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尤崇遐:古希腊怎样“发现”的物质

火烧 2011-08-21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如何‘发现’物质,对比第奥德芦四根说,分析其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的差异,强调本体预设对认识论的影响。

物质是西方工业世界观的基石。如果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发现”了精神,那么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则“发现”了物质。然而按照恩格斯,“作为物质的物质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自然辩证法》)那么德谟克利特又是怎样“发现”或“发明”了所谓的物质呢?

按照德谟克利特,一切物质都是由无限小的不可再分的无数原子组成,它们永恒地在“虚空”中运行,时空上不生不灭,数量上不增不减。“存在物的基本性质就是物质性,占有空间的性质。”([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万物即是这些微粒按形状、大小、数量和排列次序及位置的不同而组合而成。世界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没有神存在的空间,而人的灵魂也是由最活跃、最精微的原子构成的,因而也是一种物体。原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当然也随之消灭。  

然而在笔者看来,其理路仍是哲学思辨多于科学实证。我们不妨拿他的说法与古希腊第奥德芦所著《历史》做一对照。第奥德芦说:  

   

“在宇宙原先的组合当中,天地是一体的,两者的本质是混一的。后来,随同它们的分离,整个世界就形成历历在目的明朗的秩序来。空气获得了不断运动的属性,同时由于它的性质是轻浮的,它的燃烧部分便积聚在最高的境界,致使太阳和其他天体都被卷入整个漩涡之中。在另一方面,泥泞的部分,随着湿润部分的凝结,由于体重的原因,下沉到底。又由于不断的骚动和搅动,湿润的部分形成了海洋,坚实的部分形成了泥土。”  

   

第奥德芦表述的是火、土、气、水“四根”说,此说与中国的“天地人”三才说同出一源即人类集体无意识原型。而按照德谟克利特,在原子因碰撞等而形成的原始旋涡运动中,较大原子被赶到旋涡中心,较小的被赶到外围,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状结合体即地球;而较小的水、气、火原子,则在空间产生一种环绕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外面的原子由于旋转而变得干燥,最后燃烧起来,变成各个天体。

两相对照,德谟克利特仅仅是照搬了“四根说”,只是在本体论层面上明显扬“地”抑“天”,唯独对土原子情有所钟。这里请注意,徳氏的精神系由火原子构成,“构成灵魂的同类原子也构成火的本质,即最细微、最平滑、最灵活的原子”,“事物作用于灵魂的火原子,从而产生感觉和第二性的性质”。由此原子论“就把具有形式和运动的物质当作唯一真正现实的东西,把整个心灵生活或精神生活当作派生的、表面的现实”。([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显然,这里并不存在什么客观观察。所谓原子,不过是人们对本体的一种预设,也就是把“天地人”三才简单归结为“地”而已;而西方中世纪所谓上帝,不过是对本体的另一种预设,也就是把三才简单归结为“天”而已。不同的本体预设决定了不同的认识论路线而不是相反,即先入为主地假定了物质是本体,才有了感觉主义去联结它;或先入为主地假定了上帝是本体,才有了信仰主义去联结它。  

认识论方面,现代实证世界观追随德谟克利特,把事物的属性分为初始性质、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初始性质是那些被看成真正实在的性质,诸如广延、形状、质量等纯粹客观的、定量的、非人的性质。第二性质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和温度等由第一物性派生出来的感觉属性,它们不被看成是真正外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是与人的主观性不可分离的。例如玫瑰并非红的,而是由以某种特定频率振动的原子将振动传达给视网膜而莫名其妙地发生了红的知觉。它们与广延、形状、质量相比既不真实也不重要,与客观世界本身关系不密切。第三性质包括所有意识属性,如价值、情感、德行以及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判断。

  

其实从深层面上说,物质本体的预设同精神本体一样颇成问题,其存在与否也同样不能被实验手段证实。如拥有深厚科学背景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  

   

“在整个历史时期中,某种固定的科学宇宙观却始终存在着,这种宇宙观事先就假定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和不为人所知的物质存在。这种物质也可以说是一种外形的流变下充满空间的质料。这种质料本身并没有知觉、价值和目的。它所表现的一切就是它所表现的一切,它根据外在关系加给它的固定规则来行动,这种规则并不是从它本身所以能存在的性质产生出来的。我所谓‘科学唯物论”就是这种假说。但我也将对这一假说提出诘难,我认为它完全不适合于我们现阶段的科学状况。”([英]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按照西美尔的《金钱的哲学》,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只是人的文化所创造出的形式化客体。人创造出这种“客观精神”,原本是为着拓展其生命和潜能,并将其整合入自己的生命流之内。然而这种主体与客体的整合是最终无法达到的,已完成的形式化客体与生命流相抵牾,反客为主变成了目的,人反而沦落为其产物的奴隶。西美尔对客体化进程的谴责尤其适用于当代世界的物化状态。

中国当前的道德滑坡就是根源于上述以“物质”为本体的现代世界观。由于价值如伦理道德等在物性中不具有任何终极的重要性,从而惩恶扬善已不再是与终极实在实现和谐一致的途径了,唯一的“人间正道”就是去支配和占有真正实在的东西即“物质”。只有摧毁现代世界观的基石“物质”假说,才能重建道德纲纪,复兴中华文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