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主的孩子”打嘴仗
文章围绕吕丽萍同性恋言论引发的争议,揭示双方均为教民,展开宗教信仰与同性恋议题的冲突,探讨‘主’的定义与影响。
这几天,由演员吕丽萍的“过激言论”引发的喧嚣在一些人群里持续回荡。吕丽萍在微博上发文说同性恋者“羞耻”、是“罪人”等等,招致大量同性恋者或虽非同性恋者但自诩“德高爱广”者的严厉斥责,一时间在那些小圈子里闹得不可开交,真乃好不热闹也么哥。
在我看来,那争吵的双方都有点儿无聊,整个议题本身也不太“有聊”。我以为,说同性恋“有罪”显然是过甚其言的,而一些人几近以同性恋为荣或者为同性恋大吹大擂的言行也实在是不足为训的。
然而最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从某种角度上说,争吵的双方不少竟是“自家人”。据披露,吕丽萍发的那文是转自“某牧师”的,是宣传“神恨恶罪”、“信靠耶稣”的,原来吕氏与其夫孙某早就信奉了洋教。而批驳吕氏的人中也不乏颂唱“世界很大,上帝的爱无处不在,非常美好”的信徒。闹了半天,原来双方都是教民。据说教民们都信“主”,都自奉为“主的孩子”,那么整个无聊的喧嚣争吵就是“主的孩子”在打嘴仗了。只是令人不明白的是,那所谓的“主”究竟是“恨”同性恋是“恶罪”,还是“爱”同性恋为“美好”呢?疯狂混乱,于此可见一斑。
但有一件事是很明白的:那荧屏上的“革命者”“石光荣”在现实中已然成了“主的孩子”教民信徒,不知再看到《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会不会有异样的感觉。据说那位“石光荣”现在很以“信主”为“光荣”,到处宣讲“信主以后才知道”,看来他坚信“昨非今是”自己一切都“知道”了。但我想“知道”的是,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的头脑里被洗进了莫名其妙的“主”?它对我中华民族子孙的生活会产生如何的影响?
很赞哦! (103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