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奥巴马亚洲行凸显遏华色彩  中国警惕日本对华“搞两手”

火烧 2010-11-1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奥巴马亚洲行凸显遏制中国意图,美国通过围堵布局强化亚太战略,日本对华采取两手策略,中国对此保持警惕,防范美日联合遏制中国崛起。

奥巴马亚洲行凸显遏华色彩  中国警惕日本对华“搞两手”  

奥巴马亚洲行凸显遏华色彩  

参考家园 2010-11-16 12:19:25   来源:《参考消息》  .  

美国调整遏华战略重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结束亚洲之行返回美国,他在回程的记者会上说,对亚洲之行的印象是亚洲各国持续希望美国的介入。  

奥巴马说,美国人在过去艰难的几年中,总以为亚洲已经遗忘美国,实际上不然,所以美国应该有信心在亚洲进行竞争。  

而新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在亚洲之行最后一场记者会上,则再度重申奥巴马政府将亚洲列为战略优先的政策,他说奥巴马这趟行程就是为这项政策的下一步而铺路。  

【香港《信报》11月15日报道】题:美围堵中国新布局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以及国防部长盖茨兵分三路出访亚洲,行程都是围绕着中国周边国家。奥巴马访问印度、印尼、韩国及日本四国;希拉里除了访问澳洲、马来西亚等国之外,连柬埔寨也不放过;盖茨则主要负责出席多个会议。可见美国非得把中国包围得铁桶似的。  

近期美国围堵中国的布局,主要是构筑一个海上包围圈,从东方的日本到南海,再从南海到印度,封锁中国东进和南下之路,并遏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有人称之为“C形包围”,可见美国设法根绝中国崛起的一切可能性的决心。  

【俄罗斯《独立报》11月15日文章】题:华盛顿改变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方式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总统奥巴马最近的一系列访问表明,亚太地区在华盛顿外交战略中的作用在提升。所到之处美国客人都大谈华盛顿与该国的关系。但这些表态发出了一个不变的共同信号:必须更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方式。  

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体系。它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和韩国签署了一系列结盟条约。随后这些文件中又增加了美日安保条约和《与台湾关系法》。  

到了21世纪头十年的尾声,中国经济威胁的话题升至首位,美中矛盾随着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增多而加深。奥巴马政府开始重拾1995 年制定的遏华战略。  

奥巴马新的太平洋战略正在改变以往遏华战略的实质。过去这种战略是在中国边界附近炫耀武力。如今,奥巴马政府把宝押在替代中国的势力中心的崛起上。美国准备向这些中心提供一定资源,使它们取得真正地区大国的地位。美国的利益中心正在从中国-台湾-日本三角转向南太平洋。  

两国亚太博弈硝烟渐浓  

【《日本经济新闻》11月14日报道】美中在亚太大舞台上争霸的脚步声已经日益迫近。促使这种争夺潮流逐渐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把南海视为自家“内海”的一系列行动,以及钓鱼岛撞船事件中表现出的强硬姿态。  

美国官员指出,为了应对中国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不断膨胀,“美国必须加强与日韩、印度、越南、澳大利亚以及印尼等国的合作”。奥巴马本次亚洲之行,似乎正妤印证了这份对华战略的路线图。  

为应对美国日益增强的攻势,中国开始采取多种频繁变化的外交手段。在奥巴马到访之前.吴邦国率代表团先到达雅加达。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了争取欧洲的外交力度。在G20峰会开幕之前,胡主席先出访了法国;英国首相卡梅伦则率领50名英国财界首脑成功访华。  

美中以亚太为舞台,开始了频繁的大国博弈。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最终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一位中国政府的外交智囊私下说二“现在的国际秩序还是美国执牛耳。中国即使想崭露头角也被美国以‘负责任的大国’的名义而附加了种种要求,受到多重阻碍。”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15日文章】奥巴马的亚洲之行被称为失败的出访,然而,这次访问有着更广泛的目标,并且就那些目标来说访问基本上是成功的。不过这只是一整套复杂的外交政策的开始,这一政策将构成全新的美国大战略的核心。  

事实上,这次通过访问印度、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奥巴马是在亚洲一场新的权力博弈中施展了开局招数。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使得许多亚洲国家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的崛起。他们都在静观美国如何应对。  

亚洲国家并不希望与美国建立冷战式的反华军事联盟。对大多数亚洲国家来说,中国都是它们最大的经济伙伴。它们从中国那里获得援助和贷款,而且与中国人也不存在大的政治分歧。  

就像许多对冲基金一样,美国的战略也应该采取“偏向多头策略”,也就是说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与中国的接触上。因为就目前来看,相比与一个很可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展开新的长期冷战的策略,接触策略显然更可取。  

“睦邻”乃破美国围堵良方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5日文章】题:地区指望中国带来利润,指望美国带来安全  

在东亚举行的两场峰会表明,在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和对来自美国的安全保障的渴求之间,该地区各国正变得越来越犹豫不决。  

在美国竭力设置首尔20国集团峰会议程时,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影响力显而易见。在国内遭遇政治挫败的奥巴马总统结束了一次罕见的地区之行后蹒跚而归,他在此行中未能就中国贸易顺差和货币操纵事宜达成明确协议。而胡锦涛主席对美联储事实上增发 6000亿美元现金的决定表示担忧、指责是华盛顿自己操纵货币的时候,他却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  

不过,在日本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以及在对即尼和印度的访问中,奥巴马还是巩固了美国的外交攻势,吸引到那些渴望更紧密地依偎在传统的美国安全伞之下的亚洲国家。  

【《香港经济日报》11月15日文章】题:用亚洲抗美国  中国“远交”不如“睦邻”  

中国与法国关系的急速升温,对当前形势下的中国是十分重要而又微妙的。在奥巴马政府今年调整对华战略之后,中美关系从去年的“蜜月期”开始下滑;在东亚,中韩关系、中日关系分别进入摩擦状态;在东南亚,中国与多个东南亚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问题的争议加剧;在南亚,中印经贸关系虽然有所发展,但两国间的基本信任仍然没有建立起来。而在上述各个区域,都有美国“熏返亚洲”战略的影子,反映了美国及多个亚洲国家的复杂心态:希望美国重返亚洲以制衡中国的崛起。  

对中国而言,东海的钓鱼岛问题和南海多个岛屿的归属问题,都是短期内无解的“烫手山芋”。中国本希望通过宣示核心利益来警告国外不能轻易触动南海问题,但没想到反而给美国和其他国家送去了一块筹码。客观来看,中国今年在亚洲的外交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与亚洲多个国家的相处并不融洽,中国亟须突破这种外交困局。  

这时候,遥远的法国成了中国改变年度外交困境的好东西。然而,“远交近攻”可以作为一时的外交策略.但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却远远不能适应全方位外交的需要。中国需要“远交”,更需要稳定合作的近邻,这不仅是出于经贸关系的考虑,也是地缘政治的要求。只有与亚洲国家保持稳定的双边关系,才是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最好的应对。  

中国警惕日本对华“搞两手”  

参考家园 2010-11-15 22:24:05   来源:《参考消息》    

.    【共同社日本横滨 11月14日 电】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与中国外长杨洁篪14日在横滨举行会谈。  

虽然前原要求重启中国单方面宣布延期的东海油气田条约谈判,但杨洁篪回应说重启谈判需要营造氛围,表现出谨慎姿态。杨洁篪似乎还暗指中方主张拥有主权的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称,希望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外长会谈中,双方就努力促进日中民间和文化交流、修复因撞船事件恶化的国民感情达成了共识。双方还同意就朝鲜半岛局势和全球变暖对策等展开合作,争取进一步充实战略互惠关系。  

输不起  菅直人急于打开僵局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题:日本试图同中国修复关系  

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开始外交修复工作——同中国领导人会晤以讨论领土争端。领土争端使日本和它的这个巨大邻国之间关系紧张,这种紧张关系给他最近的日程蒙上阴影,并招来了国内的批评。  

在横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间隙,菅直人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了会晤。日本官员花费了数日,试图精心安排这场会晤。  

东京的政治分析家将这次APEC峰会视为对菅直人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4日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在横滨举行会谈。日本当局会后发表两人的谈话内容,显示两国是以“务实”为出发点,打破了自9月份撞船后的“冷战”状态。  

据报道,日本外务省为安排这场中日峰会,尽了最大努力。该部门的亚洲大洋洲局长斋木昭隆上午前往中国代表团下榻的酒店进行了多番交涉,才敲定了在傍晚的会议间隙举行会谈。  

【香港《星岛日报》11月14日文章】题:日本“坐下来”只因输不起  

从“走廊偶遇”到“寒暄”,昨日,日本首相终于可以和中国领导人“会谈”了。两国领导人可以“坐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菅直人明白他输不起中日关系,同时也显示两国都希望关系正常化。  

自从9月撞船事件两国关系跌入深谷,菅直人处理撞船事件也进退维谷。强硬姿态不仅不能从中国拿到一点便宜,反而令日本商界损失惨重,而放了中国船长又令右翼找到了批评政府的机会。菅直人的个人支持度和内阁支持度在中日交恶后都大幅下滑,创下其执政以来的新低。  

为改善中日关系,菅直人可以说是“不懈努力”,在欧亚峰会的走廊上“追上温家宝”是突破,稍后东亚峰会促成和温家宝会谈却被外相前原诚司放厥词搅了局,菅直人不得不将最后的机会放在自己当主人的APEC峰会。  

拉靠山  日加紧构对华包围网  

【日本《每日新闻》11月14日报道】题:日美借APEC构筑对华包围网  

以13日开幕的横滨APEC首脑会议为舞台,日美两国要以加强曾一度受挫的双边关系、增进合作来牵制崛起的中国。中国则警惕日美在亚洲构筑“对华包围网”,故在开始之前始终对日中首脑会谈问题不表态。  

日美首脑会谈一开始,菅直人就表示“对美国在日中、日俄问题上给予的大力支持感到欣慰”,对美国的支持表示感谢,以强调增进日美联合的必要性。  

而奥巴马在日美首脑会谈中表示,“欢迎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但同时中国也要在国际机制中发挥适当的作用”。这一主张得到了菅直人的认同。美国表示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为了牵制中国。  

【日本《读卖新闻》11月14日报道】题:日本转向日美最优战略  

在遭受中俄两面夹击后,菅直相最急于实现的就是重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在与中国和俄罗斯问题上,美国能支持日本,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本人也认识到美国和美军的存在愈加重要。”首相13日上午与奥巴马会谈时直接表达了此刻的心情,在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又重复了相同的话。对于如此坦率的言辞,政府相关人士担心“这会不会再次遭到中国反对”、“这是不考虑中俄感受的业余讲话”等。  

日本政府人士解读说:“日美关系变得不正常,又遭到中俄的冷眼,这种感觉应该是刻骨铭心的。这意味着首相已从鸠山前首相推进的‘对等日美同盟’明确地转向了‘同盟最优先’战略。”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强烈希望加深双边安全同盟,承认最近与中俄发生的领土摩擦让日本再次肯定了美国驻军日本的重要性。  

这是菅直人上任以来最明确地表示要致力于日美双边关系。不过,他的这种言论有可能使日本修复与中俄关系的努力变得复杂。自9月以来,中日和俄日关系分别因再次发生领土争端而变得紧张。  

分歧大  中日关系修复很不易  

【共同社横滨11月13日电】题:日中首脑举行简短会谈  凸显修复关系难度  

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傍晚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横滨举行了会谈。据日方透露,双方围绕改善因尖阁群岛海域撞船事件而恶化的两国关系交换了看法,但双方对尖阁群岛主权问题的主张依然对立。这是撞船事件发生后举行的首次正式首脑会谈,但会谈仅持续了22分钟,反而凸显了双方修复关系的难度。  

据出席会谈的日本官房副长官福山哲郎透露,菅直人在会谈中强调尖阁群岛为日本固有领土,胡锦涛则主张中国对其拥有主权。  

两国政府为安排此次首脑会谈的协调工作并不顺利,到会谈开始前35分钟时才最终敲定。  

菅直人曾于10月上旬在布鲁塞尔召开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交谈,并就改善两国关系达成一致。但10月底在越南河内与温家宝之间一度安排好的会谈,最后未能实现。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自两月前中国和日本就争议岛屿发生冲突以来,两国领导人今天举行首次正式会谈。会谈似乎是仓促安排的,目的是修复两国关系。  

菅直人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之间简短的22分钟的会晤是在最后一刻才宣布的,并且似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结果。不过日本官员说这次会谈很重要,因为两国领导人毕竟还是会面了,而此前北京多次拒绝东京安排两国正式会谈的努力。  

【香港《太阳报》11月14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交谈,达成共同改善中日关系、深化合作、加强协调对话等共识。但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双方仍各有立场、各自表述。有分析认为,中日之间矛盾尚待解决,关系难迅速回温。  

中日撞船事件以来,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日本多次争取与中国领导人交谈补镬,但都遭冷淡回应,最多只是走廊交谈、非正式交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