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保卫社会主义须注意的问题

火烧 2009-11-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保卫社会主义需注意的问题,分析集体化与个体化的差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比,红色文化与特色文化的冲突,以及三农问题与农业改革,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不能脱离群众,不能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要联系实际,深入群众。
    例如,某男,52岁。在大街上说,毛主席那时候太受苦了,劳动强度太大了。我当即问他,你受了几天苦,你72年学校毕业,随即去了农机站,干了几天赤日炎炎的农田?你兄妹八人,你为老大,随后实行单干,不搞水利建设,不搞平田整地农田基本建设了,你父亲劳动,母亲还担负生育任务,你没受几天苦吧?他也觉得是这样了。(当时劳动力相对人口太少了)
    我在学生时期也参加过农业生产。我看到人们干活很卖力,干劲很足,但没人强迫,没有人骂。大概是人们一起干活热闹,不觉得累吧,也许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充满希望而努力奉献吧,也可能是不好意思落后他人。总之,人们单纯,欢乐,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由于人云亦云,教育子女时难免说:要好好学习,要吃苦,我们那时有多苦有多苦。再加上资改派对文革描述得恐怖可怕,青年人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这样的看法:过去是动乱贫困的,现在是腐败不堪的。丑恶现象,就业危机,生存威胁,造成人们迷茫痛苦,别有用心的人宣传西方国家,于是出国热一浪高过一浪。
    下面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讨论分析。
    解放后中国是否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否取得亘古未有成就?必须历史地看问题。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毛泽东以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的方针,经过56年-76年20年间的公有制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机械.化工.纺织.能源.交通等各行各业基本配套,部分农机进入农村,种子和化肥奋力推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更是其他国家所难及的。这种成就是在国外的封锁和国内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下实现的。
     有人把20年公有制说成比旧制度还悲惨的生活。那时人们吃过野菜,是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吃过。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60年吃过,但至少我周围没有饿死人的事情。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旧社会穷人吃不饱,穿不暖,而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改革后,一些文人把计划经济描写成了更黑暗的社会。错误舆论导致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畏惧,失去了理智地判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放下偏见,抛弃个人恩恩怨怨,认真比较一下。
     集体化农村和个体化农村比一比。有人说,为什么农村改革后生活有了变化?吃细粮比过去多了?改革起初,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思想落后的,对社会主义不满的,也调动起来),实行粮食进口,减少农副产品出口,从国外借贷来搞活经济,西方文化和特色 文化之间发生微妙变化。日子较过去好了。     
     发展了30多年个体农业生产,其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粮食产量提高,主要是依靠化肥和种子,劳动力主要是老人。人工降雨大概现在已没人相信。集体化的水利设施闲置和毁坏。近几年政府扩大水利投入,由于官方中饱私囊,基本上是假的,老百姓也看得到。小块田使机械化发展受到制约。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地方经济效益,使许多良田被占用,耕地减少加上水库减少灌溉减少,难以形成湿润的降雨条件,连年干旱,导致水位下降,过去的青蛙叫声不见了,风调雨顺时期已成为历史。
    集体化时期,大兴水利,植树造林,风沙不见了,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风调雨顺时期已经来临。化肥和种子是集体化时期努力推广的,只不过发展有一个过程。再加上集体化优点,我们可以假设集体化到了今天农业一定比现在强。因为刚分田分地时,以风调雨顺为依托,田间管理增强了,产量提高了。但是现在田间工作是老人和孩子,大部分锄地仅锄一次或不锄,生态环境破坏了,气候变坏,个体农业生产唯一优点已经消失,或者说不如集体化的农田管理了。
    
    再来比较一下城市。市场经济有个基本规律:富人越来越富,富地方越来越富,富国家越来越富。村里富人进了城,城里富人到了发达地区,中国富豪贪官走进西方。打个比方,山西为什么穷,某些地方,在国家工作30多年的大学生,工资仅有一千几百元,是发达地区的几分之一,是北京等地区的十几分之一,可谓穷矣。山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2006年合法开采的私营煤矿(不包括其他矿种)有3700家,再加上无照开采的,数量甚多。据官方报道有几年达到五千七百多家。专家说,资源是流动的,资金是流动的。山西的资源源源不断流出去了,矿主包养的二奶三奶住在上海北京,孩子在国外,矿主把资金也带出了山西。中国如同山西一样,资源.高耗能产品.初级产品运出国门,资金也运出国门。央视1台报到香港房价每平米高达70多万港元,大部分是内地富豪所购,典型例证之一。
    美国和苏联比一比。美国某个时期先进了,按照越来越富发展规律,强大起来。那是因为美国变相吸引和掠夺国外资金和人才。苏联是计划经济国家,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超级大国,经济还是不如美国,因为他没有掠夺外国,相反他是援助了不少其他国家。苏联经济落后美国后,学着其他国家进行改革,殊不知面临着危机,因为那个正在改革的国家许多经济情报是假的!之后苏联迅速解体衰败,受到美国打压。市场经济的美国发达了,但世界上许许多多私有制国家非常贫穷落后。  
   纵向比一比,有人说过去我们很穷,对,美国也很穷,1968年,美国滨西法尼亚州的费城,没有资金建教学大楼,没有资金雇佣教师,就采取了“THER PARKWARY PROGRAM”计划,意即马路工程,文化和科研机构出人作教师,面包店.教堂.文化和科研场所等做教室,开展教学。我国七十年代初,各个公社已经实现了高中普及,并且是义务教育。那么,西方是如何真正富起来的?六十年代第三世界的绿色革命,发展中国家的种子培育研制成功,经过七十年代的发展,经济开始好转,有了较多的产品可以交流,西方国家有了较大的剥削余地,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利润,西方经济真正强大起来了。
    有人说西方是靠法制搞好国家。这要从西方历史来看,西方过去是政教一体国家,国家利用宗教思想统治人民。有一种税收就是免罪符,人们买了免罪符就是赎罪。欧洲文艺复兴,思想解放,逐渐摆脱教会统治,实现了法制国家,所以鼓吹法制。在我国早在秦始皇就采用法家路线,依法治国,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靠法制是治不了国的。法律是由谁来制定的?执法者又是谁呢?一方面法律就不平等,比如赔偿法里的赔偿费是不一样的,付给有钱人死亡等赔付费比穷人的就多。另一方面,执法者是富人。一句话富人对穷人实行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何意义?
     西方的民主自由也是虚妄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国家是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红色文化和特色文化对比。毛讲的是斗争,讲剥削,讲压迫。他宣扬的是种田的没饭吃,种棉的没衣穿,那是受到剥削,他的文艺作品是黄世仁强迫白毛女。他的劳模和标兵是劳动者。特色文化不讲斗争.剥削.压迫,他讲和谐讲仁慈,只要奴婢仆人或下属效忠主人,主子再现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美好。他认为富人养活穷人,因为安排穷人下岗就业。他的文艺作品是,白毛女勾引黄世仁,因为白毛女想弄黄世仁的钱。他树的劳模标兵是大企业家是富豪。红色文化目的在于建立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相对平等下的民主自由,特色文化着重建立一个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同下的民主法治自由和价值观。两种文化冲突引起文化大革命,引发一场政治较量。愈激烈,矛盾双方愈势均力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