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管出的好习惯还需严格规矩来保持
岁末年初,人情往来、应酬宴请较多。各地公务接待是否摆脱了“酒规矩”?干部能否不再为“吃吃喝喝”所累?记者实地探访,闻闻公务接待餐桌上的“酒精浓度”,看看干部执行规定的“作风硬度”。(人民日报 2015年1月20日)
通过记者的走访调查,山东德州某镇长以前一天陪9场,现在有了“挡箭牌”,中午“滴酒不沾”做到了;陕西留坝县全面推行“廉政灶”——接待办撤销了, “八两哥”减负了;回访黑龙江最严“禁酒令”,干部坦言——“现在最流行喝格瓦斯”;宁夏同心县明察暗访管吃喝——不上烟酒 ,主打民族特色饭菜。总之,各地公务接待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禁酒,规矩管出了好习惯。
为了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管住“舌尖上的腐败”,全国多地出台“禁酒令”,严禁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一些地方更是亮出“最严禁令”,凡是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两年间,各地出台中午无例外禁酒的规定,加上纪检监察机关的明察暗访,公务接待中违规饮酒的现象明显减少。
禁酒减少了不必要的公务开支,同时也保护了干部的身体健康,为了接待喝出人命的也有报道过。“禁酒令”也使党员干部更好履行职责义务。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包括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很显然,如果公务人员在公务过程中(包括中午)饮酒,就可能因酒误事,可能因酒与前来办事的行政相对人发生冲突,可能因酒影响公务员本身及政府的形象。这样,公务员对其法定义务的履行就会大打折扣。
各地公务接待焕然一新,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得力于规矩的严格执行,得力于纪委的严厉查处和通报,达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如果要保持这种规矩管出的好习惯,就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坚持查处违规者,一如既往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作风成常态,使党员干部养成敬畏规矩、遵守规矩的好习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