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张瑞芳:动摇了?——做共产党的好演员

火烧 2006-11-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张瑞芳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职业选择,因自身疾病和对工农兵形象的不自信而感到动摇,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提醒下决心转变,立志成为共产党的好演员,探索社会主义文艺道路。


做共产党的好演员

张瑞芳 

    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我当时的困境是:客观上,结核是个长期的慢性病,我不可能等到完全康复再登台;主观上,文代会上看到这么精彩的工农兵形象,让我不禁怀疑自己过去的舞台经验是否能够胜任做一名新中国的演员。这时,又有文艺圈外的老同志关心我,在他们看来,演艺业毕竟不是社会主流,他们委婉地劝我:“年纪不小了(我已31岁),干点别的吧!”
    我心里矛盾极了,七上八下,放弃演剧不甘心,重登舞台又没信心,怎么办?当时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周总理那儿,这事必须听听他的意见。
    那时,周总理已经搬进中南海,我每次去,就在门口打电话进去,说:“我想见周总理和邓大姐,在门口呢。”里面的警卫请示后会说:“那就进来吧。”这次见到周总理,他正坐在沙发上看信件,我就吞吞吐吐地试探着问:“有同志约我去统战部工作……”总理惊愕地瞥了我一眼,停顿了一下,哼了一声,迸出一句:“动摇了?”又继续看信。我什么话都不敢说了,也不必说了,剩下的就留给我做深刻反省吧!
    “动摇了”三个字正中我的要害。
    凭心讲,我真的愿意改行吗?这么多年,我热爱演员职业到了痴迷的地步,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到改行?看上去的表面理由都不能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内因是我对自己“动摇了”。在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表现和服务对象面前,我畏惧了。我怕演真正的工农兵,我担心自己必会失败。我过去所演的人物,虽也有农民的角色,但那是旧社会的农民,也可以说我演的只是一个穿着农民衣裳的小资产阶级。我也许只关注到农民的外在形体、动作,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人物作阶级分析。我以前惯用的“自我出发”,面对新形势、新人物,有着太多的局限和空白,我无从“感觉”工农兵的心理,无从认识他们的立场,虽然我是共产党员,但离工农兵的心太远了。这就是我“动摇了”的真正原因。现在原因找到,想要做个“共产党的好演员”,那就从头开始吧!我要使自己和新的时代合拍起来,和新的描写对象熟悉起来。
    以后17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创作道路是艰苦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演员的创作气质也是可以改变的,但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不计成败的追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劳动人民中间……
   (《环球视野》摘自《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