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泛滥的晚会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复兴之路》--泛滥的晚会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田嘉力
2009年10月04日 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对于标题中的“晚会”一词,请不要拘泥于字面。这里的“晚会”泛指一切大场面的歌舞节目,或者,以表演为主要内容的仪式。凡是有舞台,有灯光,有背景,有音响,有说有唱,又跚又跳,场面宏大,让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巨大冲击的,本文都将其归为“晚会”的范畴,即使有些是白天举行的,为行文方便,也称之为“晚会”。
我们是一个晚会大国。论晚会的数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得上。几乎达到泛滥成灾的程度。我们的央视就是制造晚会的高手,各省市的地方电视台,是制造晚会的次高手。有些省市,论政绩拿不出多少象样的东西,论百姓的生活也拿不出多少象样的东西,唯独晚会一个比一个新颖,一个比一个豪华,如果晚会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话,很多省市至少已经进入共产主义中级阶段了。如果晚会可以进入吉尼斯纪录的话,中国可以稳拿一个世界第一。
现在高科技也进入晚会了。北京奥运的开闭幕式,以及新排练的《复兴之路》,都运用了尖端高科技手段。灯光音响色彩气氛,以及让人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全都不惜工本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在很多民生领域远没有用上高科技的今天,高科技率先进入晚会,足可令国人汗颜。
关于《复兴之路》,被称为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的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据说在很多方面都有超越。恕我直言,除了花钱方面以及运用了“高科技”之外,我看不出有什么超越。作为史诗,适用的风格是大写意而不是声光的冲击和画面的奇诡。花钱多少不是取胜的法宝。从北京奥运开闭幕式上就现端倪的奢糜之风,在《复兴之路》也有“再现”的趋势。至少在目前这两项是做为自豪的资本在炫耀的,但若干年以后,若干代以后,舆论将如何评价它们,我们只能等着瞧。
如果只是看了这些晚会,别人会以为中国是个富得流油的国家。策划者大概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的吧。我以为大可不必。就是《东方红》的规模和成本水平,就足够了。毕竟,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一台晚会到底要花多少钱,我们难以知道其具体的数据,但根据常理推之,应该不菲。仅以央视广告“标王”的价格而论,每天固定的时段也就是几十秒钟的广告播出,收费就达若干个亿,动辙几个小时拿来播晚会,人家得下多大的血本呵。还不算道具服装灯光以及编导和演员的劳务费。没有几百万的银子应该是拿不下来的。即使是地方台的一个晚会,我相信只想出一二十万的蛤蟆是吃不了那个天鹅肉的。
我想起广东省在国庆节前受人称道的一个善举:9月28日广东省劳动保障厅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对广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做出调整,每人每月加发过渡性养老金100元。消息还说:无论目前已退休人员,或今后才办理退休的人员,每人每月都将获得这个养老金的增加额度,且列入今后的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基数,将缓解广东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偏低的突出问题。(http://huilin.myttc.cn/n//422163.html)
按照这个标准,给一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发100元“过渡性养老金”也就是100万元。白居易诗中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假设一台晚会的费用仅仅只花100万元,我们也可以把白居易诗中的“深色花”改为某某晚会,“中人赋”也可改为养老金。而广东省的善举目前仅限于广东一省,其余各省市全都置若罔闻,他们搞晚会的干劲至少超过搞“过渡养老金”干劲的一万倍。
晚会,非常中国特色的东西。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我们可以把晚会列为第五大发明吗?由于官员的喜爱和提倡,中华民族的智慧有百分之几十倾注给了晚会?让人又心爱又心痛的晚会哦。
原文地址: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4942234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