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时代的书,时代的影

火烧 2011-08-24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四首唐诗分析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影响,探讨诗歌中隐藏的时代印记与文化反思,展现文学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时代的书,时代的影  

   

毋庸置疑,1980至1981年,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头脑中还大量存在着文化大革命的“余毒” 。  

我手中有一本《新选唐诗三百首》,就是1980年由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的知识分子们选注、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全书485页,定价仅为1.55元。  

这本《新选唐诗三百首》中究竟有没有文化大革命的“余毒” ?仅列其中的四首于下,供大家分析:  

①陈子昂《感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②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欲暮, 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 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 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 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 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 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 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 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 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③白居易《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④刘禹锡《插田歌》并引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笔者注:如果有的同志对这四首古诗的意思不甚明了,请自行去百度查阅注释,本人不懂古诗,故不敢妄作解释)  

我其所以要列出这四首古诗,目的之一,是想让大家看看,1980年选注出《新选唐诗三百首》的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是还大量存在着文化大革命的“余毒” ?或者说,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是还仍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目的之二,是想让大家都仔细地想想:且不说让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都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 ,倘若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尚能明白“阶级斗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核心,则今天的中国会不会出现几乎所有的办公大楼都是超级宏大而豪华的现象呢?这种超级宏大而豪华的办公大楼究竟是不是“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的结果呢?会不会出现大量的官员存在着权钱勾结、前腐后继、买官卖官的现象呢?会不会出现官员们每年的三公消费高达九千个亿的现象呢?会不会出现不少官员们二奶成群的现象呢?他们供养二奶们耗费的巨资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二奶们究竟是不是过着“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的生活呢?会不会出现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大批农民失地、人民群众视上访为危途、不少人民群众怨恨“生不起、养不起、学不起、病不起、住不起、死不起” 的现象呢?这究竟是不是“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的写照呢?倘若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尚能明白“阶级斗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核心,则今天的中国会不会出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大面积复辟的现象呢?而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却吹捧说某些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有这一切,又究竟是不是1000多年前“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现象的重演呢?1000多年前的【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一段精彩对话的情景如今是不是更为精彩了呢?  

目的之三,更为主要的,是想让大家都能够仔仔细细地想想:在修正主义集团禁止了人民领袖毛主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之后,尤其是在他们彻底否定了毛主席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实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究竟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我还想再请大家都能够仔仔细细地想想:倘若中国没有【文化大革命的余毒】之说,则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会议上所宣布的【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是不是早就实现了呢?  

综上所述,倘若我要说这本《新选唐诗三百首》是“时代的书,时代的影” ,这应该是可以的吧?如今的中国社会、如今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能编写出这样的好书吗?  

   

   

秦川牛  

2011.8.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