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两个预言,三种前途》
金牌民工点评:赵磊 两个预言,三种前途
黄鸿年先生的预言是:“五年之内,中国必然爆发金融危机”。
马克思说,“存在决定意识”。以黄先生的身份和立场,如此明确唱衰市场经济,恐怕不仅需要有相当的自信,而且需要有相当深刻的反思。当我问“依据何在”时,也许是天机不可泄露,他没有展开自己的推理过程,而只是说了四个字:“物极必反”。
点评:如果说存在决定意识,那么马克思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他的《共产党宣言》开创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目标,应该作何解释?社会主义理想,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对马克思个人来讲难道还是存在决定意识吗?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的整个过程,难道不是人类意识决定决定社会应有之存在吗?!我们并没有见到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社会存在,为什么当今的社会有这么多人信仰共产主义。你怎么解释。
我发现,越是资本主义体制中的人,越是不大相信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那套“黑板经济学”——比如金融大鳄索罗斯,他说的一句“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就曾令我刮目相看;而越是资本主义体制外的人,却越是把“黑板经济学”奉为圣经——比如我党党校许多教授,就以嘲笑马克思为荣。
与关在笼子里的教授不同,黄鸿年、索罗斯这样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的人,其认知基本上来自于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当书本与实践发生矛盾时,他们相信谁呢?我想他们只能相信实践,而决不会去相信书本上漂亮的假话和懵人的模型——想当年,红军在长征路上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最终抛弃了能写满一黑板公式的海龟们,因为继续相信李德和博古同学,那可是要死人的。
我也做了一个预测,并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私有化的经济基础与共产党执政的上层建筑),是当前中国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是中国当前一切矛盾的总根子。
点评:诊断正确,再做个比喻补充说明,如今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和市场经济肉体的矛盾,这两者无论如何合不到一起的。所以资本主义,要借打入社会主义内部的肉体,蠢蠢欲动的就要复活尸体还魂。借尸还魂。资本主义的灵魂,意识形态,要驱逐社会主义的灵魂,彻底取消社会主义,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剔除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句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不和谐,是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和谐,今天中国的一切不和谐,都能在这个“不和谐”中找到源头。此“不和谐”一日不除,一切有关“宪政”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和分歧,就决不会休矣;一切有关中共前途的意识形态争论,就决不会平息。
点评:这句话是前一句话的在说明。出路是必须实现灵与肉的统一。要么保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消灭私有制,消除市场经济,要么发展市场经济迎接资本主义的复辟。
第三句话:这个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前途命运。大致说来,这个基本矛盾有三条解决途径,并由此形成三种前途:
(历史转折的危机关头,各种力量都在展示激烈的斗争,接近白热化,目前可以说是胶着状态,很快就会明朗的,复辟势力在做最后的垂死的挣扎。)
——第一条途径,如果保持目前经济基础的变化趋势,让上层建筑来适应越来越私有化的经济基础,那么10年之内,中国共产党的招牌必然摘下——这是右派的目标;
——第二条途径,如果维持目前的上层建筑不变,左派必将以共产党的名义进行反击,以求收回失地,逼迫日益私有化的经济基础做出让步——这是左派的期望;
——第三条途径,如果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均互不相让,二者的矛盾就只能通过“革命”来解决了,果如此,则中国难免血光之灾,天下将大乱矣——这种结局,不仅善良的人们不愿看到,而且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右派,恐怕比左派更为担心害怕。
黄先生认为,以中共的历史传承和可以预见的权力更替格局,第一种前途决无可能;最有可能的发生的,将是第三种前途。或许,我和黄先生的分歧就在这里。
在我看来,第一种前途不仅“可能”,而且是“相当滴可能”。因为不论“历史传承”如何正统,都无法抗拒“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无情法则。尤其是在第二种前途的压力下,右派心知肚明第一种前途才是“上上策”;为了避免第三种前途,右派使出吃奶的劲,也要把第一种前途变为现实。
点评:不管左派也好右派也罢,都承认这一点: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本质不相容。要么让资本主义借尸还魂,要么保留社会主义消除属于资本主义的一切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第一种前途根本不可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对于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来讲,必须坚信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应有之存在。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国家有了市场经济,只是我们的党选择的结果,党的经济路线的结果,我们既然能选择这样,难道我们就不能选择那样吗?选择权难道不在我们的手中吗?我们难道不是取得了政权之后,才具有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资格和资本吗?这个资本我们还有。历史的规律,不是你使出吃奶的劲就可以改变的。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宪政”、“民主社会主义”、“全民党”、“军队国家化”、“共产党非法”之类的东东,为什么能够成为最近几年来最为蛊惑人心的口号。而这些口号之所以气焰越来越嚣张,就在于它们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撑腰。
当我们的国家选择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时候,才有了你们的经济基础,当我们选择放弃市场经济的时候,你们还有什么?
作为华人,黄先生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作为中共的老朋友,黄先生的父亲和黄先生本人,与中国政府几代领导人都有着良好的友谊。从内心深处来讲,黄先生一定担心中国陷入晚清那样的乱局之中。私心以为:“与其陷入第三种前途,不如走向第一种前途”,也许才是黄先生潜意识里的选择吧,不知黄先生以为然否?
点评:如果黄先生这样想,黄先生就没有脱离自己的阶级和立场,黄先生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共产主义战士。我们不会期望他很高的!
我也不希望中国陷入晚清那样的乱局之中。虽然我看到,走向第一种前途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但若要我在一、三之中作出选择,我是宁愿投票给第三条途径的,因为我实在不愿看见“胡汉三又回来了”。用毛泽东的话说:“革命死了几千万人,为了什么?你们想过没有?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那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实在是不甘心啊!
第三种情况你为什么害怕,因为你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对群众的力量感到恐惧和害怕。我要提醒你,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个过程,只能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共同期望和理想,决定社会主义应有的存在,只要按照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判断分析,不符合的坚决消除,过度阶段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规律只能如此。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均互不相让,二者的矛盾就只能通过“革命”来解决了’ 这句话是笑话。上层建筑就是执政党的意志和权威,所谓经济基础无非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产生互不相让的结局呢?看看重庆唱红打黑,回忆一下,普京下令抓捕俄罗斯首富,谁和谁互不相让,怎么个互不相让,我实在无法想象!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2009年10月26日 12:19:24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