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社会主义社会里,一定有商品和货币

火烧 2010-07-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和货币的必然存在,强调私人占有和按劳分配的机制。通过铅笔与橡皮的交换例子,说明商品交换的逻辑,并分析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

金宁《论社会主义社会》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里,一定有商品和货币。

所谓商品, 就是用来交换的物品。

比如你有两根铅笔没有橡皮,我有两块橡皮没有铅笔. 我们就可以交换, 你的一根铅笔和我的一块橡皮互换, 各得其所。这互换的铅笔、橡皮就是商品。

最原始的商品交换,就是如上所说的直接用物品交换。后来发展出了货币,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可以让交换在更大范围内更方便地进行。

交换的前提是“私人占有”。比如那两根铅笔,是属于你的。而那两块橡皮,是属于我的。这样一来我们才能交换。如果没有私人占有,那铅笔和橡皮谁都可以用,就谈不上交换了,当然也就没有商品了。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物资极大丰富。铅笔和橡皮都多得很,你想用就一定有。那得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还不行。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但生活资料却是私有的。是按劳分配。你如果劳动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生活资料。这个生活资料是属于你的,而不是属于大家的, 不是属于别人的。你的生活资料是被你私人占有的。

比如你是铅笔厂的工人,工厂按照你的劳动分配给你生活资料。可是工厂只有铅笔。于是工厂就每个月给你几箱铅笔。但是你需要衣食住行,于是你就用铅笔去换其他你需要的生活资料。这个换,就是商品交换。
那么你可以说,工厂可以就把生活资料发给你。你就不用出去换了。可是这样一来,工厂就要有你需要的各种东西。工厂里得有一个仓库,里面放满了家用电器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五谷杂粮针头线脑衣帽鞋袜,等等等等,以备每个工人之需。这样做行不行呢?当然,你如果非要这样来,那也只好随你。但是,不妨和现实情况比较一下。

现实里是这样的:工厂发工资给工人,也就是发货币、发钱给工人。然后工人用钱到商店里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商品交换了。而且这个发钱的办法,比第一种发铅笔的办法和第二种发全部生活用品的办法都要方便、有效率。

然后如果你的某样东西多出来了,你就可以拿出去换其他东西。比如你有个电视机,你现在更新换代,旧的就多余了。当然你可以直接扔了。但那叫大手大脚,咱们不提倡。于是你就想着谁需要,你可一把旧电视给那个人。当然你可以白送。可是你有权力要求等价交换。这就又是个商品交换。就算你白送,那得到旧电视的不好意思白拿,就请你吃饭。于是这旧电视换了一顿饭。其实这还是商品交换。而且还是等价交换:请饭太丰盛了,你觉得过意不去。请得饭太差,你心里会悄悄嘀咕。只有恰如其份了,你才吃得安心,对方电视也拿得安心,皆大欢喜,还增进了友谊。或者你把旧电视卖给收旧货的。收旧货用钱和你交换那台旧电视。这还是商品交换。

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是按劳分配的,由于生活资料是私有的,所以就一定有商品,有交换,有货币,有市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都是错误的。这个错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错误。-- 不要以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句句是真理,他们是伟人,但是人不是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