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改革一开始就束缚了生产力
实际上,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束缚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确实是解放了生产力的,这个无庸质疑。但是大量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确实没有解放我国的生产力,反而是束缚了我国的生产力,到现在这个束缚生产力的反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生产力要造改革开放后所建立的倒退的生产关系的反了,这个到现在也应该是无庸质疑的了。所以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就日益显得惶惶不可终日,就显得日益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十分不稳定了。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而改革开放后并没有解放我国的生产力呢?这个是个严肃的重大的问题,切不能瞎说的。必须是反复对比,反复调研,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下一番精深推理功夫的,并且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各个经济范畴形成的内部结构和他的逻辑发展对于现实的解释力要是足够的。否则就不能瞎说。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参考了以下资料,提出来供大家去研究,我会在文章结束后罗列出来,非常感谢这些同志的努力。因为我时间不够,个人感觉还是不太精细,请大家和我一起努力。
我是这样思考的,我们先假设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既然解放了生产力,那么我们看到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应该是“跃进”性质的,保守说应该增长率更高一点点,最保守说不应该降低。但是很遗憾,我们看到的数据并计算的结果非常遗憾。改革开放后真实的经济增长率——整个国家的工农业产品量增长率(不是GDP)是降低的。
改革前三十年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大高于解放建国以前,呈现出年产量近3%的增长,但是改革后粮食产量呈现2%多一点点,是远低于改革前的。所以我们说改革前比建国前粮食生产力解放了,改革后比改革前粮食生产力束缚了。
建国后 改革前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是10.5%,但是改革后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增长率只有5.7%。我们就算更大胆的把改革后加上每年的4%的节能率,建国后改革前不加,但是改革后仍然比不了改革前。证明我国改革后的实际工农业产品的增长率是低于改革前的。这个数据在西方是经常用于测算实际产值,很多经济专家都不用GDP了,因为大家觉得不靠谱。大家可以查一个叫杨帆的经济学家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过国外专家看到我们有一个三年GDP增长24%,但是三年能源消费量增长12%,国外专家说我们的GDP一定有假。
1978年我国钢和石油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除以1949是百倍或千倍,但是2008的产量除以1978年只有几倍、十几倍。那么是1949年到1978年增长率高呢,还是1978到2008年增长率高啊?
有同志把60年统计出的GDP用黄金折算了下,1948是1.8万吨,1978年是18万吨,2008年是15万吨了。改革后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劳动了三十年反而还有三万吨黄金消失了。这个数据虽然不能说明我们的总财富一定是减少了。说总财富一定减少我不相信。但是他说明经济确实减速了,发展的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快还是一个可以雄辩的证据。
乌有之乡还有一个同志用水利工程量计算我国的GDP,是改革前我们全国人民平均每年水利工程量相当于30到40个三峡,而这30到40个三峡工程在全国的总产值还不到1/15。而三峡的造价是1500亿。1500亿乘以30再乘以15才能把那个时候的工程量按现在价格折算大约是67万5000亿。有同志质疑这个数据认为已经超英美一年GDP总和了后,我也质疑了这个数据认为不可能。但是,我又反复思考。这个数据至少可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极大的调动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一个社会主义工农业现代化强国,创造属于全国人民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积极性。这个积极性的调动使我国的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量剧增。这个数据并不算荒谬,因为短期超英赶美是不可能,我们基础差,底子薄,每平方公里积累的劳动量怎么可能在几十年内赶上人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积累的劳动量呢,并且我们在发展,人家也没有停下来建设的脚步?所以我们要赶上别人,必须比别人激发出更多的人民群众的劳动。即使激发出这个巨大的劳动量,也不可能短期赶上人家几百年积累。这个数据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至少说明我们改革后,全国人民贡献的有价值的总劳动量减少了。有价值的总劳动量增长率也减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降低了。
那么?有人立马就会问,既然为公劳动的积极性低了,劳动量少了。那么为私的总劳动量会增大,整个总劳动量还会扩大。我相信小平同志一定是坚信这一点的,因为他的整个改革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个之上。但是,我要说的是,完全错了,为私的有价值的劳动量有增大的部分和地方,但是总体上、全局上是降低的。为私的有价值的劳动量生产力增大的部分是有较多的生产资料的人,但是对于生产资料不足的人甚至很缺少的人来说,这部分人多些比例大些,他的劳动生产率是降低的,劳动果实就少了。因而整个国家,整个集体,绝大多数人的劳动果实就少了。单干后组织不起来巨大的劳动量兴修水利搞基本建设,这部分巨大的劳动量最后基本消失。国家的,集体的,因而全体的劳动果实增长率就大大的降低了。束缚了生产力。同时很少的局部的片面的有生产资料的人的劳动果实多了,就会利用这个劳动果实去剥削别人的劳动,因而最后剥削者退出生产劳动领域,减少了社会的有价值的劳动果实。他们还要消费,并且消费档次越来越高,奢侈腐化的消费使的他们过着寄生的生活方式,一部分人(包括大量官员)又寄生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消费提供劳动,因为国家集体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可以占有分配的劳动果实越来越少。大家可以看到妓女、二奶遍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提供的劳动并不构成国家集体和人民真正需要的劳动,但是她们寄生着。她们越多,人民越苦,国家越弱。资本家除了占有以前的劳动果实,使得国家集体人民占有的越来越少,他们为了更快的占有更多的劳动果实,还要兴办各种投机性质的事业,为他们的投机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劳动不敢说是全部至少有一部分不是国家需要的劳动。因为国家集体需要的劳动果实越来越少。
就算改革后GDP是年均增长率为10%,但是我们看到物价指数年均保守增长6%,改革前物价指数年均增长不到1%,改革后黄金国内价年均增长10%以上,国际金价年均增长8%左右,我以前算过这些数据。可以想象通货膨胀保守也要按年均增长6-7%计算。除掉这些,真实的GDP又能增长到哪里去呢?我看增长4--5%都已经很不错了。这可远远低于没有通货膨胀的改革前的工业投资增长率10%以上啊!
还有人要问那么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都没有想到呢?是啊,乡镇企业姓集体,是建国三十年农业农村农民积累的果实,并不是改革开放联产承包的果实,改革开放根本就没有设计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妈妈是社队企业。大家可以去看薄一波文选,还有两个外国人研究的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关系的论文。后来,乡镇企业大量改制后,儿子被私人别人抱走了,留下了年老体衰的农村,这才是三农问题的根源。问什么解放了生产力的农村现在再也生不出集体经济、社队企业、乡镇企业这个儿子了呢?小岗村、李昌平同志的痛苦根源就在这里。南街、华西的幸福也就在这里。南街华西人的幸福还在于有真正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
还有人问那么傻子瓜子是怎么回事?我说问的好,傻子瓜子是诞生在中国经过集体和公有制经济高速增长了三十年后,农村和城市都积累着巨大的消费能力。按照毛泽东的高积累,低消费战略我估算毛泽东同志肯定是想把农业积累到工业化或者机械化后才会逐渐提高消费比例,不过那个时候已经在讲要提高消费比例了,大家也可以去看薄一波文选关于消费和积累的文章。所以,傻子瓜子是坐在了集体经济三十年高速增长并积累了巨大消费能力的当口,一释放出来就不得了,那个时候没有市场,外国人都惊奇,没有市场的中国突然冒出巨大的商品消费需求,他们不可以理解。这个钱本来是应该由集体工商业赚走了,但是单干户,私营户被解放了抢先赚走了,并且和乡镇企业一起还错误的成了改革开放成功的证据。傻子瓜子的雇工比集体雇工工资高,但是他能给雇工高福利吗?福利用工资体现当然很高。我要问,现在私营企业的平均雇工工资高过了公有制企业的工人吗?单干后错误把出现的新经济力量不看成长期集体积累的结果,而看成一改革就结了果实的结果,割裂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使得毛泽东的一定要把农业机械化借以坚强巩固集体所有制的战略完全泡汤。故而毛泽东批评“好施小惠”是很有道理的。
私营部门外资部门的高速增长,掩盖不住整体的缓慢,那么为什么改革前整体并不缓慢并且很快速?我推理为新增劳动果实和存量劳动果实的快速转移而已。所以,我认为中国改革后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资本家,私人先富们是比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和国外消灭封建地主起来的资本家有很大不同,他们比后者要腐朽落后。因为他们是寄生在公有制和集体经济上,并且使公有制和集体衰弱的主要原因。现在他们逐渐可以不寄生了,但是比外资却强大不起来。
直观凭感觉,片面不全面,看现象不看本质,看局部不看整体,看暂时不看长远形而上学不辩证成了改革开放的全部认识论基础。
所以,我们假设改革后生产力得到解放就很靠不住了,不仅连跃进没做到,而且连增长快点也没有做到,甚至连持平都没有做到。只能做出束缚了生产力的结论了。
如果我们用“改革后束缚了生产力”的结论对社会现实进行剖析就很容易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豪的说我们文革中经济增长了,还不慢,并且既无内债也无外债,通货也稳定。证明那个时候国家多么强大,人民积极为国家为集体多么积极。人心多么凝聚。财政也不那么困难。我们如果用改革后束缚了生产力的观点考察财政,财政就应该比较困难。这是推理,这需要证据,但是不要慌,证据马上就出来了,1980年,我国就开始发国债了,40几个亿,现在财政越来越困难了,国债规模一定是越来越大了。不信你们自己去查。直线上升。地方财政前不久不是透露出有巨大缺口吗?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不是露出来了。这就叫国家的内囊出来了,红楼梦的贾府的内囊出来后是什么结局?大家都知道的。
如果我们用“改革后束缚了生产力”的结论考察通货和信贷,一定是膨胀,你也可以去查金融信贷数据,M2是直线上升。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财政困难,建设资金不足,维持建设增长速度困难,就不得不拼命求助于外资,他们就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直线上升。我们没有得到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反而是把自己的资源和人民贱卖了。大量的劳动果实外流。陷入恶性循环。外资为了维护他的经济利益,当然要到处安插自己的政治和文化代表,这个已经反映到了上层建筑反映到了哲学和意识形态领域了。并且对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还越来越强了。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 财政困难,我们看到的该投入的大规模教育医疗公共住房,科技研发投入减少,民生投入减少,不得不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产业化。这才是产业化的总根子。提高效率是骗人的鬼话。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财政困难,我们看到军费投入一定减少,对于战争的物质储备,战略物质的储备,对于战争的准备一定减少。即使别人中国威胁论喊的震天响,那是忽悠我们呢!增加的军费也大多投入到了生活的改善方面,真正用于军事科技,军事装备和升级研发生产的少。怪不得我们软呢?这不能怪外交部。那不过是个传声筒,传的不硬换人就是了,不换人就是只能这么传。没有战争的实力了。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发展,要依靠大规模融资才能保持一点点增长,我们看到了股份公司的大规模融资,是提高了生产力,但是这个通过资本联合提高的生产力却远远比不上改革开放前的通过劳动联合的生产力。真正的金融大师是毛泽东,他是超级的,他靠一个生产队长吹个口哨,出工了记个工分,就获得了大量的劳动,也就是资金。资金最终要驱动活劳动的。他吹出了记出了每年的450个三峡。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的总根源在于私人部分占有的太多了。国家、军队、集体、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占有的太少了。影响了生产的提高,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抑制私才能强大公。抑制官才能强大民。
改革开放束缚了生产力财政困难,大规模研发投入困难,一定有大军工,大科技项目下马,没有大军工,大科技项目,就不会有钱学森那样的科技大师出现,为什么没有大师了?大家想清楚了吗?钱学森大师是很清楚的。
说的不对的,推理的欠缺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1:湖南人民出版社 向春玲 主编的一本书这个书很好,请大家去阅读,是通过五年规划看新中国60年的。
2:60年统计数据
3:金融领域的统计数据,信贷数据。
4:财政数据,国债数据
5:外国直接投资数据
6:60年能源消费量数据
7:60年粮食产量数据
8:工业投资数据
9:物价指数
10:还有一些资料,包括乡镇企业研究资料,社队企业研究资料,私营经济研究资料
11:还有一些都是大家已经耳闻目睹的大量现象
12:还有乌有之乡比较严肃的一些网友的数据,比如一个网友把GDP折算成黄金,一个用改革前水利工程比较三峡工程的推算数据。
13:薄一波文选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