆竹,在三十晚上放了,那炸子的声响、曳光弹的光线,让我忘记思家的痛楚,整个一个春节,我都是手握着半自动步枪过的。

公社里每年定期进行民兵干部培训,我在培训班里了解了54式手枪、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轻机枪、82高炮的性能和机械原理,那时训练很刻苦,我们都能闭着眼睛对这些枪械进行拆装。那时我手枪靶、 50米 半胸靶、100米全身靶的成绩都是可以的。

1978年,我离开了青年点,告别了乡村,到大学去学习了。刚一入学,就是军训,这对我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实际上不仅仅是对我,那时我们班90%是兵团、农场或下乡青年,大家都是老兵油子了,有的还经历了珍宝岛战斗,对枪的熟悉,甚至都不比教官差。上大学时,我带了两发曳光弹作纪念,军训了,有了枪,手就痒痒了,在训练期间我把两发曳光弹打了,随后我马上在几秒钟内把半自动步枪的枪膛擦了一遍,教官来查谁放的枪,同学们都笑,不回答,教官检查了我们20几个学生的枪膛,啥也没发现,我这个恶作剧过去了,谁知我和枪的缘分也就就此彻底断了。从那之后,我再没有机会摸到枪,如今面前摆着的都是书,渐渐的将枪就忘记了。

近些年来,电视里经常播出美国枪击杀人事件,重庆也发生过抢枪事件,南方公安收缴社会枪支的行动,甚至连仿真枪都有严厉查禁……使我又回忆起过去那个亿万人民亿万兵的时代,那时候社会上有的是枪,那时的民兵不是国庆大典上的红妆女民兵,那时所有的民兵一旦有事,都能拿起枪来上战场。那时的枪是保护国家的工具,而不是危害社会的东西。为何现在它的职能有些变了呢,看来枪本身是中性的,还要从其它方面找原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