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革命的扁担,就不能打在自己阶级弟兄的身上(续)
前面对工人阶级的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本文着重谈谈农民阶级。
二 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透过阶级分析,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一) 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做过如下分析:
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是人民大众的主体,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民主革命实际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要求,天然地成为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论是十年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民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工人阶级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成为中国革命和人民子弟兵的坚强后盾,为战胜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证明:没有农民,没有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钢铁般的同盟,中国革命就不会胜利。农民阶级在争取人民解放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共同分享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条道路的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下,农民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坚定不移地踏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合作化、公社化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事业中,农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以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勤兵。即使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仍岿然不动,为社会主义分忧,为人民含辛茹苦,坚持社会主义初衷不改,与共产党同心,与工人阶级同盟矢志不渝!没有农民阶级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今日之辉煌!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农民阶级浓墨重彩的一笔,功不可没!
自然,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举国上下共庆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之日,农民阶级也赢得了自己应有的幸福、喜悦与骄傲!
(三)“改革开放”时期
正当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高潮迭起之际,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惨遭夭折,农村以联产承包经营为标志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了以人民公社为标志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从此,农村倒退回封建的小农经济,农民阶级开始分化。
目前,农民阶级大体可分为三个经济层次:富裕阶层,贫困阶层,中等阶层。现分述如下:
(1) 农村富裕阶层
农村土地转让承包主,农村小企业主,工程承包主、工头,属于农村富裕阶层。这个阶层是伴随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在中国的复活而催生出来的农村新兴剥削阶级,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有两个共同特点:
(一) 都有一个由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向剥削者发展的渐变过程;
(二)以投机手段获取集体劳动成果,目前都占有数量不等、赖以剥削他人的生产资料(有形与无形的)。
三十年前,他们的身份与其他农民一样是人民公社社员,虽然有的务工,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但始终没有脱离集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没有摆脱对集体经济的依赖性,因此,他们不可能从农民队伍中分裂出去。“改革开放”为他们提供了如鱼得水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合法”的个体经营者。在其自身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都有程度不同的投机性。
土地原本是农民集体所有,推行联产承包后,转让承包主从其他农民手中接过土地,在《物权法》、《土地使用法》的保护下成为土地的合法占有者,并以雇佣劳动形式从事经营,形成对其他农民的剥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不仅以少量的付出攫取了大量的收益,并且无偿享用了公有制时代遗留的公共资源——水利条件(水井与河流)。土地转让承包主目前数量不多,但随着土地的流转和农民工的外流,必将出现发展扩大的趋势。
农村小企业主大多是在集体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划经济时代,队办企业、社办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机械业、轻纺业、加工业、建材业等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改革开放”后,经过所谓“转产”、“改制”,集体企业破产的破产,变卖的变卖,一夜间化为乌有。而权利占有者近水楼台,乘机蚕食鲸吞,化公为私,据为己有。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起来的集体企业,就这样于一夜之间变成了权力所有者独享的战利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在改旗易帜的地基上祭起市场经济的大旗,挂起私有经济的招牌,成了堂而皇之的农村企业主,开始了他们敲骨吸髓的生涯!
随着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城市大兴土木之风的肆虐,农村中一个新兴的富裕阶层——工程承包主、工头应运而生。他们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扩大原始积累逐渐发达起来,跻身于剥削者的行列。承包主几乎毫无例外地要通过贿赂手段从官方手中获取承包权(须知,现今不染指贿赂是无法取得承包权的,主仆狼狈为奸),再转包出去,从而攫取暴利。工头一般是承包主与打工族之间的二手承包人,与打工族直接构成雇佣关系,大部分人不参加劳动,类似于市场“经纪人”。
以上三种类型都是从农民基本队伍中分化出去的富裕阶层,户籍属于农业,最初发迹于农村,其剥削对象是农民(包括农民工),因此我们将其归类为农村富裕阶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为这个群体当初也都是人民公社社员,与其他农民没有什么两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首先我们应该懂得,一个阶层、阶级,对革命的立场、态度是由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私有化以后,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普通社员(有的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一跃而成为人上人,剥削者,其阶级属性已滑向原来的反面。
其次,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小农经济是农村两极分化的社会根源,农民阶级落后保守与“趋富”心理的弱点和局限性是其自身分化的阶级根源。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农村富裕阶层是“猫论、摸论、先富论”豢养下的所谓“能人”,是现行体制的获益者。他们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与资改派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必定是资改派和现行制度的积极追随者和拥护者,而绝不是农民阶级的同路人!
(2) 农村贫困阶层
农村贫困阶层是农民阶级的基本队伍,约占农民的三分之二,前面提到的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即指目前农村贫困阶层。
我国民主革命以及接踵而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彻底砸烂了禁锢我国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农民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道路。这一胜利成果维持不到三十年,中国农业由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再度沦为封建的小农经济。贫困农民堕入了社会最底层。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农村状况究竟如何?
承包田是农民仅有的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近三十年来,农田基本建设不但没有丝毫进展,原有的水利工程也惨遭破坏。分散、孤立、落后的个体生产方式,使农业产量依然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产水平。虽然为巩固私有制、维持农业稳定,先后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减免农业提留、免征农税),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改变农民的贫困状态。生产资料价格的暴涨,农产品市场的萎缩与萧条;国与农争利,工与农争利,商与农争利,所谓恩赐农民的实惠,几经剪径劫掠,难以降福于农民。处于竞争劣势的农民成为丛林法则的牺牲品,生存状况每况愈下,有的不得不弃农务工、弃农经商。
农村贫困阶层是农民中既无资本又无技术的弱势群体,即使在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的东北三江平原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也仅能维持温饱。他们无力经商,有的只能离乡背井、抛家舍业流落城市,加入浩浩荡荡的打工族。他们并非梦想跻身于富裕阶层,而是为贫困所迫,生计所迫,为新的“三座大山”所迫。天灾人祸,雪上加霜,时刻都将使他们处于无力抗争、濒临生存危机之境地!
综上所述:贫困阶层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具有变革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几十年革命奋斗的经历已经使他们成长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自为的阶级。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利害,前后对比最鲜明,感触最深刻,因而他们深深懂得一个真理:公有制使他们由穷变富,私有制使他们由富变穷!
(3)农村中等阶层
农村中等阶层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承包田和家庭副业,一般都有较稳定的非农业经济收入,因此他们的生活状况好于贫困阶层。但他们同样面临“新三座大山”的威胁,生活时刻处于动荡、惶恐之中,因而他们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既有改变现状的要求,又有害怕失去既得利益的忧虑。他们对当前社会现实怀有强烈的不满,但对自己的生活前景又抱有幻想。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有些犹疑、等待、观望,但在革命大潮的裹挟下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或同路人,是革命团结的重要对象。
综上所述,未来的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广大农民阶级为同盟军、并广泛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共同向资改派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
“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工人队伍中无论在岗或下岗者,他们都是被剥削者,是同一个阶级的穷弟兄,每一个人都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份子,他们属于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中的贫困阶层和中等阶层是革命的同盟军;从农民队伍中分裂出来的富裕阶层和一切资产阶级及其代表——资改派权力阶层则是我们革命的对象。
我们的革命同志,一定要认真准确地分析目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分清敌友、辨明阶级阵线,千万不能将革命的扁担打在自己阶级弟兄的身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