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怎样保证“直通中南海”的是民意?

火烧 2010-09-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36
文章探讨如何确保直通中南海的渠道真正反映民意,强调保障人民发声权利与舆论主导权,指出需完善制度防止官意替代民意,确保网络平台成为有效民意收集工具。
        首先应该感谢《人民网》 。是人民网首开先河,开辟了网络上访的新渠道,开辟了网络议政的新形势,开辟了网络举报的新方法。如今网络覆盖全国,人民网的“直通中南海”使全国的民意汇集中南海成为一种可能。这将为我国制定政策,规划未来提供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此举是国家的幸事,是人民的幸事。但是,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还不是这样简单,不是仅仅一根网线能够解决。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这项制度,使之保障“直通中南海”的是民意。不要让“官意”代替了民意,不要让精英代替了人民,不要人民在网络上还要被代表。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一,要保障人民敢于说话,让人民敢于反映问题。民间或者说是基层存在的大量问题,不是人民不知道,不是人民不想说,而是绝大多数人民不敢说。少数的说了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此,敢说的人会越来越少。其实,网络上也是一样。当今的网络技术非常发达。说是虚拟空间,其实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找到具体的个人。我们开辟这条通道,如果是真的想了解民意、倾听民生,那么就需要保障人民的言论、甚至可以说是人民的举报和揭露,不被打击报复。让人民的声音不被反动官员监听。如果下面各级公安机关,都把精力用在监视本地电脑登陆人民网的情况。那样,人民还是不敢放心的去说自己看到的丑恶面。只能是唯心的去唱赞美歌。如果人民的声音是经过各级的审阅后进入中南海。那么,就请更名为“能通中南海”,而不是“直通中南海”。直中南海好,好就好在“直”。如果不直了,那样,领导们听到的还是民意吗?

         第二,要保障主导舆论的是人民。现在电脑是基本上普及了,比较落后的农村也有电脑了。这就为网络收集民意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人民多数都是忙于工作的,上网的时间不是很多。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意见在网络上去反映。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去不断的反映,没有时间去重复自己的观点。相反,那些“一杯茶,一袋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办公室工作的大人们,却有着更加充分的时间。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会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他们有时间反复的说。不排除他们的利益有时候和人民的利益有冲突,有时候会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有冲突。他们不断的反映,那么怎样判断那是主流意见,那是既得利益者一家之言呢?

            第三,既然是“直通中南海”。那么,问题的解决结果是不是中南海要过问?如果问题反映到中南海后,中央有关部门审阅后,又一级一级往下发,中央责成省解决,省里责成县里解决,县里又发回乡里解决。问题有回到了起点。含冤者在一级一级向上访,上级在一级一级往回发。玩开了“拉大锯,扯大锯”的游戏。老百姓玩不起这样的游戏啊。老百姓要生活,要生存,他要去工作挣饭吃。

          只有解决了这几个问题,直通中南海才有意义。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为保证执政为民起到重大作用。这些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依我国目前的情形,技术没有问题。只需要有一个保障“直”和“达”、“民意”的制度,一个能够被执行的制度就可以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