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愿意也有能力让一部分人回到毛泽东时代

火烧 2009-11-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表达对毛泽东时代生活的向往,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特区,实现精神文化至上的理想社会,倡导回归理想与信念,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未来。

我愿意也有能力让一部分人回到毛泽东时代

胡宗翰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日

 

  乌有之乡网友之声栏目文章《偷换概念的把戏:你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生活吗?》(作者:千里夜行人)受到热评,下面是其中一些:

【天才】

  哪个人有本事让吾回到以前?吾愿意。

【feifei008】

  有这种能力的话,我很愿意。

【jingsi】

  赞成(吾愿意)的观点。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可能回到毛泽东时代。但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信念,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wcssh】

  我愿意回到毛主席的时代!因为我经历过毛主席的时代!

【jinxc315】

  我愿意,靠剥削生活的右派们肯定不愿意。

【dbscj】

  我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活的省心。而且扬眉吐气。

【胡宗翰】

  “哪个人有本事让吾回到以前?吾愿意。”

  我有。我早就想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志创办一个共产主义特区,就象以色列国内某地区那样的那种特区,自愿加入。是真正的桃花源。对外以市场方式和外部交换,对内无市场,完全实行毛时代的制度。对内实行精神文化生活至上的原则。

  南街村那样的特区还不够纯粹,层次也不够高。我们可以搞得更好:更纯粹,层次更高,在精神文化方面压倒当今世界的一切国家和地区,居于最高水平,成为人类的榜样。

  在邓小平南巡强调“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大一点”的那些日子,某政治局委员就说过如果有人不赞成改革开放,也不要争论,可以搞左派特区嘛。

  王一民曾经满怀深情地向我诉说他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是他那个班级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国营果园去参加劳动,大约有半个月左右,在共同劳动和业余文艺生活中和那里的农工建立了感情,到了他们要回校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果园的许多女孩都哭了。

  一九六五年下半年在平顶山参加四清,我在工作队队部担任政治秘书,那里有一个当地的“笔杆子”叫胡吉祥,文质彬彬戴一副近视眼镜。我们要回北京的时候,在欢送会上他哭了,写了一首诗在我的笔记本上。这么多年过去,很多珍贵的东西都丢失了,那个本子竟然还在。我整理东西发现那个本子,痴呆呆地出神。他写的是:

  冰冻腊月三九天

  北矿师生要回还

  临别开个欢送会

  欢送会上两流连

  曾记得

  炎热天

  战友来到队里边

  逐字推敲改材料

  几多夜晚不成眠

  白毛女

  再排练

  喜儿哭声响云天

  牢记昔日阶级苦

  矿工血泪何斑斑

 

  看着那些字,我泪眼模糊。

  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不同性质的单位都长期工作过,但是最让我不能忘怀的幸福时光是在芙蓉矿务局的十年。那十年我和工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自己一直在怀念那些岁月,而他们对我的怀念更是感人至深的。二零零一年秋天我和女儿女婿利用国庆节假期回到那里去看看,多次受到人们热烈欢迎,有一个老工人听说我回来了,老远的赶来,我们都上了汽车,他边跑边喊追上来紧紧拉着我的手不肯放。我的女儿多次对我说,她在川南各地往往遇到芙蓉矿务局的人,他们只要听说她是我的女儿,总是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总是不断地表示对我的怀念。

  我真的很怀念毛泽东时代。我不是政治人物,即使是政治人物,我也没有毛主席那样的力量扭转乾坤。但是我一直在不懈地探索一条道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小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毛泽东时代。我的探索终于有了结果而且已经成为事实。

  

胡宗翰学派经典舞蹈
2009-11-01 16:28      
  《大梦敦煌》第三幕结尾,月牙在混乱中只身逃出大营,追随自己的爱人莫高而去。大将军亲率千军万马杀向敦煌。在沙漠中月牙艰难地奔跑跋涉,摔倒又爬起,爬起又摔倒,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月牙不屈不挠地奔赴心中的圣地。看到这里我终于泣不成声。
 
  
  他的脸上泪流满面,
  他的脚步坚定不移。  
  
  天赋之材必定要奔赴命中注定的归宿,一切艰难险阻只会使他更加坚定。
  
  
  

空灵
2009-10-31 16:12

  老师的八字宪法让我想到《大梦敦煌》里的女主角,她无时无刻不在拉腰收腹压背顶髋,给人的感觉她似乎都要离开地面,飞向天空,不仅美丽,还有一种气势,一种气质,具有深深的感染力。所以,老师的八字宪法精炼、深刻,称为宪法当之无愧。

 

宗翰回复:2009-10-31 17:26  

  
  《大梦敦煌》里的女主角田青在舞蹈状态亦即八字宪法四件事情(腰腹背髋,收紧充电)方面,对我们的启发超过任何一个摩登舞世界冠军,甚至她站那里不动也让我们百感交集,深受教育。
  
  
  清水塘
  我见到了毛委员
  灯下亲切把话谈
          ——大型歌舞《井冈山的道路》
  

  
  跟着领袖毛委员
  走上雄伟的井冈山
  革命要有立足点
  地是根来枪是胆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最近我把学生们分为快班和慢班。新学生进慢班,以基本步和十一小节的教学为主,老学生进快班,教套路组合。我怎么分身呢?我先带全体学生做基本功和基本步练习。然后在快班中请一位同学去代替我带领慢班同学练习十一小节,我对快班进行套路组合的教学。过一会儿,我去把慢班那里的那位快班同学换出来,让她回到快班去练套路,我去对慢班进行详细的示范教学。
  这种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能满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
  能够发明这种做法,是因为我爱我的学生,她们的点滴进步都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安慰。所以我真诚的希望她们每个人都有收获,有进步,希望我没有辜负她们对我的信任。
  
  我是个国防军的战士
  驻守在祖国的边疆
  我爱我的祖国
  保卫我们祖国万年长
  五星红旗在高空飘扬
  到处照耀着灿烂的阳光
  那些吃人的妖魔鬼怪
  再没有地方好躲藏
  农民已有了自己的土地
  工人愉快地走进那工厂
  我是个国防军的战士
  驻守在祖国的边疆
  我爱我的祖国
  保卫我们祖国万年长
  
  

  月亮升起了
  它给大地铺上银装
  快乐的小伙子呀
  请你把手风琴拉响
  月亮照着我们的哨岗
  也照着中南海红色的围墙
  毛主席深夜里还在工作
  为我们安排着美好的时光
  
 

  我在二零零五年年底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作为国标舞胡宗翰学派二零零六年新年献词以电子邮件发送给一些学生和朋友,反响极为强烈。二零零七年二月三日我在搜狐开博,首先就连载此文:《人类怎样走进乌托邦——让一部分人先优雅起来》http://mydancer.blog.sohu.com/32487244.html

  下面是该文中的一些论述。

  就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走向衰落的当代,居然有那么一个地方并没有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做声不出气的在实行着真正的共产主义,那就是以色列的某一地区。那里的人们自发的实行公社化的制度和生活,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那里没有商品和货币,没有市场。人们完全自觉的进入那里生活,没有任何强制,不愿意的人可以离开。所谓按需分配,不能说你想要一架飞机就给你一架飞机。许多人之所以对“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这一条非常强调,甚至伟大如马克思也不能免,就是因为对“按需分配”的理解有错误。当一个人迷失了自己,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到外部世界去寻找依托,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精神贫乏的人,甚至是精神破产的人。一个人精神破产就必然需要无止境的物质刺激。正是因为现在世界上精神贫乏的人占了全人口的多数,精神充实而能够专注于自己世界的人们只占少数,所以才会物欲横流,以至于把人类的终极理想或者说乌托邦想象成为一个物质世界,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世界。

  我可以断然的说,如果一个社会仅仅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而精神财富非常贫乏的话,那么这样一个社会绝对不是真正的天堂,它离乌托邦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

  是的,马克思并没有说过共产主义只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他同时也指出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极大提高。但他的确是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放在第一位,放在决定性位置上的。按照他的理论,人的精神世界的提高是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而发生的。他的理论通俗的讲就是中国古代那种说法:“衣食足然后知廉耻。”只有富裕的人才会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这种理论我是不赞成的。“贤哉回矣!居陋巷,一瓢饮,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色列的那个自发实行共产主义的地区并不能算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什么那里不需要强制就能自觉自愿的实行共产主义?原因在于那些人们的精神境界比较高,他们的按需分配的那个“需”,不会超越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不会超越能够提供的物质财富的限度。对于那些灵魂空虚的人们来说,就会不承认那是幸福,不承认那是值得羡慕的天堂。但是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来说,他们并非因为物质财富没有极大丰富而故意限制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是因为他们的灵魂生活丰富而对过于奢侈的物质生活不感兴趣,主观上就不产生更多的物质需求。

  究竟怎样才算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需要有一个标准。可是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并不存在客观的标准,只有不同的人们头脑里的主观标准。在灵魂丰富的人们那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标准比较低,因为他们对精神生活更感兴趣。在灵魂干枯和空虚的人们那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标准就非常高,而且不会有一个止境。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止境,人类对地球的掠夺和蹂躏没有止境。如果说有止境,那么就是对地球掠夺和蹂躏到人类自身灭亡为止。灵魂干枯和空虚的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永远是互相攀比的。本来他自己也觉得够了,睡了一觉醒来看见人家又怎样怎样了,于是他也坐不住了。所以,如果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作为进入乌托邦的必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在理论上就是不能成立的,在实践中更是行不通的。

  甚至什么叫做“衣食足”也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同样的物质条件,我认为是“衣食足”了,而他认为离“衣食足”还远得很。因为对我来说,粗茶淡饭普通衣服足矣,可是人家要的是锦衣玉食,如果不是锦衣玉食那么就是没有达到“衣食足”。我想起来一件往事。九年前我刚开始跳舞的时候,我们单位一个据说是很漂亮的女士对我说:“你要换一身衣服去跳舞,如果你就这样一身,反正我是不和你跳舞的。”我听信了她的话,于是去购置了一身西装。后来我才发现根本就不是她说的那么一回事。那身西装在跳舞的时候碍手碍脚的,而且我跳舞非常认真,热得要死,每次去都不得不脱下来寄放了再跳舞。后来干脆不穿它了。九年多了,我是每天都跳舞(每周休息一天)。我穿什么呢?一年四季我永远是夏天的服装。其实连服装都算不上。上面穿的是夏天那种带短袖的汗背心,下面是一条专门为练功练舞做的棉绸舞裤。当然在冬季是要在外面穿衣服的,但是一走进练舞场,第一件事情就是脱到只剩夏天的汗背心和棉绸舞裤。而且即使在严冬腊月,我仍然是浑身汗水湿透。这样不讲究衣服而且被汗水湿透的人,却成为舞场上最忙碌的亮点,我淘汰掉的女士都比那个说不穿高级衣服就不和我跳舞的女人漂亮。

  所以我的“衣食足”的标准就非常低,我犯不着要更多的什么“衣食足”,没那兴趣。

  可是人家就不,人家跳跳舞都不得了,要穿不得了的衣服。而我对那些穿了不得了的衣服跳舞的男男女女却嗤之以鼻。还是那句话:垃圾装在垃圾袋里它就不是垃圾啦?九年过去了,我是越来越光彩照人,那个要我换了衣服进舞场的女人,那时候是据说很漂亮,而现在已经臃肿不堪,无论从正面还是从背面看都不堪入目,甚至连走路都难看了。

  而且我是真正实行“宁穿破,不穿错”的。我有好几件毛衣,最喜爱的一件是许多年前在南京买的一件深蓝色混纺毛衣,可是它已经破了:袖口完全破了,一伸手就露出破了的袖口来,而且正面底部也有许多破洞。我另外有好几件新毛衣而且是纯羊毛的,可是我都不怎么喜爱它们,或者颜色不好,或者款式不好,或者不怎么合身。惟有这件破烂不堪的南京的混纺毛衣,一穿上身,对着镜子臭美一番,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得意。所以我总喜欢穿这件破毛衣出门。而那些纯羊毛的新毛衣反而只在家里穿。我不但敢穿这件破毛衣出门,而且敢光穿它出门,外面不穿任何衣服遮盖它。别人会因为那件毛衣破烂不堪而穿外衣来遮丑,我却认为穿外衣是遮美。我经常穿上这件破毛衣招摇过市,臭美得很哩。又遇到我们单位的那个据说很漂亮的女人。那天她来找我说事情,我刚换上这件破烂毛衣打算要出门,她来了,她居然不看我的眼睛,不看我的鼻子,也不看我的脸,也不看我肩上背的放着舞鞋的背包,她专门看我身上那件毛衣,而且不看我的脖子,不看我的胸部,不看我的腰部,哪里破烂她专门看哪里。只见她目不转睛盯着看我的袖口,然后目不转睛盯着看我的毛衣正面底部那许多破洞。她一面和我说话,一面死盯着我的毛衣上面的破洞。直到说话完毕说再见,她的目光没有离开过我毛衣上的破洞。

  我认为这样的女人不可救药,当然她也会认为我这样的男人不可救药。这种人是不是和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呢?她的天堂是不是和我的天堂不一样呢?

  所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要害,不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而应该是人们主观上不产生太多的物质需求,那只可能是一些精神境界丰富,人格的质量高,灵魂美丽的人们。我认为这样的社会才是值得追求的乌托邦。

 

  下面是最近我对一位朋友提问的答复。

  完全赞同你的意见。

  一、如果人的自私的本性不能消灭,那么任何理论和社会制度都不能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建筑在消灭人的自私属性的基础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任何理论和制度都不能成功,一时成功之后总是会有反复。历史周期律将不可打破。要在这样的深度才可能理解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实现思想革命化也就是斗私批修。至于群众对权力的监督问题也只能在斗似批修的基础上才能够有实效。否则,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人们革命成功之后,总是要转化到反面去,然后下一周期又来,没完没了……。鲁迅先生对此用一句话概括: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革革……。跳出周期律的关键在于跳出私心。然而历史已经表明人们不能跳出私心。
  二、我提出人的自私可以在不消灭的情况下加以引导,引导到超越物质利益的高度上去。我的毕生奋斗和探索就是在这样一点上展开的。我的核心理论在于对幸福和享乐的定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幸福而抛弃享乐。我已经找到这样的道路。关于这些我已经说得很多,不需要再唠叨了。
  我的道路已经渐渐产生一些社会影响,在网上和我身边都有扩大影响的趋势,前景看好。

  下面是《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网站中的胡宗翰档案,是向全世界公开的:
  
  我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我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三个要点:第一点是不可能在全社会实行共产主义而只能在一部分人中间实行。第二点是不能以暴力革命和专制统治来强迫人们接受共产主义而应该坚持自愿的原则。第三点是应该坚持精神文化至上的原则。我的根据是共产主义是那些继承了丰富厚重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且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懈追求精神文化而并不重视物质生活的少数人才可能达到的人生最高境界。我的博客名为“胡宗翰学派经典舞蹈”,地址是http://mydancer.blog.sohu.com/,我是科学家出身的舞蹈家。
  

 附 录

偷换概念的把戏:你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生活吗?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11/111947.html

作者:千里夜行人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7108    更新时间:2009-11-1 

顶    荐  ★★★    【字体:小 大】

http://www.wyzxsx.com

偷换概念的把戏:你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生活吗? 

千里夜行人

  有消息说,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在全国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问卷调查,让受调查者对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时代、斯大林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这五个时代进行评价。结果,受调查者对叶利钦时代评价最低;对1917年以前的俄罗斯时代评价一般;斯大林时代有四项指标——国家有纪律有秩序、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威望高、人民热爱祖国——得分最高;勃列日涅夫时代有四项指标——教育有成就、有社会保障、科学技术有成就、工业强大——得分最高;普京时代有三项与个人有关的指标——个人致富可能、有职业发展和升迁可能、有公民和政治自由——得分最高。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结果,愿意生活在叶利钦时代的只有1%;其次是斯大林时代,为4%;接着是勃列日涅夫时代,为36%;愿意生活在普京时代的最多,为45%。

  这个消息显露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受调查者对斯大林时代的评价那么高,却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调查者完全可以抖者这些调查卷,告诉人民:愿意生活在斯大林时代的人那么少,可见斯大林时代是需要抛弃的。

  天下的狼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家的右派也喜欢问我们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赞美毛泽东时代,面对这个现象,他们就问:你们赞美毛泽东时代,你们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生活吗?毛泽东时代生活水平那么低,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那个时代生活。即使有人回答愿意回到那个时代生活,也要被人笑话成疯子——现在的好日子不过,就喜欢过穷日子,不是疯子是什么?因为没有人愿意回到毛泽东时代生活,所以他们就说:可见毛泽东时代不好,还是现在好。

  毛泽东时代真不好吗?其实,在这里这些人玩的是偷换概念的把戏,用“生活水平”偷换“制度”。

  很多人赞美毛泽东时代,赞美的是当时的制度,不是赞美当时的生活水平。制度和生活水平是两码事。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产品的总产量,而总产量的多少取决于资源的多少和生产力的大小,那么生活水平的高低就由资源的多少和生产力的大小决定。资源和生产力的社会的硬件。因为资源的多少是天生的,人不能改变,人能改变的是生产力,所以在理论研究中通常我们不谈资源,只谈生产力,那么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得发展生产力,多生产东西。而制度是软件,它的作用是对产品进行分配。一个社会,生产的东西多不多,是生产力决定的,而这些东西分配得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是制度决定的。私有制度下是按资分配的,并且帝王、官僚、资本家、地主靠剥削掠夺占有大量的产品。公有制度下是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制度好,也就是软件好,不一定硬件就好,不一定就富裕;一个社会的硬件好,不一定制度就好,分配得就合理。最好的社会当然是硬件好,软件也好。硬件代替不了软件,软件也代替不了硬件,不能把硬件和软件混在一起来谈,更不要用硬件偷换软件。

  因为制度决定的是分配得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所以它决定不了社会的贫富,社会的贫富是生产力和资源决定的。都说朝鲜贫穷,那么朝鲜贫穷是它的制度决定的吗?不是,是它的生产力和资源决定的。印度、非洲各国那么贫穷,也都是它们的制度决定的吗?不是,都是生产力和资源决定的。美国那么富裕,也是制度决定的吗?不是,是它的生产力决定的。

  可是,不少人认为国家的贫富是制度决定的,说只要实行美国那样的制度,就会和美国那样富。这些人不知道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财富是靠生产力一点一点生产出来的,好象以为是制度生产出来的,只要一实行富国那样的制度,财富就会象变魔术一样一下子就能变出来。一个财主问他的宝贝儿子:“大米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宝贝儿子回答:“是从粮店买来的。”这些人和这个财主的儿子一样聪明。现在通常认为一单干,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就够吃的了,就是制度决定贫富的典型理论。这些人根本就不问解放前的几千年里都是单干,为什么粮食不够吃?一个理论,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不需要多。一个被许多反例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就不要拿出来显摆。

  在制度和生产力上,制度是由人选择的,生产力则是人不能选择的,生产力只能一步一步地发展。李世民想造飞机,不可能,生产力不是他能选择的。但是他那个封建剥削制度是他选择的,是他所在的那个阶级选择的。所以,如果我们批判李世民,就不能批判他造不出来飞机,而是应该批判他那个阶级选择的那个制度。这个道理没有人不知道。可是,一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就有人犯糊涂,也可能是故意的。例如,毛泽东时代生活水平低,吃饭靠粮票供应等,这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小,可是就有人硬说是毛泽东选择的制度造成的,这就是和批判李世民时代造不出来飞机一样。而对这些问题,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人就能非常客观地对待。解放前的几千年、几万年里,穷人一直都是吃不饱的,这主要就是生产力小造成的,所以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人从来就没有批判过民国、清朝、明朝等时期穷人吃不饱饭,民不聊生完全是当时的统治者造成的,他们也对那些旧社会进行批判,他们批判的是当时的制度,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制度,有的人撑死,有的人饿死,这样的制度才是他们批判的。当时的生产力小,产量本来就很低,再加上富人对财富的聚集,穷人的日子就更加难过,那么这种雪上又加霜就是那个制度造成的,是当时的统治者造成的,他们批判当时的统治者批判的就是这一点。

  毛泽东时代,制度变了,富人没有了,也就是说,以前富人多余的财富被分配给穷人了,但是这时生产力还没发展起来(制度可以瞬间改变,但是生产力只能一步一步发展)产量仍然不高,所以人民仍然会挨饿受冻,只是比原来财富集中时代略好一些。所以,光有好的制度还不行,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力,使产量提高,那么全体人民就能满足需求了,日子就会好起来了。如果制度不好,即使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产量提高了,全体人民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照样有撑死的有饿死的;有露宿街头的,有一家有十几处住所的。

  尽管制度和生产力是两码事,各管各的一块,但是接下来又出现一个问题:制度和生产力应该优先发展哪一个?毛泽东是先发展制度,同时发展生产力,他这样做对不对?可以不可以先保持旧制度不变,先发展生产力,等生产力发展起来后,再发展制度?

  应该是发展制度同时发展生产力,毛泽东的选择是正确的。

  上面说,制度的作用是分配产品,其实制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调节和发展生产力。

  电脑的软件能调节硬件工作,好软件能使各个硬件充分发挥作用,且互相协调,不出矛盾,不死机,制度也是这样。制度有调节生产力工作的作用,好制度能使各部门的生产力都充分工作,且互相协调。市场经济制度是靠市场,进一步说,是靠利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各部门生产力的,哪种商品的利润大,哪个部门的生产力就工作得忙,而且其它生产力也会向这个部门及相关部门集中。计划经济是靠人来计划生产力的。计划经济里不图利润,为满足人民的需求而生产。人民最急需什么,就发展哪方面的生产力来生产什么,然后分配给人民,不图利润。如果人民最急需吃的,就优先发展农业;最急需住的,就优先建设住房。什么轿车、电脑统统靠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里,因为生产力要一窝蜂地往利润大的部门集中,没有整体计划,这就必然要造成这些部门的生产力相对过剩,出现吃不饱或倒闭现象。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里,是按人民的生活需求量来发展生产力的,有整体计划,不会出现生产力过剩的情况。

  制度还有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好制度不仅能使现有的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且协调工作,还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达到最快。好制度就是公有制,公有制能使生产力得到最快的发展。

  首先说,公有制里技术是公开的,而且能集中全社会优秀的技术人才共同协作地钻研新技术。但是私有制就做不到。私有制里,一个企业拥有某种先进技术,就要保密,这样就阻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它企业想掌握这种技术,得请技术人员重新从头研究,这就是重复,是浪费。私有制里,懂这一块的技术人员被这个企业挖去了,懂另一块的技术人员被另一个企业挖去了,不能在一起协作研究,而且每个技术人员都要留一手,这样就阻碍了技术的进步。

  其次说,公有制能集中全社会的人力和财力发展生产力,私有制做不到。私有制里,资本家想发展某一生产力,常常受资金的限制。而且还得调查有没有利润,能不能卖掉。公有制就没有这些麻烦。公有制可以集中全社会的人力和财力发展某一生产力,比单个资本家投资要顺利得多。公有制也不需要调查市场,只要人民需要就可以生产。重工业和农业的水利是最基础的生产力,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得先发展重工业和水利,但是重工业和水利见利慢,往往还没有轻工业的利润大,而且投资巨大,还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反制约,一发展过快就要造成相对过剩,所以私有制对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是非常慢的。而公有制也没有这些麻烦,可以全力发展基础生产力。印度和中国差不多一块建国,底子也差不多,自然条件也差不多,为什么现在印度比中国落后很多?就是因为中国有那二十多年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把生产力的基础打好了,而印度得靠自然发展,靠市场自然调节,所以发展就慢得多。假如中国没有那二十来年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现在会和印度一样贫穷。都是靠市场调节自然发展的,而且起点差不多,自然条件差不多,你凭什么比人家发展得快很多?

  假如说需要保持旧制度不变,优先发展生产力,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改变制度的话,其实解放前的几千年都是这样发展的,制度不变,生产力在自然发展,事实证明生产力发展很慢。

  所以毛泽东改变制度,同时发展生产力的做法是正确的。假如后来能保持那时的制度不变,发展到现在,会比现在还要好得多,不成为世界第一也得第二(如果苏联按原来的制度发展到今天,多数会保持比中国领先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根本就不会出现常常卡得要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贫富严重分化的情况。那些把毛泽东时代的贫穷归于那个时代的制度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至于毛泽东和斯大林时代搞斗争,这不是他们没事找事做,也不是想维护个人地位,而是因为有人反对那个好制度,要回到旧制度上去,毛泽东和斯大林往前拉,他们往后拽,所以才有斗争,所以搞斗争的责任不在毛泽东和斯大林。

关键字: 毛时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