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离别时才知珍惜

火烧 2009-10-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作者入伍前的离别之情,回忆农村八年生活,感恩父辈关怀,感悟家乡的温暖与重要性,体现离别时才知珍惜的主题。

离别时才知珍惜  

入伍通知书发下来了,大家都为我高兴,这天长生、智民与我一同到县城换军装。当我从更衣室出来时,智民指着我说:“长生,你看晓冬穿上这身军装是不是傻了。”他这一说长生又审视我一下说:“我看着怎么这么别扭,穿上踢里嘟噜的,像一个勒得兵。”他俩这一说,我们几个刚换完装的新兵一看,可不是,这新军装没有领章帽徽,就是给人以傻乎乎的感觉,大家相互看着不由得大笑起来,原来换上军装还是这样的土、傻、憨。  

八年的农村生活并不漫长,在这八年,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走过了初中、高中;在这八年,我从少年走到了成年,回乡参加劳动,当起了赤脚医生;在这八年,我是在故乡父老的呵护下长大的……慢慢咀嚼着农村的八年生活,父辈那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田野里刚刚破土的新绿,孩童穿新衣时的欢笑,就像幅幅亲切生动的画面闪现在脑海。  

换装回来,我仍和往常一样到医疗室,按时给老病号上门打针,秀芹姐见后说:“还有几天就去部队了,别上班了,在村里走走和乡亲们告个别吧。”秀芹姐的话触动了我隐藏在心底那个角落被握着盖得严严实实的那份不舍,刹那间感到失落落得,看着秀芹姐、相艳嫂子和长生,我不知道去说什么,……是啊,离开的时候方知家乡的美丽,才感到家乡父老的宽容,才领悟到父辈对孩子们的期盼;当真正告别家乡的时候,更感到家乡是多么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扎下根去,才感悟到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宽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八年的拥抱,我没能融入她,但我从内心已接受她,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归宿,但是我仍然把她留在我的心中!  

1978年的春天来得是那样早,春节前的一场大雪给人们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无论是街道上还是院落里,都有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的身影,节日的喜庆更加浓了。大雪过后,气温还是低的,感冒发烧的多起来,医疗室又忙起来,我背着药箱在村里巡诊着,觉得这是我最后再为故乡父老乡亲所做的唯一使我认为有意义的事了,二队李大妈是个老肺心病,来到她家只见老人靠在被摞上在不停地咳着,见我来后老人动了动身子说:“冬啊,听说你当兵要走了,到部队要好好干,你看大妈这老气管炎给你添多大麻烦,刮风下雨的从来没断过,大妈谢你了。”我说这是应该做的,打完针我给他留下三天的药,就到四队的杨大爷等几家老病号家打针,巡诊回到医疗室就快到中午了。  

2月份到了,离春节还有五天,村里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2号傍晚出诊回医疗室路过支书谷连长家,便下意识走进他家,老支书一家正在吃饭,“叔、婶,吃饭呢,”我打招呼道,三叔、三婶见我来了紧吃几口就放下碗筷和我唠起嗑来。  

三叔嘱咐我“从你跟着你爸回咱村,你总是念叨着当兵,这回理想实现了,到部队要好好干,争取早入党、早提干。”三叔说着叹了口气“这几年你父母不容易,从部队来到农从一干就是八年,吃了不少苦,你们从小就跟着受牵连,要不是政策变了你这兵也是当不成的。”  

那天三叔跟我说了很多,教诲中有告诫,嘱咐中有期望,老人家说“到部队后要有思想准备,你外祖父的历史问题在入党提干上都会有影响,真的那样千万不要泄气,部队地方都是一样,只要你有坚定信心并为之去追求就行了。”  

我一边和三叔说着话,一边咀嚼着三叔的话,感到他的话里不仅浸透着父辈的关爱,还在告诉我将来路途上可能遇到的挫折。是呀,当兵只是理想途中的一个小小的节点,以后的路途还很长,困难与挫折将不时地在前进的路上出现,不回避、不逃避、不抛弃、不放弃,才是对待理想的态度,何况我还背靠着故乡这座大山呢?  

三叔的话让我感慨万千,在父母的一生中,外祖父的历史问题叫他们受了一生的委屈,他们十五岁还未成年就参军走向了为建立共和国的战争,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硝烟中长大,他们很幸运看到了共和国的成立,也很幸运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带着军功章回到祖国,对于牺牲的烈士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在生活中的挫折又能算得了什么呢?虽让是这样想,但是回到现实又有谁不是向前看呢?当你向前看时,你会感到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会让人感到比较中引起的巨大落差,这恐怕就是人们不容易满足的一面吧。  

很晚,我才从三叔家走出来,感到心绪豁亮许多,仿佛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思想充满了矛盾,不愿过去离得太远,又不愿过去再回来,因为它太压抑了,就像一座大山。  

 2月5日 ,爸爸、姐姐放假了,他们回家买了不少年货,猪头、猪蹄、香肠、烧鸡、花生粘糖,年货比过去多多了。我没意识到父母和姐姐、妹妹对我即将远行流露出的恋意,还是在医疗室不停的忙活着,明天就是除夕了,有点头痛脑热的乡亲们都挤到医疗室取些感冒药备用,等人取完药我和长生离开医疗室已是九点多钟了。回到家爸爸妈妈正在煮猪头肉、猪蹄,姐姐妹妹在摘蘑菇、木耳、黄花菜。我放下药箱,和姐姐妹妹一起择菜,不一会爸爸说猪头肉、猪蹄煮好了,我们姐三个高兴地催着妈妈切点肉解解馋,姐姐捣了点蒜用香油、酱油一调,妈妈把切好的肉和猪蹄端上来,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块猪蹄就啃起来,……爸爸妈妈坐在桌旁看到我的吃相,在一旁不时地提醒我慢点吃,我那狼吞虎咽把姐姐妹妹逗得哈哈大笑。  

我在想,这恐怕是我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春节了。年三十这天妈妈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菜,蘑菇炖小鸡、粉条肉、炒木耳、黄花菜、炖梭鱼,叫我眼花的不知吃那个好,姐姐说这是回到农村后全家最丰盛的春节,叫我慢点吃,每个菜都尝点,她还说下次全家在一起过春节不知道是哪年了。这话真让姐姐说准了,我这一走一直到1986年春节才回家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  

1978年的春节过得紧凑而热闹,初一这天和瑞勇、海民他们走东家串西家给长辈们拜年,回来的时候已到下午了,晚饭吃过饺子还想往外跑,妈妈叫住我说“还有几天就走了,就在家和你爸说说话吧”,要不是妈妈提醒还真的想不起来要多在家呆一会儿,现在想起来也是孩提时的粗心吧。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大年初二的时候舅舅和表兄来了,舅舅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他在天津已从下放的工厂重新安排到教育系统,还是副教授。我们在为舅舅高兴,舅舅听说我要当兵就要走了,他鼓励我到部队要努力学习,干出成绩。农历初三我和舅舅、表兄一道回姥姥家看望姥姥,当我走进姥姥家时,姥姥从里屋走进来,看着我穿着新军装拉着我的手仔细打量着我说“你妈当兵的时候比你还小,刚十六岁,是我把她送到部队的,我离开她的时候你妈妈可没掉眼泪,头走时我问她想家不,她说不想家还要立功呢,看着她那高兴的样,我才放心。”姥姥说着,自己却流出了眼泪。我知道姥姥的心思,我告诉她会像妈妈那样叫她放心。  

时间过得真快,春节过完了,我们这批兵就要走了,姐姐专门从迁西赶来为我送行。这些日在我也成了忙人,东家走西家串,在向村里的父老兄弟告别。  

 2月12日 就要走了,11日我把医疗室的工作办了交接,说心里话,我有点舍不得这个职业,因为农村的卫生条件需要有人去改造,农村的病人需要有人去帮他们解脱痛苦,虽然我来到农村时间不长,但是这毕竟是我祖辈的故土,这里的乡土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也是这个地方在父母蒙难的时候,他们毫无保留是地收留了我们,没有半点歧视,让我与贫下中农的孩子一样享誉着阳光雨露,让我从初中走到高中,又在极困难的环境中连续两年推荐我参军入伍。我没有想过为故乡做点什么,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什么给予她,相反却在梦魂牵绕中想离开她,与她对我的容纳、对我的付出,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愧疚。是啊,离别了才知珍惜,远离了才知热爱,在依依不舍中我走完了赤脚医生这段历程,度过了农村这一段艰苦的生活。  

12日一大清早,瑞勇的母亲拿来五元钱,对我说:“晓冬,大妈没什么给你的,这五元钱就是一个心意吧。”  

大明母亲拿来六颗煮好的鸡蛋,对我说:“晓冬,老姑盼着你好好干,早点提干,一路顺顺利利。”  

晓光二姐送给我一直金星钢笔,对我说:“晓冬,到部队好好学习,常给家写信。”  

智民母亲把我送到村口,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别忘了给大妈写信。”  

我从家出来,一直到村口是我在大黑坨村最为感动的,知道我走的长辈、兄长都来为我送行,路上遇到的也加入其中,使我体会到家乡的可爱。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我真的不知对大家说什么,只是在村口说:“大伯、大妈别送了,”说完深深地向他们举了一个躬,……  

长生和智民用自行车把我送到县城的,到县城后武装部就把我们封闭在招待所,长生和智民回家了,在县招待所门口分手的时候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我们三个的手握在一起,之后就一言不发的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有些想念,也感到有些孤独。  

我们这个新兵连大概两百多人,我在11班,班长叫陈诡计,我是副班长,班里一共十二个人,现在有印象的只有单金书、宋洪才两人。  

我们从滦县上的火车,这列军列是客车车厢组成的,我们按班排顺序上的火车,火车笛声响了,列车徐徐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这个让我留恋的家乡,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八年的农村生活结束了,农村把我孩童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带着隐藏心底的那点遗憾,我离开了农村,不知将来在军营要走一条什么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