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一张“皮普先生” 脸
英国有一张“ 皮普 先生” 脸
“ 皮普 先生”是谁?一英国老太养的一只猫。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英国诺福克郡、65岁孀居的罗丝奥顿有一只8岁大的灰白色缅甸猫“皮普”,而在“皮普”与奥顿夫人相伴的一年半时间里,它从未露出过“好脸”。
《每日邮报》戏称“ 皮普 先生”是全英国脾气最坏的猫。据它的主人奥顿称,这只猫整天都一脸生气和不满的样子,它平时不喜欢噪音和坏天气,尤其讨厌足球;一到刮风或者下雨天,它要么钻进主人家里,要么就蜷在它的小窝里,可即使是盼到了它喜欢的夏天,“皮普”脸上仍然没有一丝快意。
好了,我们大致了解了“ 皮普 先生”,大概也知道了“ 皮普 先生”的脸与如今的英国如此相象的原因,尽管它是缅甸血统,但在英国待久了,难免受到环境的刺激。就像奥巴马之为美国总统,骆家辉之美国梦一样。
这次中国总理温家宝应邀访问对匈牙利、英国、德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为“救欧洲”去的。但是号称英国近二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戴维·卡梅伦,无视中国在人权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强烈地完善愿望,摆出了“ 皮普 先生”的脸谱,居然要给在温家宝“上课”。
卡梅伦的这一举动,连英国媒体也看不下去了。英国《每日电讯报》以《戴维·卡梅伦真的应该对中国说教吗?》为题对此事进行 了评论,认为卡梅伦“不知天高地厚”,“ 我们英国人觉得,批评中国的人权是我们的权利,甚至责任。在中国,这样的话被看做干涉,令人生厌”。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事实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一是中国已经逐渐而坚决地赶上西方,在经济规模上超过法国、英国、德国,去年又超过了日本。二是衰退加速了这种转变。中国不仅在继续增长,中国的银行也不需要援救。中国人的生活标准继续上升。现在,当我们跌跌撞撞地摆脱衰退时,中国的债务比七国集团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低,所以中国不像我们那样背负着还债的重担。经济相对的失败缩小了我们的政治影响力。我们怎么说或怎么想都不重要,这与其说是因为直抒胸臆就可能失去贸易机会,不如说是因为我们不再受到尊敬。既然事实证明西方对如何管理经济的意见是错误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听我们的呢?
英国为什么有一张“ 皮普 先生” 脸?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指出的那样,随着安逸而确定的旧秩序烟消云散,英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可谓毫无章法。卡梅伦希望英国继续以一个大国的姿态行事,但作为支撑的财力和军力都越来越少。辞令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差距已不再仅仅是令人尴尬——它正变得越来越危险。与美国人不同,英国才刚刚开始考虑中国崛起的意义。本周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英国,主要是关于贸易问题。美国人已将中国视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英国人很大程度上仍把中国视为一个新兴市场。摆在卡梅伦面前的无疑是一场硬仗。但鲜有迹象表明,他知道该如何打这场仗。
但是,英国个别媒体的清醒,并不能把整个英国从老牌帝国的旧梦中拉出来。英国人始终觉得,批评中国的人权是英国的权利,甚至责任。西方其他国家的情形也大抵如此,只不过有隐晦和直露的差别而已。
温家宝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时,关于中国民主法制问题的论述,对于卡梅伦的说教,听起来像是卡梅伦说教的回应。温家宝说,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只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这无疑于正告卡梅伦:中国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并且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中国根本不需要英国人指手画脚。中国人崇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开放包容的胸怀,但也不想与“ 皮普 先生”打交道。
对于那只缅甸猫“皮普”,我们希望能有什么事让它高兴起来。但对于英国那张“ 皮普 先生”的脸,我们要明确表示,中国人不爱看。
2011年7月3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