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学者公布曹操墓造假证据
说说学者公布曹操墓造假证据
蔡金安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发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消息公布后,引起业界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及媒体的广泛质疑,最有意思的,这个入选中国社科院评选的2009年度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的曹操高陵,遭到质疑与批评的人多于赞同的。在考古历史上,这样的现象颇为罕见。近日,新的质疑接踵而来,众学者质疑之声越来越高,有学者还公布了部分曹操墓造假证据。
曹操墓被认定的过程
对于一代枭雄曹操身葬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民间有“漳河水底”、“安徽亳州”、“河南许昌”、“河南安阳”等诸多版本,更有“七十二疑冢”的流传。
将曹操陵墓与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之间建立起直接关系的是,1998年,西高穴村民徐玉超挖出一块墓志。该墓志上有铭文称“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后经专家考证,此墓志主人为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后赵距离曹操去世时间不过百年,专家揣测“魏武帝莫非就是后汉时期的曹操”。
不过,那座最初仅仅被称为“东汉墓”的大墓并未引起考古界太多重视,却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盗墓者的兴趣。2008年初秋,“东汉墓”再次被盗,有关部门追回一块颇具文物价值的“画像石”,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重视。后经过多方运作和努力,2008年12月1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人员正式对“东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一年后的2009年12月13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史专家梁满仓、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等10多位专家通过对已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和论证,最终认定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墓”为曹操高陵。
省文物局原局长常俭传透露寻找“曹操墓”始末
据2010年1月5日《东方早报》报道,曾担任过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的常俭传在接受河南当地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发现“曹操墓”的动机,他透露,他在2005年前在河南省任文物局长时,主张河南的文化要打“三张牌”:世界文化遗产牌、历史名人牌、历代帝陵牌,而曹操墓的发现就是河南“帝陵牌”的一个重头戏。
常俭传说:早在2005年,他在协助殷墟“申遗”的空闲期间,曾想起看到的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出土的鲁潜墓志,其中提到了曹操墓的位置,便开始和安阳市的文物、地方志等方面的几位专家一起研究寻找曹操墓。从相关资料来看,魏武帝陵应在安丰乡渔洋村东地与西高穴村西地之间。
自鲁潜墓志发现之后,不法分子经常窜到安阳县安丰乡一带进行窥探,文物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再一个是近年来,河北省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研究寻找曹操墓,我们不早日行动,将来可能会被动。
常俭传说,在西高穴村西地发现了一座东汉大墓。2008年12月12日,专家开挖。2009年9月底,东汉大墓墓门被打开,10月7日我第一次进入了墓中,墓主人尸骨散落一地。墓里遗留的矿泉水瓶子上日期有2007年11月的,还有2008年9月的,说明在我们发掘前不久盗墓分子还在疯狂地盗墓。2009年11月8日,发掘出土了“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石牌。同年12月13日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正在发掘的西高穴东汉大墓及出土文物进行了鉴定,然而在研讨会上,专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汉唐考古室主任朱岩石等均表示了谨慎的态度,而除了河南考古界,坚定认为此墓为曹操大墓的考古权威刘庆柱其实早已退居二线,并不是社科院考古所现职工作人员。然而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却急匆匆地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向世人宣布了发现曹操墓的重大考古发现。
地方初期对寻找发掘曹操墓拨款支持
2008年11月6日,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常俭传给安阳市委书记张广志及市长张笑东写了一封信,寻求安阳市政府支持。2008年底,安阳市委书记张广志、安阳县县长徐辉前陪同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悄悄前往挖掘现场考察。但对于挖掘的投入资金,安阳市委指示安阳县自行解决。到2009年3月,安阳县已经投入了40万元资金,但仅仅搭建大棚就要花200万。
正在资金告急时,2009年3月,安阳市考古所所长孔德铭的一个朋友拿了一件从黑市上买的文物让他鉴定,这就是写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铭文的石碑,这一发现最终促成了安阳市下决心拨款支持挖掘曹操墓,在之后的市长办公会上一次性加拨资金100万。
质疑声随之而来 国家文物局认可考古规程
在众多的质疑声中,来自河北邯郸和安徽亳州方面的质疑引起了媒体的深度关注。其中,邯郸与河南安阳隔漳河相望,同为历史文化名城,此前,该市下辖的磁县讲武城乡以西和时村英乡中南部,与本次宣称发现曹操墓的河南安阳安丰乡,共同被曾任该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的刘心长圈定为曹操墓可能所在地。而安徽亳州为曹操故里。
更多的舆论认为,安阳高调宣布发现曹操墓和邯郸、亳州提出质疑的背后,都代表了当地的利益诉求。毕竟,曹操墓的发现和开发或将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带动作用。而来自南开大学的历史学者裴钰经过测算给出的“一个曹操墓每年给安阳带来的旅游收入将在4.2亿左右”的判断,更是让人对帝王陵墓经济开发充满想象。
曹操高陵确认无疑吗?“新华视点”记者2010年1月6日采访了著名收藏家、文化名人马未都。
记者:如何看待新闻发布的六大依据?
马未都:判定此墓为曹操陵墓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那个墓情况非常复杂,多次被盗,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了大量烟头、烟盒、方便面、矿泉水等。这样一个屡屡被盗的墓,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失控,有那么多人进去过,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今日社会之复杂远超专家们想象。
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确认曹操高陵的六大理由,基本上是根据曹操墓考古发掘队和专家组的思路总结的。考古认证需要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而不是孤立地看某方面。
记者:河南方面在组织专家回应质疑的过程中,由于持质疑态度和持确认态度的专家学者们观点不一,给公众造成了论证过程不严谨甚至专家“打架”的印象,这种现象正常吗?
马未都: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讨,但唯一不能探讨的是程序,应该尽快说清楚。这么大的文化事件,没有严谨的程序,就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性。所有的资料应该一次公布完毕,经得起大家问。我觉得论证过于草率了,低估了公众对曹操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一开始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石枕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过了两天又有一个叫尚金山的出来说,刻有“魏武王”的石牌是他亲手从墓中出土的,这就有点前后矛盾了,像“闹剧”了。现在又解释说,出土石牌是59块,8块带字的,这就更加莫名其妙了,为什么铁证不一次公布完?这些石牌是一窝出土的,还是零散的、到处捡来的?别人问什么,你拿出来什么,我觉得有遮掩的嫌疑。
记者:地方政府有没有在利益驱动下炒作的意图?
马未都:里面肯定掺杂了地方利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据说安阳现在把所有力量都动员起来了,这完全是利益在驱动。
2010年年初,河北沧州律师韩甫政,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曹操高陵的鉴定信息与标准。韩甫政认为,有关“曹操墓”是非的争议,已不仅是考古学问题。
对于韩甫政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国家文物局1月28日答复称,河南省安阳西高穴大墓多次遭盗掘,为抢救保护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08〕第347号、考执字〔2009〕第421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08年底,开始考古发掘该墓。2009年下半年,河南省文物局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该墓的考古成果,专家们根据墓葬形制、结构、随葬品特征、人骨鉴定以及相关文献记载,认定该墓的主人为魏武王曹操,此墓即曹操高陵。
国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
新的质疑接踵而来
最近,“曹操墓”事件又起波澜,众学者质疑之声越来越高,相关问题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文物局专家将再赴安阳实地考察。
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倪方六曾表示,敢开这个论坛,直接认定曹操墓造假,是因为论坛方面掌握了足够有力的证据。提供证据的人就是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河北籍学者闫沛东。8月23日,记者联系上了闫沛东,就“铁证”一说对他做了电话采访。
铁证之人证:西高穴村某村民
在曹操墓考古发掘时,闫沛东就到西高穴村做了长期暗访。闫沛东说,截至目前,他手里掌握着能足够证明曹操墓造假的人证及物证。人证方面,有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某村民,他是河南考古队发掘西高穴“二号墓”(即所谓“曹操墓”)雇用的民工,见证了两年来,村、乡、县直至市级相关方面介入流通假文物的过程。
铁证之物证:伪造石牌之模具
物证方面,闫沛东透露,他手里握有河南考古队去年在南阳地下造假窝点几次伪造石牌部分模具,包括南阳造假者参考用书《三国演义》,书中还记有造假一方和西高穴方面联系方式。他根据相关线索,追踪到北京潘家园市场某摊位,一个来自南阳的“假文物贩子”就可订制和“曹操墓”挖掘出来的刻有“魏武王”字样的一模一样的石牌。
据介绍,从1998年开始,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的这座大墓就被当地文物贩子造假埋了不少“好东西”,诈取钱财,俗称“埋地雷”。“假文物”经过化学反应一些程序制造出来,仿古作旧,让人上当受骗。在闫沛东看来,所谓“曹操墓”挖出的刻有“魏武王”石牌等,造假手法并不甚高明。
铁证之链条:会颠覆“曹操墓”
闫沛东告诉记者,目前他仍在收集更多证据,形成证据链条,以足证“曹操墓”是弥天大谎。一旦公布“铁证”,他深知颠覆“曹操墓”意味着什么,“即使全部公开证据,维护真理尊严,我的命运也注定是一场悲惨的结局”,毕竟其间牵涉人员众多,且能量不可低估。
就目前来看,主要看安阳方面对苏州论坛的反应,闫沛东表示,如果不纠正错误,“我的证据会颠覆‘曹操墓’。”
据了解,针对闫沛东等人的质疑,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再派专家到安阳进行实地考察,给大家一个心服口服的交代。
质疑声背后的玄机 曹操墓可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大量的质疑,除了曹操的历史地位特殊、公众文化遗产意识逐年增强外,恐怕也与信任危机、考古动机遭疑有关。
近年来,国际国内屡有各种造假事件被曝,学术界、新闻界包括政府官员的社会公信力屡受挑战,每当发生重大事件,人们总要习惯性地从反面思考,“曹操墓”考古发现亦难例外。在此背景下有人发问“曹操墓”考古发现是否是考古版的“华南虎照片门”事件,便不足为奇。
许多报道提到“曹操墓”考古发现缘于对帝王陵墓的“渴求”,以及当地政府破除常规拨款支持考古发掘的细节。
裴钰撰文称,三年前,经济学家张五常主张打开秦始皇陵墓,他的数据支持是2005年到西安旅游的游客达到2400万人,旅游收入178余亿元,其中国内游客每人在西安平均消费人民币620元。打开秦始皇陵墓后,每年大约可以接待500万参观人次,按照每人收费人民币500元,每年门票收入是25亿元。
张五常为学界和公众确定了“陵墓经济”的商业价值估算方法,裴钰以此推算曹操墓的商业开发前景是4.2亿。
不少地方因对帝王的陵墓进行商业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004年黄帝祭祀升级为国家规格以后,陕西黄陵县旅游业综合收入在整个“十五”期间(2000年—2005年)年均递增26.1%的基础上,2007年达到2.5亿,预计2010年,达到5亿,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2015年,黄帝陵将创收8亿元。
“黄帝陵的开发,有力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陵墓经济的‘系统有利原则’。”裴钰称。
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2008年5月1日—3日,共接待游客27498人,基于北京昌平区政府同期旅游收入82.3元/人,一个定陵平均每天就会创收75万。据有关资料测算,旅游业每收入1元,能够带动相关部门产生经济效益4元~5元,个别部门可达7元~8元。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也如出一辙。
到2007年,成陵旅游区开发和陵园保护、修缮、建设的总投入已经达到7.8亿元,成陵占地面积由1.5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其中陵园占地面积比开发前增加了一倍;文物古迹的修缮陆续圆满完成,文物景点由开发前的14处增加到27处。成陵在2001年启动开发,当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2500元,成陵开发6年后,即2007年,当地农牧民收入已经达到6287元,增长了151%。
众多针对包括帝王陵墓的开发在内的文物发展规划,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除了有纾解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考虑外,也可通过陵墓经济开发带动一方经济。在“曹操墓”的发掘中,这一经济逻辑也显露无疑。
在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公开以后,安阳市一位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度表示,安阳将把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此外,安阳市即将展开征地、修路、通水、通电等工作,以解决参观接待问题。
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操墓的开发现场,当地的村民已经开始做起了生意,有的在现场开始出售自己用毛笔书写的曹操的诗歌,在挖掘现场东边的麦地旁,有一块小牌子,上边写着“由此进去5元”。麦地的主人说,从这块麦地进去,透过低矮的围栏就可看到挖掘现场,还可以近距离拍照。
西高穴村现有2500多人,人均收入2000多元。在曹操墓被宣布“确认”以后,更多的村民开始坚信,原来每亩4万元的价格,随着安阳市相关旅游开发项目的展开,涨到12万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一代枭雄曹操在这个村庄长眠1000多年以后,终于开始给这个村庄开启了财富之门。
也正是考虑到曹操墓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更多舆论观点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进行曹操墓发掘背后的商业逻辑,称曹操墓开发的背后是“政绩工程”、“利益驱动”、“活人赚死人的钱”、“又一个周老虎”。
综上,曹操墓的真伪,显得扑朔迷离,我们将静观以后的结果。
2020.8.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