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屡屡打出“福利主义陷阱”的警示牌?
在北京8月18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先生就医改一事提出警告,“中国绝不能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
他还认为,保障人的健康,不能仅仅靠医疗机构,“比如,普及义务教育、促进就业、做好扶贫、改善老年保障服务体系、儿童营养、强化食品安全、控制烟草乃至农村改水改厕等,对健康的影响都非常大,甚至超过医疗卫生体系所能做的。”
此前,“福利主义陷阱”一词在中国已经很流行,但多见于专家学者之口。
我们的医改(还包括其它)首先打破的正是“福利主义”,不过不叫这个名词,叫做“平均主义”。专家讲,不养懒汉,羊养在太安全的肥草中会丧失生存力;只有放进一群狼,让羊儿们为了安危跑起来。在这种高深理论指导下,“平均主义”确实打破了,官员能够充分“健康”,富豪可以包下豪华病房,贫妇只能剖腹自医。由于缺钱,医疗机构既可以缝完伤口就拆线,也可以缝你肛门。结果是,羊再也无法安心吃草,狼却在择肥而噬。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人的社会性正在于其抵御疾病和灾害的组织性。建国之初,国家用极其贫乏的社会卫生医疗资源,消灭了血吸虫、麻风、大脖子病、克山病、瘌痢头等严重影响中国人健康的地方性疾病,使得许多“枯木逢春”,这才有了“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经济建设高潮的基础。离开这种社会性,就如“独往独来”的熊猫,最终只会走向物种的灭绝。
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在医疗、教育等一些需要社会力量的领域所采取的政策被称为“福利主义”,与共产党国家的“平均主义”在全民性和社会性上有颇多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的“人权”。由于军事掠夺的减少和殖民地的丧失,不少老牌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逐渐支撑不起社会福利的庞大开支,这才在经济方面有了所谓“陷阱”说。
美国是一个冒险家组成的“新牌”资本主义国家,比起他们的祖宗,更强调个人的“人权”和自由,所以他们不耻于祖宗的全民医保模式,搞的是市场性商业医保,砝码倾向于有钱人。同时,美国依靠金融霸权和技术垄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这与中国国情完全不同。中国如果有70%的人也像美国那样坐办公室当“白领”,恐怕全世界的劳动者也养活不起中国。中国跟着美国人喊“福利主义陷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吗?
前不久,就社会保险、养老金问题也有高层人物说社保不养懒汉,不能掉进福利主义陷阱。于是,中国的退休金更加趋向“多元化”而并不止于双轨制。
当下,“小心福利主义陷阱”的警示牌很像当年游击队插放的“小心地雷”,到处都是。当然,只有精英才知道哪里是陷阱,哪里有地雷。
我们不搞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也不能掉入福利主义陷阱的“资本主义”,而美国却为医改闹得“热火朝天”。请高层明示,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主义”?总应该有一条没有陷阱、没有地雷的阳关道吧?指示牌在哪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