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天下应归梁山——再取新声曲度

火烧 2011-08-19 00:00:00 文艺新生 1037
文章重新解读《水浒传》,强调梁山集团应得天下,批判招安悲剧,分析梁山英雄命运,探讨水浒后传的缺失与悲剧性,展现水浒传的深刻历史与文学价值。
这是一篇数年前写的文章,好长时间找不到,竟然百度搜索出来了,真是符合能量守恒律。特在此再发: 

     年近知天命,似自我感觉渐渐从世俗无聊的纷争中解脱,却也在闲暇之余露出空虚人生的感叹。冥冥想起了一句俗话:中不读《水浒》,于是再次又捧起书。

    我们这一代人和《水浒》结缘,当大都在主流意识高度统一的年代。那时段,从童稚幼儿到白发苍苍倚侣提携都同一声调评《水浒》。大块大块的文章遮天盖地洒遍大江南北;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主旋律的声浪响彻九州华夏;宋江的要害是架空晁盖妇孺皆知…。喧嚣尘闹后长城内外复归于白茫茫大地一片寂静。然而,《水浒》的魅力却深深地刻印在意识之中,存留了下来。若干年后,八十年代初期,在电大学习,写毕业论文就是论《水浒》的主题:天下应归梁山!遗憾的是学后却没能研读下去。叹息光阴荏苒瞬间,转眼二十年,又捧起了《水浒》,又是一番滋味上心头。

    《水浒》应是天下第一悲壮之书。历代群体性豪杰勇士英雄们的壮烈,大都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而梁山好汉们本不该灭亡却自我走上了绝路。也不是很快消失,更不是善终,是在零零碎碎长时间活受罪煎熬中,犹如非让他们受尽十八层地狱般折磨不可---这在全书后四十回中充分展现出来。《水浒》完善本应是一百二十回,思想与艺术的统一达到了极至。有了一百二十回本,其余都属残缺。至于《后传》《别传》《外传》之类更无一可取。

   愈读书愈认为天下应是梁山的,应归梁山集团,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全书结构上是以此主题为灵魂分为三大部分来体现的:前七十回是渐次重笔正面描写梁山集团的产生、成长、壮大乃至于无敌于天下的经历,是上合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和的。中十回作为过渡,一方面继续大书梁山所向披靡雄傲中原的气势磅礴,另一方面细致刻画他们是怎样作茧自缚、自己寻找上吊绳的低贱行经,不堪入目。后四十回反复笔端,梁山群雄们逆天行而受尽耻辱,茫然挣扎,直至逐个灭亡的悲惨境,一次又一次浓彩重墨地形象警示,不能被招安,应续打天下——天下应归梁山。

    梁山集团是当时社会先进势力的代表。赵家王朝、地方恶霸、流寇草贼(包括王、方、田等)腐朽罪恶势力,他们丝毫不能和梁山相提并论,每当他们和梁山集团较量时,无不或不堪一击,或溃不成军,或灰飞湮灭。然而,梁山好汉们最终还是毁在自己的手里。后四十回悲剧迭起,每每惨不忍睹。每读一段似乎都读出一句潜台词,不能招安啊,应自打天下啊!如不招安,那能经历后期这等腌拶之事。不忍读还继续读,感受着身心强烈的震撼---环视古今中外,实无书可与此书相比肩。

    后四十回中,最精华处,当属“李逵梦闹天池”。

   李逵者,梁山第一莽汉也。这位见不平就砍,认是兄弟就伏,倒下就睡心胸无碍的直肠汉子,竟然做起了白日梦。受招安后,硬是憋着一肚子鸟气无出发泄,可是硬要他改变本性实在是比砍头还难。清醒时寸步难行,梦幻中依然故我,愈不平英雄本色立现。一路追杀,痛快淋漓……可悲的是自个脑力拼杀,在不由自主中打精神战。更可悲的是梦中打江山也行不通,又只能梦回到社会基层仗义锄暴…究竟何处是归程?茫然之即,血缘天性,思起了老娘……这本来仅属于落难英雄最可怜的一点自由伸缩的余地,却都只能发生在白日梦里了。每读至此,无不潸然泪下,长吁短叹:真乃一生英雄豪杰志,化作一场残冬恍惚梦!无数次拍案徘徊,无数次仰天独语发恨,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想同龄人年幼之即很少没有一番雄心壮志的,应该是创造立体空间中各路英雄的时代,可最终绝大多数又用错了地方,英雄狗熊皆不成,列入芸芸碌碌无为众生之群。

    梁山好汉们招安也罢,再打天下也罢,自取灭亡也罢,毕竟各处留下了一段分流千古的仗义行经,也不枉来世一遭。我们这一代的前半生也过去了,有无可值得且复掌中杯,听取新声曲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