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风马牛;包公与蒋经国

火烧 2009-1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风马牛与包公、蒋经国的清官形象对比,探讨封建社会与现代历史中清官的实质,揭示其背后的政治斗争与社会现实。

风马牛;包公与蒋经国


封建社会,皇帝都希望大臣们“廉政”,因为“清官”方能平息民怨。看那“清官”出巡,往往佩带尚方宝剑,对贪官先斩后奏;草民们自然谢主隆恩,齐颂太平盛世。贪官却败坏纲纪,只能激起民众造反。历代皇帝赏赐“清官”,正是为了稳坐龙椅,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包公,便是一个典型的“清官”。封建社会,贪官污吏、恶霸地主欺压百姓,构成强大的黑恶势力,百姓自然幻想“清官”出来整肃社会,然只是幻想而已。正是在这幻想之下,才有了包公戏。其实,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各级官吏皆有特权,所谓“清官”整治也是刑不上大夫,皇亲国戚更是在整治之外。歌颂包公的戏曲《打龙袍》,对那“不孝”的皇帝老儿,也只是打打龙袍罢了。当然,这也不过是戏剧家的编撰。不过,历史上确有包公其人。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人,官至枢密副使(副宰相)。清朝末期重建的包公祠至今香火不断,据记载李鸿章为重建曾捐银2800两,撰写《重修包孝肃祠记》立石碑纪念。

现代历史中,也有一位“清官”。这“清官”不是别人,就是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四十年代末,国民政府为了推行“币制改革”, 喊出“严厉惩治腐败”的口号,掀起反对贪污腐败的“廉政风暴”。当时,蒋经国被派往上海进行整顿,矛头便对准腐败的官员及官商勾结的黑恶势力。期间,蒋经国先后查办了陶启明、戴明礼、王春哲等大案要案,后来由于触动大官僚大买办的根本利益,四大家族代表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等人便出面干涉,“廉政风暴”终以失败告终。“廉政风暴”尽管也惩治一些贪官,然并不是为了百姓,而是维护国民政府的利益,力图挽救蒋家王朝行将灭亡的命运。所以,“廉政风暴”终告失败。

有时,“清官”戏看多了,便幻想青天大老爷出来扭转乾坤。其实,“清官”毕竟是效忠朝廷,“清官”反贪官,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