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决定国运!
阶级斗争决定国运!
这是《矛盾论》的推理 ,也为人类历史上无数国家的兴亡存替所证明。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类社会也同样是由矛盾组成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也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这也即是说,是阶级斗争决定了国运。
阶级斗争决定国运,在中国有太多的利子,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都是由阶级斗争发展到的程度决定的,当统治阶级内部能够团结,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也能缓和的时候,国家就会出现大治的局面,如汉初、唐初的兴盛,而当统治阶级内部一团纷争,与被统治阶级水火不容的时候,国家便离灭亡不远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比如秦朝。不过,我倒觉得秦朝的灭亡其实最不应该,因为它覆灭在了这个国家强盛的顶峰期刚过不久,国家积弊还没有到足以导致国家灭亡的时候。可是它终究还是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统治阶级内部太不团结了,同时与人民之间也是水火不容。假设秦始皇死后,宦官集团与权臣集团并没有发生你死我活的斗争,李斯等权臣也没有被杀掉而能继续发挥作用,那么这个国家至于那么快就被灭掉吗?可惜,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不知道统治阶级内部团结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宋代皇帝赵匡胤总结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得出了什么宫闱之祸、外戚之祸、宦官之祸、潘镇之祸等等可致国家灭亡的结论,以为只要避免了以上错误,国家就能长盛不衰,可是,他的朝庭内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严重对立,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融洽,这样,当这两大矛盾一旦激化之时,他的江山还能够稳固吗?宋朝其实就是这样亡的。当然,从表面上看宋朝好象是被外族消灭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宋朝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财力和科技水平,是周边的国家什么辽、金、西夏等严重不能与之抗衡的,北宋光常备军就有九十多万,而且都是职业化军队,这么多的军队,如果不是文官集团长期压制了武官集团,使军队丧失了本来应该有的作战能力,那么就凭女真人那点力量,能把一个大宋消灭掉吗?从这个历史教训看,当统治阶级内部严重对立的时候,他们所管理下的国家机器也就必然成了内斗的牺牲品,正是由于这种内斗的长期存在,瓦解了国家的力量,才使国家走向灭亡的步伐加快了。
决定国家命运的阶级斗争中有两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教训。一种是内部矛盾长期积集而导致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尖锐化的对立冲突,如陈胜吴广起义;另一种是外在压力下尖锐化了的阶级对立冲突,如南宋赵构之对岳飞。统治阶级尤其是地主阶级有着一种天生的保守性,当它遇到强大的外来威胁时,会本能地对外谄媚讲和,对内残酷镇压。对外谄媚讲和是出于维护它既有的剥削人民的权力,但是对外谄媚讲和往往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在内外压力下它们往往会产生政权不保的心理,因此对人民的镇压就是极其坚定和残酷的,南宋故事正好反映这一点。有人评价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为“对外讲和,誓死与人民为敌”,这刚好也符合这个阶级斗争律。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内部矛盾在一天天的加剧,外部还有个美国因素,美国事实上是中国那些向往资产阶级的人士的领导者,因此,今天的阶级斗争所带给政治家的压力,并不比古时候少。
除了直接的阶级对立,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势力由于对统治方式的认识、见解不同以及利益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出许多矛盾,这就是所谓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认识、见解不同会产生派别斗争,利益不同则直接引发集团冲突。这些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产生的斗争同样地也会影响到国运。因为统治阶级在社会矛盾中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的性质及发展方向。因此,治理国家的根本奥妙就在于首先要分清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然后才谈得上团结统治阶级,缓和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阶级斗争是全方位的,它包含在道德、文化、思想、意识、经济、科技、军事等几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思想文化方面的斗争属于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阶级斗争,中国古代科技很发达,但是始终没被统治阶级重视过,这是统治阶级的特质决定的。在军事领域,近代世界大致出现过三种性质的军队,资产阶级的军队,无产阶级的军队和封建军阀的军队,不同的军队按不同阶级的思维进行编成、作战和训练,这是阶级斗争存在于军事领域的活生生事实。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的阶级性。把握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它能很好地帮助人们驾驭斗争。既然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有各自不同的哲学逻辑和思维特点,那么只要把握着了这一点,也就等于把握着了对手的命门。无疑,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大师。
日本统治阶级的思维特点是下层狂妄、上层无知,施政方式往往是下层推动上层。那么,不彻底地满足日本人的狂妄无知,他们能发动太平洋战争吗?既然我们在军事上暂时打不过,为什么还要把人拚光呢?不如暂时放过一马,让他们把兵力杀到南洋去,同时向着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开战,难道日本不是正因为这样而走向灭亡的吗?在现代社会的国际政治斗争中,美国是个斗争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老爱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傻事,日本是个封建财阀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他们的领导层总爱用封建时代的思维观察如今的世界,印度是种性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当然我们是个不知道什么性质的儒式国家,所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家各自一般的思维逻辑,如果谁抓住了阶级斗争论中产生的这个方法论,那么对于对手的特点,总能一抓一个准。
阶级斗争存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阶级竞争的问题。阶级斗争的存在并不否定阶级竞争的存在,但是阶级竞争是次要矛盾,并不会直接对国家的命运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大致是稳定的,即统治阶级内部是基本稳定的,被统治阶级的内部同样也是基本稳定的,但是这并不否定两个阶级内部的个别分子通过阶级竞争而被竞争出局或者竞争出局,从而成为新的被统治阶级的一员或者统治阶级的一员。《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一个在统治阶级的竞争中被竞争出局的典型。不过,无论贾家出局的人有多少,既使有更多的出局者,就整个统治阶级来说,仍然是基本稳定。贾家的悲惨遭遇,可以使象王熙凤那样的人改变立场,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统治阶级的思维仍然是基本稳定的,仍然是该干嘛干嘛,并不会因为看到了统治集团内部有人遭遇到不幸而吸取到教训从而做出一些改变。所以,阶级竞争无论怎样的激烈,无论社会各阶级成员的身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丝毫不会改变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封建社会中,有人失意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都是所谓的阶级竞争,但是总体看,基本的统治阶级、基本的被统治阶级仍是稳定的,所以,阶级矛盾激化时,农民起义该发生还是要发生的。从目前的社会来看,统治阶级是指封建特权阶级和资产阶级,被统治阶级是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尽管我国目前处在一个社会大分化的时代,阶级竞争十分激烈,有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家庭成员通过努力,可以上升成为公务员、大老板,而有些封建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家庭的成员则可能会失落为无产阶级中的一员,但是总体上来说,各阶级之间泾渭分明。工人农民的思维方法是找工作,打工,培养孩子,让孩子上大学,将来考个公务员,或者当大老板;封建特权阶级的思维方法是制造潜规则,让自己捞一把;资产阶级的思维方法是偷税漏税、找关系、寻靠山、欺骗、掠夺。由于时代的特点,在如今的社会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之间的身份转化是比较快的,以至于让人感到阶级斗争似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人们真的能够跳出历史吗?不能,我们注意到矛盾正是积累中,中国的今天实际上面临三个前途,一个是在经济上兼融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特点,在政治上试行高度民主、自由、平等、协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为美国所忽悠,成为只为资产阶级谋幸福的所谓民主、自由的国家,一个是倒退的儒式国家,即由封建特权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国家。这三个前途,最终都要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而且最终也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达到,这些都真真切切地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可惜,今天的人们对此似乎都没有一点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