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再读鲁迅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所感

火烧 2010-11-1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结合当下时事与人情,重新解读鲁迅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探讨智慧与勇气的定义,反思社会角色与内心真实自我,引发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亲爱的网友们:

    这是我复制的伟大的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于今日再次复读她,联系我当下之万千时事,联系我当下之人情世故,掩卷沉思,百感交集、忧郁于胸 、不议不快:

    ----“可敬可欺的傻子,可恨可怜的奴才。

    对于聪明人,如何评价才是确切的呢?

    毕竟聪明人在人群中为数甚多。

    而你和我又是谁呢?

    这个世界得益于傻子,可受惠的往往是聪明人和奴才。

但是,如果没有在压迫中奋起反抗的傻子,如果没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傻子,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还剩多少希望和美好。

    羞为聪明人,更不做奴才,却也难当傻子。

    所以,我们总是在为傻子感动,为傻子流泪,其原因竟是他们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想说而不敢说的,竟是他们在努力改变或者已经改变了我们没有勇气改变的,原因竟是他们其实是我们心里的自己,那个不敢释放或者不愿释放的自己。

    也或许,他们不仅是勇者,而且是真正的智者。

    谁能说,委屈求全、明哲保身,尽管长命百岁,就一定是智慧的定义呢?

    谁又能说,活得率性,活得真诚,活得无畏,尽管只争朝夕,就一定不是智慧的呢?”

    好了,不在罗嗦,请诸友如我一样,再次重温一下这位现代圣贤的敦敦教导和拳拳之心吧。

    我想,这样,对我们来说,一定又是一次莫大的精神沐浴和洗礼!

       

    正文: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要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
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