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李树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火烧 2006-11-2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提出四主型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劳动主体分配、国家主导市场及全方位开放,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路径,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致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教授的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非常美好的图景。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您认为四主型经济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读了您的文章,谈几点认识(提纲),希望当面聆听您的教诲。

一、完善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四主型经济制度

“就奠定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来说,要构建初级社会主义的“四主型经济制度”:第一: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包含资产在质上和量上的优势)发展中外私有制经济。它应当表现在资本结构、就业结构、GDP结构、税收结构和外贸结构等多方面;第二: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要素所有者凭产权参与分配,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呈现交互同向和并重关系;第三: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即多结构地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在廉洁、廉价、民主和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国家调节的主导型作用;第四: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即处理好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同自力更生的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效利用本国资源的关系;实行内需为主并与外需相结合的国内外经济交往关系。促进追求引进数量的粗放型开放模式向追求引进效率的质量型开放模式转变。”

1、公有制经济应当而且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四主型经济制度,前两条就是现在还写在党章和宪法上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后两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特征。问题是自从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生产资料公有制到底能否和市场经济结合,成为经济学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至今仍没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说商品存在的两个条件:分工产生交换、不同所有者要求等价。从谁投资谁所有的理解出发,不能解决同样是国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什么是不同所有者的问题。换个角度,如果从谁劳动谁所有的角度去看,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C + V + M 当中,V和M都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劳动者劳动力的耗费凝结在产品中,那么劳动者凭籍对劳动力的所有权,有权占有自己劳动力耗费其中的自己的劳动产品,不同劳动者交换他们的劳动有权要求等价交换,完全符合马克思提出的商品存在的两个条件。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和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关系,即生产条件的分配。自主联合劳动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自主指的是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自己劳动力的主人;联合劳动指的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又分为企业和国家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将来还会发展到世界范围的劳动者联合劳动。在初级社会主义还必须承认劳动者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劳动者凭籍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这就是初级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是市场经济的内因,也就是公有制可以而且必须和市场经济结合——这一经济学歌德巴赫猜想的解。由此也发现了社会产品被个别劳动者所占有是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从左边与高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线,从右边与资本主义划清了界线。因此,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度,把握了初级社会主义的性质,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走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世界意义。(详见李炳炎教授的著作《中国企改新谭》第54 – 59页,和十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一个认真共产党员的宣言》(附后))。现代社会化大企业每一种产品都是职工分工协作的产物,很难说某一种产品是某一个职工生产的,所以国有企业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的资产归国家,劳动者就是国有资产的保护神,他们会想守护命根子一样。守护国有资产,产权十分清晰。

总结历史实践经验,这条路也是走得通的。列宁实行过新经济政策,提出对国有企业要实行监督和核算;苏联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就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城市改革国有企业也曾试行过承包制,试行了十年,1991年杨培新同志根据首钢十年承包制成功的经验,正确提出了:承包制——企业发达必由之路。2004年郎咸平提出资产信托责任制是可以搞好国有企业的,李炳炎同志早就提出分享经济学理论,今年出版专著《共同富裕经济学》,提出C + V + M改为C + N1 + N2 + N3,正确处理国家N1、企业N2和个人N3三者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可惜未能被采纳!!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式私有化的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有没有方向问题有三条标准:第一条生产方式;第二条两极分化;第三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一条,生产方式:马克思说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是雇佣劳动制,我国招商引资发展非公经济,当然是雇佣劳动。问题是自从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以来,搞产权改革,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企业改制、工人转变身份,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用买断工龄等补偿办法重新签定劳动合同,从而形成新的雇佣劳动关系。无论公有经济所占比重有多少,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占了我国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马克思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只要脱离了消灭雇佣劳动制,就一定要走到邪路上去。

第二条,两极分化: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如果产生了两极分化产生了什么新生资产阶级,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就走到邪路上去了。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已达0.47,这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构成最大的不和谐因素。

第三条,看写在党章、宪法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即基本基本经济制度是否还存在。据有关测算,至2005年底,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资本所占的比重(二、三产业)分别为53%与47%;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二、三产业)分别为39%与6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分别为39%与61%。据2006年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150万个家庭占有全国财富的70%,而在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财富,中国已经成为财富最为集中的国家之一。

另据报道,全国工商联主编的民营经济蓝皮书上说:截止2005年底,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0%,而在2000年仅为42.9%。因此预计,未来五年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的GDP比重将达3/4,私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事实证明,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上岌岌可危,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基本经济制度仅还写在党章、宪法里。由此,已经动摇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早已抛到脑后,连提也不提了。

因为上述三条基本事实的存在,改革是否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大方向,人民心里有数,历史自有公断。

3、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是犯了历史方向性错误

股份制本来是资本家为了克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资本主义消极扬弃,马克思所说的过渡点,指的是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利用股份制发展非公经济、用股份合作制改造小农经济等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惟独不能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有人鼓吹,说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那美国、西欧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应该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改革的实践证明,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为私有化大开方便之门。MBO无异于监守自盗,吸引战略投资者更是引狼入室。转换职工身份,使工人再次沦为雇佣劳动奴隶,减员增效,工人下岗,领导拿高薪,这样的改革,哪里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也谈公平与效率

看问题,首先有个立场问题,在C + V + M当中,从资本的角度看,要尽量压低V,追求M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性。按资分配,当然要效率优先,但V再少也要保证劳动者不造反,这就要讲公平,所以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劳动者的角度看,C为公有制,V+M都是劳动创造的,凭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是最大的公平。我们反对私有制,反对无偿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反对剥削,认为越公平越有效率,N1 + N2 + N3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只有按劳分配,才能有“公平与效率呈现交互、同向和并重的关系”。所谓按要素分配,不过是按资分配的障眼法。

5、两个主体地位关系问题

我们之所以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它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还必须承认谁劳动谁所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自主联合劳动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才能落实劳动人民的主人公地位,否则,社会性质要变。在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里,劳动者所得工资,仅为劳动力的价格,往往低于它的价值,所以才产生两极分化,根本不可能按劳分配,更不可能奢谈什么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了。

二、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不同思路与流派

基本同意您的见解,补充以下几点:

1、自由派又可以分两派

一是全面西化派,以美国为榜样,他们认为跨国公司并购我龙头企业,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就连培训干部,也以到美国培训为首选,并且在美国挂职锻炼。另一派是以高尚全为首的民族派,主张民有、民营、民享,主张走西欧社会民主党的道路,“西山”会议定性是准确的。企图以民族资本为中坚走资本主义道路。当今世界,外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强大压力,内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垄断,民族资本家只能在狭缝当中谋生存,妄想通过发展民族资本走资本主义道路,历史上行不通,今天更行不通。

自由派的共同特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他们认为:要搞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化。用曹思源的话说,叫做《国企改革——绕不开的私有化》,高尚全们所高唱什么产权清晰呀!抓大放小呀!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呀!国有企业战略调整呀!都不过是私有化的代名词而已。

2、马克思主义派,实际分为三派

一派是原马派:他们的主张是过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当中的市场经济这一关。因为马、恩、列、斯、毛都没说过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搞过计划经济,他们更多的强调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计划经济什么都好,他们实际上是新时期的凡是派,即凡是马、恩、列、斯、毛没说过的事,一律不能办。

二是修马派:即修正主义派,他们以世界变化为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要的是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否定剩余价值理论。搞要素分配实际上是在按要素分配口号的掩护下搞按资分配。他们认为,谁投资谁所有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混淆了分配与交换的关系,从马克思退回到配第那里去了。在经济理论方面,为了掩饰私有化,他们编织了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用以欺骗群众,以厉以宁为代表的所谓建立新型公有制,硬说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突出的代表,误导改革走入歧途造成严重两极分化。而陈良宇们、程唯高们就是党内外新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他们的特点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实质上他们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本质就是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妄图打着共产党的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三派是新马派:我们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对全面私有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反对复辟资本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反对强制推行雇佣劳动制。总之,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鉴于当前改革已经走入歧途,应当突出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整体,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走不成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不但在意识形态里要有指导地位,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四主型经济制度,就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为前提,社会产品被个别劳动者所占有是初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初级社会主义的应用。在当前,是谁劳动谁所有,还是谁投资谁所有,到底是劳动者当家作主说了算,还是资本家当家作主说了算,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至于小资产阶级的派别主张,不论是中左还是中右,都是我们的朋友,不用评说。

三、应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创新和政策建议。响应您的号召,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四主型经济制度。以谁劳动谁所有重新设定以四主型为架构的基本经济制度,国企改革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坚决停止现在国企产权改革,不许再卖国有企业,尽快出台《搞好公有制经济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暂停《物权法》的审议(现在出台《物权法》只能成为洗钱法,起到巩固私有化成果的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尽早出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方向。

2、国企改革。以资产信托、全员承包责任制为试点。按照李炳炎同志C + N1 + N2 + N3的分享经济学——即共同富裕经济学模式,从徐工改制开始试点,逐步推广到其它国有企业。

3、主要以增量改革为主逐步调整改革方向。对于已经私有化的企业,现在不要急于清算,不管以什么名义,这里用的着西方经济学当中的帕累托改进方法,调整改革方向,要尽量减少阻力。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近万亿美元,银行存贷差10.3万亿元人民币,要充分利用起来,重点抓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尤其是成年职业技能培训)、科技、科技成果转化,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独立、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新建国有企业一定要高起点适度规模。

4、政企分开的前提条件是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应该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托各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政府各级干部无权处置国有资产。同时,更应当注意:共产党放弃国家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主张是错误的,国家层次的劳动者的联合只能加强,以抵抗国内外资本的侵袭。

5、公平税赋。无论外企、民企、国企,在税赋上一律平等,要尽快调整相关政策,不可再争论不休迟疑不决了。

6、应当适当保留福利型小型国有企业。为了安置残疾人、社会闲散人员,总之是为了就业。发救济款不如给工作岗位。妇女卖淫是两极分化的产物,必须实行打击与工作安排、救助相结合的政策,而决不能搞什么性产业。市场经济必然造成劳动力的全面流动性,吃饭问题,找市场不成就找共产党。共产党执政,有责任安排每个人有体面的工作,有饭吃。对于这种福利型小企业,在利税政策上适当照顾,但也不是吃大锅饭。计划经济时代,低工资多就业有其历史必然性,平均主义大锅饭不对,尽量安排多就业并没有错。我们还可以抽出更多的人员搞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行业,既是劳动力的养成所,也是劳动力的蓄水池。

7、关键在党:有三条建议:一是全党读点马、列、毛原著。《中华魂》出特刊,读马列原著二十讲,很好。还要读毛主席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文章,重点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二是广开言路,发扬党内民主,成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征集意见建议办公室,公布地址、电话、邮编、电子信箱,采用实名制,广泛听取意见,系统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实情。(我已多次试过国家信访局的路走不通);三是纯洁党的队伍,坚决把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曹思源、贺卫方清除出党(曹思源不但公开主张全面私有化,而且跑到美国鼓吹共产党改名社会党,贺卫方公开宣称共产党非法),以保持党的纯洁性。

四、期待

考虑到前苏、东欧巨变的国际大背景,我们虽然犯了右的错误,中国能走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这是基本事实。生产资料公有部分,从资本层面还占53%,基本经济制度、基本路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仍然还写在党章、宪法里,中国共产党还有希望领导中国人民走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的形势确实严峻,以新长征比喻并不为过。我希望在党章的基础上,全党团结起来;在宪法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开始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

和谐社会的远景是美好的,它的存在前提条件是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反思历史开始。过去我们犯过左的错误,搞一大二公三纯,还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把非公经济搞光了。今天又犯了右的错误,要把公有制经济搞没了,走渐进式私有化的道路。所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构建四主型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两极分化焉能和谐。

我希望,您能把我的意见带到十七大会议上,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坚信,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掌握群众,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我期待着,十七大能开成新时期的遵义会议。恢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指导地位,批判修正主义、批判新自由主义,捍卫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端正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以谁劳动谁所有的大思路,重新设置国企改革的总体布局,就搞好公有制经济做出决定。尽快纠正这次右的错误,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由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如果放弃四项基本原则,和谐社会再好的愿望也会变成空想。

我期待着,尽早用社会产品被个别劳动者占有,初级社会主义的定性认识,统一全党的认识,逐渐形成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走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个认真的共产党员

                         李树泉

                      (北京教育学院)

                    2006年11月11日(修改)

    作者附件链接:《一个认真共产党员的宣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