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应怎样调查研究?
孙锡良:给“调查研究”提几个善意意见!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几十年来,中共党和政府的调查研究的好作风坚持得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调查研究出现了很多不适应新时代的新问题。科技要创新,改革要创新,调查研究也要创新,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还延用几十年前不变的方法搞调研,那就不是调研了,而是搞形式主义,领导天天到处跑,老百姓为什么越发不卖帐呢?我们是否需要进行反思呢?调查研究要出新风,要出新成果,必须从中央领导带头做起,从而给各级领导树好榜样。
第一个意见:调研时间如何控制适当。中央领导人处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事情纷繁复杂,加上还要参与国际交往工作,能够亲自下去调研的时间是很少也非常宝贵的,所以,如何有计划协调好调查研究与专心落实实际工作就变得相当关键,如果一年到头都把时间花在北京之外,我想需要领导人亲自“落实”的许多工作有可能要变成“落空”,近些年来,老百姓为什么对政府怨言增多,主要就看到很多好的政策只体现在文件上,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政府的诚信受到严重创伤,有些人可能认为,落实工作关键在部委,不能完全靠中央领导人亲自落实,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大政策,领导人还是必须要亲自抓落实,就象当年毛泽东当年亲自过问水利建设一样,今天的房子问题为什么成为国家的安全稳定问题,关键还是政策多了没人落实。今天的时代已经与五十年前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全世界都发生了信息巨变,中国领导人可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走入田间地头、工厂矿山,有时去了也得不到真东西、真信息,把手头上得到的重要内参信息处理好、落实好比一次调研可能更有用。行政工作重在落实,一年四季到处跑,能落实什么?
第二个意见:如何组织调查小组?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封建时代,既不需要搞微服私访,也没条件搞微服私访,领导人完全可以组建更多的调查组进行调研,调查组的组建要科学实用,不要搞那些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调查行动,老百姓对此很反感,如果是事先安排好的调查,很多地方不等调查组下来,该安排的安排好了,该压制的彻底压制住了,调查组下来就是走过场,什么有用的信息都得不到,我建议多搞一些“暗访调查组”和“民间调查组”,“民间调查组”可以分为:传媒组、工农组、网民组等。让更多的普通人民利用现代信息条件成为领导人的喉舌,中央办公厅设立专门的调查信息处理中心,这比领导人下去了解到的要准确得多,快速得多,中央领导人的亲自调研往往只体现在亲民,而不是真实信息。
第三个意见:调研过程能否低调一些。我当然知道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不过,如果过度扰民就会起反作用,比如说:某个城市突然几公里被警察把持,车辆禁入,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就开始骂娘;如果有领导人下乡调研,几十公里的县级公路都被保护起来,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想想看,领导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能是真话和实话吗?如果需要千人维安保证领导人调研的话,我看意义非常微乎其微,我建议以后的调研能低调一点,维安人员适当少一点,别搞得如临大敌,老百姓还是很热爱中央领导人的,越是真亲民,越有人民支持和保护,越是假亲民,越是把人民隔在外面,问题就越多。维安人员和维安方式需要改革,不能太过扰民。
第四个意见:调研问题能否以落实问题为主。我作为一个老百姓,从内心讲,希望领导人每下来一次就是冲着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来的,而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被地方领导带到哪儿调研到哪儿,地方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带去看的地方不是亮点就是学校,反正看不到问题,如果领导人下来之前就敲定好要解决哪几个问题,那么就可以单刀直入哪几个定点地方,比如说,你要调研住房问题,你就直接走到中低收入居民家中问问意见,如果你要了解下岗职工生活问题,你就直接到破产企业职工家中看看,而且不要告诉地方领导要到哪个企业,中央领导人的调研必须由自己作主,下来之前计划好,而不需要地方领导陪同,也不需要企业领导指定,走到哪家是哪家;如果说想调研企业经营环境问题,你就不要往当地的“一流企业”里跑,那里全是喜讯,要走就走“非明星化”的企业,每个地方都只有那么几个明星企业,更多的困难出现在大范围的普通企业身上。现在的情况是:领导人走到哪里,哪里全是一片乐土,可是老百姓又是一片怨声载道。
第五个意见:调研能否采取究责制。朱总理时期,曾经调研某国有储备粮库受到了欺骗,温总理同样受到了类似待遇,当然还有更多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欺骗,这说明,地方领导已经找到了一套欺上瞒下的方法,很多人因为善于汇报官越做越大,有些人因善于做假得到领导人的公开表扬,有些人因做假让无数受苦的底层人民无处诉说,中央领导人的调研记录和调研成绩应当采取究责制,如果地方负责人反映给中央领导人的情况与实际相差甚远或者完全相反,必须要承担政治责任,谁说谎谁下台。如果涉及到行业领域因虚假汇报受益,必须要退回政策性受益并受到相同数量的罚款。如果民生领域的问题反映有假,那么地方领导汇报的虚高成绩就必须成为该地方人民必须享受的待遇,堵截地方负责人虚报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农民平均收入不到三千,你报了三千,政府就得给农民补足三千,汇报人还得下台。
第六个意见:调研能否有对话机制和公开机制?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所以调查对象一定要从官员身上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从官员身上调研的数字能否及时公开?让老百姓审审看,如果不实,老百姓在事后可以检举揭发,不公开的调研多半是上下级官员之间的一次交流而已。调研的结果能否有用,能否指导政府的决策,关键看调研的深入程度真实性,只有深入到老百姓心坎的调研才是有用的调研,中央领导人的调研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与人民对话的过程,可以采取双向对话机制,要敢于让人民提问,而不是领导人老提问,现在的调研,领导人所接触的对象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些对象讲什么话都定稿了,甚至还交待如果答不出来就只讲“好话”,反正不能讲真话,不能乱讲话。
暂提这几个意见,如有不对,请原谅,调查研究很重要,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更重要,不要搞形式主义,要做实干家。
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