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比不足在哪里?

火烧 2010-07-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出孙子兵法缺乏科学认识论,无法准确预测战争胜负。毛泽东军事思想强调矛盾论与知己知彼,以抗美援朝为例,展现其指导意义。


 
首先,孙子兵法没有一套科学的认识论做指导。毛泽东在他的一篇著作中就提到,有些人在兵法上讲的头头是道,但是打起仗来却有输有赢。这句话对于那些迷信孙子兵法应是当头棒喝!孙子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的这套方法论中所流露的认识论可悲吗?曹操与孙权谁有道?周瑜比曹操能力如何?魏兵与吴兵孰强孰练?如果在赤壁大战前让孙子来判断谁将获胜,那么孙子会如何判断呢?孙子的判断有能力剔除自己主观性的因素吗?而以上的对比真的是能未战而知胜负吗?或者说以上的几条元素真的是取得胜利的条件吗?如果我们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分析,就一定会说,什么呀,扯远了。

毛泽东的认识论在前面的几篇中已多有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单说矛盾论在军事当中的运用。毛泽东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双方各自对自己优缺点的把握,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这样说:“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那么只有抓住了各自的特点,才算是初步地解决了知己知彼问题。但是孙子的那套太笼统了,太不着边了,完全是一种缺乏客观的感觉,根本不具备战争的指导意义。抗美援朝前,当麦克阿瑟听说中共要出兵后,天天向上帝祈祷在朝鲜碰到中国兵,结果怎么样呢?如果在战前用孙子的方法衡量一下中美军队,如主孰有道、将孰有能等,那么我估计十个人中间就有十个人会得出同麦克阿瑟一样的结论。请问这样的结论靠得住吗? 为了说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的差别,我们不妨更具体地引用一下抗美援朝的例子。


在抗美援朝前我军指挥员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是这样做基本分析的:


“我们分析美军的长处是具有现代化的装备,机动性强,陆军地面火力强,海空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同美军相比,我军的装备则处于明显的劣势,步兵就那么几门迫击炮,其他重一点的火炮都是缴获国民党的,用骡马牵引,运动隐蔽起来都很困难,主要还是靠步枪和手榴弹发挥作用。


 但是我们有许多美军所不具有的长处:


第一,我军是为了反对侵略而战,是为了国际义而战,是正义之师,师出有名。。。。。。美军是为了侵略而战。。。。。。政治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第二,我军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几十年来一贯以劣势的装备战胜装备优良的敌人,我军善于夜战、近战、山地战、白刃战;美军虽有现代化的优良装备,但他的士兵不善于夜战、近战、白刃战。在这方面我军占有优势。


 第三,我军作战机动灵活,善于从侧面迂回包抄消灭敌人,还善于分散、隐蔽;美军则一切按条令规定,打法比较呆板机械。


 第四,我军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能吃苦耐劳;美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差。。。。。。


经过认真地分析,我们认为,尽管我们的装备比敌人的差,尽管我军可能遇到新的困难,只要我们充分的准备,准确掌握敌人的长处和短处,避开敌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我军的长处,趋利避害,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就一定能以劣势的装备,打破优势装备的敌人。”


以上摘自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 看到以上的文字,各位读者会做如何感想呢?如果要是运用孙子兵法,会是这样分析问题的吗?孙子说,“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话是讲得很漂亮的,但是做不到;“未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理想很完美,但是做不到。因为没有矛盾论做指导的认识论,很难不出差错。正如毛泽东所说,自古无不犯错误将军。当然用矛盾论做指导同样也会犯错误,但是相比之下,运用孙子兵法在一开始观察战争的时候,着眼点就错了,或者说很难保证正确,圈子绕得大了哩。何时绕到点上呢?那就要看指挥员的天赋了。孙子之后,中国的军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争的认识论问题,所以仍然败仗不断。最令人生气的是宋帝国,宋时的将军们兵法造诣恐怕是历史上最高的,可怜打的败仗也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假设宋帝国能够掌握毛泽东的这套认识论,结合孙子兵法,以宋时的人力物力财力,则我看统一全世界也不是什么难事。


无数的历史事实都必须使大家清醒起来,准确的估量孙子兵法的价值。


孙子兵法的第二个缺陷是不能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打过架的都知道,欺负人时若遇坚决抵抗意志就会动摇,若是见义勇为或者为了保护自己及家人时就会信心百倍。战争也是这样的,当年美国侵略越南,军事上几乎没打过几次败仗,刚开始也是气势汹汹的以为自己比法国人强,但是最终呢却是灰溜溜的从越南败出来了。那么不能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何危害呢?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什么呢?连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都区分不清楚,不是白察了吗?孙子又说,兵贵胜,不贵久。怎么做到呢?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可是无往而不胜,有用吗?贵胜易,贵久难,贵久需要正义性,可惜这并不是孙子懂得的。

 孙子兵法的第三个缺陷是不懂得军队的性质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或者说军队的性质对于战争胜负所起的决定作用。我们现在知道军队有无产阶级的军队、资产阶级的军队、地主阶级的军队,可是孙子并不知道。当然这不能怪孙子,但是我们现在谈的是孙子兵法,我们必须明白,军队的性质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是有决定作用的。都是中国人,为何共产党的军队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和日本人打能够胜多败少,而国民党的军队装备比共产党的军队好的多,人数更是比日本人多出好几倍,但是为什么和日本人打却往往属于失败的一方呢?这就是军队性质不同所造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无产阶级的军队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组织起来的军队,因而一开始就比地主阶级的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有优越性。他的战士们觉悟程度更高,思维更活跃;官兵平等,组织民主化,有问题大家一齐想办法,能够充分发挥每一名战士的能动性。而这支军队的作战思想,最能够总结和超越人类历史上一切军事理论的精华,因为它的哲学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军队更是战无不胜的。 观察军队的性质,首先是阶级性,即是否是属于人民的军队,但是并不是说如果是人民的军队就能够百战百胜,军队的性质和民族性也有关系。苏联的军队、越南的军队、朝鲜的军队、中国的军队虽然曾经同属于共产党的军队,但是各自的战力大不相同,即使是使用同样的装备。资产阶级的军队也是这个道理,德国的军队、法国的军队,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率领,其战斗力也各不相同。可见,军队的性质是战争之前必须考量的内容,可惜孙子兵法在这方面并无论述,这不能不说是孙子兵法的一大缺陷。


和孙子年代差不多的人吴起对于军队的性质倒是关注到了,在《吴子》中说:“齐阵重而不坚,秦阵散而自斗,楚阵整而不久,燕阵守而不走,三晋阵治而不用。。。。。。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能自战,击此之道,必示之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其将可取。。。。。。”吴起的兵法我没有认真研读过,但是我觉得吴起能注意观察军队的民族性就很了不起,吴起说:

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溥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阵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

这个评价如果用在今天的中国军队上我觉得还是有点适宜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四次战役,美国的李奇微无意中用了吴起的这个方法,给自愿军造成了很大麻烦。

1979年许世友打越南时,注意到越军好逞能,往往是第一道防线兵办火力配置极重,所以就用了牛刀子战术,也取得了成功。1979年的那场战争打的是明码战,战前没做战略欺诈,所以敌人对我意图了解很清楚。而且双方武器装备相差并不大,战斗力方面也是各有优势,又是越军擅长的亚热带地区山地战,所以我军打得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我觉得单从许世友的指挥来讲,是很成功的。后世有许多无知的小子对许世友的指挥妄加指责,实在有点太狂妄了,就好象当年的美国大兵想的那样,只要自己几个人往南朝鲜一站,就能挡着北朝鲜的进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