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官太陈玉莲惹了谁?
湖北省委官太陈玉莲惹了谁?
许晓黎
官太被打,从媒体的报道来看,里面的一些细节非同寻常,我们来细细体味:
一、6人的群殴为何目前只公布三人的处理结果
我们看看这段叙述:陈玉莲:(情绪愤懑)为什么是三个不是六个?当时有摄像头,我要求把当时的录像调出来,让大家都看一看。如果没有录像,也应该有证人。
笔者也经常因公出入某省部级机关大院,中国各政府机关门前总不乏上访者,从门卫来看,一般有武警和制服公安人员,武警是第三道警戒线,制服公安是第二道警戒线,便衣就是第一道警戒线,便衣的职责就是乔装成普通市民游弋在大院周围,及时发现冲突苗子,及时将某些过激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何谓萌芽状态,就是未形成威胁事实。没有事实就要让其伏法,这往往就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违法行为,这种事情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即当事人要讨说法把事情闹大,这时候必须要有人出来担当,而且不能给政府和领导脸上抹黑。公安人员身份显然不能执法犯法,那么这些事情必须另有其人去做,在便衣当中有一种见不得阳光的人员潜伏其中,说好听一点,就是协警,大凡这种人,都是临时工,充当打手,也不是啥人都能干得了的,这种人还有个身份,就是当地的混混(一名身着黑色圆领衫、红色短裤衩、戴着粗项链的光头男人)。他们总是敢于下手,事情小了,不了了之,事情大了,赔点医药费,像陈玉莲这件事情,主流媒体曝光,《人民日报》发文关注,省委书记批示,就属于特大事情了。
明明打人是六人,为何只公布了三人的处理结果?为何将最忌讳的公安人员放到了事情的风口浪尖?其原因就是另外三人见不得阳光!他们的身份将引起更大的轩然大波。
这件事情,还有个质疑的地方,打人这些事情一般都是这些所谓协警做的,为何公安人员也不顾身份的参与其中?
是邀功,向谁邀功?是复仇,为谁复仇?我们就必须看看陈玉莲这个当事人的身份了。
二、是官太,还是上访户?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陈玉莲一定愤愤不平,其实她一直没有走出“我是自己人”的阴影中,她没有搞清自己的身份!
“因个人退休待遇及已故女儿医疗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省妇幼保健院退休护士陈玉莲预约相关领导反映情况”陈玉莲无疑是一个上访户,其丈夫系湖北省政法委综治维稳办副主任,显然其是一个特殊身份的上访户!
陈玉莲的上访内容里面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已故女儿医疗事故责任追究问题。一个厅官的女儿白死了?那么什么样的强势能够出了人命而不受惩罚呢?什么样的强势能够让一个厅官的女儿含冤多年呢?什么样的深刻背景能够忽略一个厅官的感受呢?
一般的上访者是不能预约到某些领导的,对于陈玉莲这种特殊身份,在某些领导眼里面是个头疼的事情。头疼如下:
1、轻不得:作为官员家属,深谙官家之道,陈玉莲这种人,不是用几句官话能够忽悠得了的。
2、重不得:女儿不明不白的死了,这口气咽不下去,陈玉莲毕竟有理,而且还有官太的身份,因此话不能太重,更不能训斥。
3、躲不得:都是大院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有点情面的。
4、碰不得:一个能够忽略厅官感受的案子,一个多年悬而不决的案子,如果能够解决,厅官的背景之下早解决了,可见其难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肯定也是某位领导不愿碰、不敢碰的。
以上种种,陈玉莲的n次上访,他总是在官太和上访者双重身份中左右摇摆,是仗官太而大行其道,是依“自己人”的情面左右开弓,于是某些领导已经相当的难受!某些强势也深感压力!也许让其吃点苦头是必要的。
三、是暴力维稳还是肆意打压?
现在的官方媒体一直在将此事件向暴力维稳上引导,我们来看这段叙述:
陈玉莲透露,即使在周围群众证明自己身份后,她仍被送交信访局关押近2个小时,由两名警察看管,期间不准说话、不准哭、不准打120求救,不给喝水。而且,在获知陈玉莲身份后,在场警察声称“老子打的就是大院政法委家属,怎么样?”
“老子打的就是大院政法委家属,怎么样?”一个小警察,公然藐视自己的上级领导,谁借给他的豹子胆?一个小警察,公然殴打、关押自己上级领导的家属,他在为谁出气?确实,一个普通的上访户,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公安人员也是不屑于出手的!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武昌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昌区公安分局政委:“误会,纯属误会,没想到打了这个大领导的夫人”。
其实,这是一句双关语:如果你是大领导的夫人,当然打错了,如果你是上访者,我们也就不客气了。陈玉莲,你自己想想,你是什么角色?以后还敢不敢随意转换身份,自己必须仔细考量了。这既是一种道歉,也是一种劝诫!
从6月23日陈玉莲被打到7月20三名警察被处理,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媒体曝光以后。
我们在来看看这段叙述:最近来探望她的人多了起来,每天病房的人都络绎不绝,记者进去之前,她丈夫所在单位政法委的几名女领导前脚刚走。对于外界的变化,她有些意想不到,她只是不停地感谢前来采访的记者。
最近探望的人多了、意想不到、感谢记者,人们以前在观望什么?他们忌讳什么?一个厅级官太只能依靠记者来讨回公道,看来如果不曝光,陈玉莲有可能抱憾终身的,难道不能发人深思?
四、是公仆,还是父母官
人民公仆,所谓人民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仆人是绝对不能打主人的,仆人不能比主人享受得更多,意识决定结果,为老百姓办点事情,是干部眼里的一种政绩,改革开放以前的官员是不好当得,其清廉和为老百姓办实事也是有口皆碑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称呼慢慢被“父母官”所代替,何谓父母官?这三个字的重点在“官”字上,其次才用“父母”来修饰,这两个字更像一个愿景。自古以来,官就是把管理人民当牧民,放牧之人对于那些胆敢不遵守官的规定的羊肯定会受到惩戒的,上访者就是麻烦制造者,在有些干部眼里面,为老百姓办事情,如果不是作秀,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在惹得某些领导和强势集团不高兴,那更是得不偿失,万万不可的。
人民日报的关注,省委书记的批示,我相信陈玉莲的事件很快有个满意的答复,其实这对大多数上访者来说,是一个好的契机,目前我们只能期望这么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