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政府应将英美烟草公司告上法庭!

火烧 2006-12-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揭露英美烟草公司通过瀚国公司走私香烟,涉及巨额贿赂及暗杀证人,中国政府应对此案采取法律行动。


中国政府应将英美烟草公司告上法庭!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桩走私烟价值80亿港元,并涉及巨额贿赂的大案,案发13年了,行贿方的东主洪荣华和串谋暗杀证人的一名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廉署正在全力通缉。”2006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高级新闻组主任谢煜校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

谢煜校提到的该走私大案始发于1993年线人举报。涉案的瀚国公司被控向英美烟草公司高级官员行贿,并逃避海关监管大肆走私香烟到内地。

更令此案具有神秘色彩的是,后来配合香港廉政公署调查的污点证人在开庭前惨遭灭口,并被抛尸大海,从而使得这桩惊天大案的走私细节长期以来不为人知。

本报记者通过采访香港廉政公署,结合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钩沉并还原了该案幕后运作的整个交易链条。

在中国内地仍维持烟草专卖制度、国外烟草巨头极力以走私渠道渗入的现实下,该案例为杜绝烟草走私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样本。

线人举报牵出瀚国

这起走私大案浮出水面缘于一桩受贿案。

“受贿案是廉署接到了线人的举报,但其详情不能透露。”谢煜校说。

1993年3月,作为廉署最核心的情报部门,执行处外籍助理处长葛辉接到情报称,香港瀚国公司和汉辉贸易公司贿赂英美烟草香港公司高层以及香港海关官员,大肆向内地及台湾走私香烟,货值达数十亿港元。而他们为打通关节的行贿数目,也高达数千万港元。

瀚国和汉辉两家公司立即进入廉政公署调查视野。

经廉署调查,发现瀚国的香烟贸易数量并不大,但兼营业务却极其发达,主要是一些低税率的小商品。从账面上看,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瀚国注册资金并不雄厚。然而该公司数名股东却个个身家不菲,豪宅名车样样俱全。

如此一家小公司其股东却一掷千金,令人疑窦丛生。廉署怀疑,瀚国有利用低税率商品瞒天过海之嫌。果然,进一步顺藤摸瓜发现,他们和海关的联系是通过一个叫田秀光的人来完成的。而田秀光此前曾在香港海关任职,正是由田利用其组建的汉辉公司为瀚国瞒天过海,逃避海关检查而大肆走私。

涉案人员随后供出行贿对象——英美烟草香港公司原出口部总裁吕健康。

据新闻记者国际联盟(ICIJ)此前发表的一份《主要跨国烟草公司参与烟草走私并涉嫌逃税》报告显示,后来被害的污点证人徐道仁告诉廉署,吕从瀚国及其他有关公司拿到了2300万元的贿款和1000万元无抵押借贷,以确保英美烟草出售香烟给该公司。

这些“回扣”是分期分批给的,包括吕在1992年升为原出口部总裁后有所增加,通常,“555”的回扣是50块一万支。“那个时候,瀚国每个月从英美烟草香港公司(下称BATHK)订购4.5万箱‘555’,每个月贿赂给吕的大约有200万元港币。”徐对廉署的调查员说,这些钱均存入在海外的多家银行。

廉政公署人员告诉记者,案发后潜逃美国的吕健康后被引渡回港,因受贿罪被判入狱3年零8个月。

而上述报告显示,控制瀚国的烟草分销商洪荣华在其公司被查抄后,已逃出香港。有人称他游走于在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地。

走私链条

整个复杂的走私链条为外人初步知晓,得益于被捕的污点证人徐道仁的供述。

走私香烟一般都是通过公海进入内地,有两条路线。一是从香港进入广东,二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入北部湾。而当时烟草走私盛行也正是英美烟草公司忙于重组其香港公司,力图通过转口贸易扩大对内地市场渗透之时。到1991年,对华销售成为了BATHK最大的业务,占总量的92%。

新闻记者国际联盟报告披露,徐在证词中说,瀚国在香港到台湾高雄这段路上有五艘快艇。每艘快艇可以装4000箱香烟,开到公海的会合点,在那里他们把货卸到渔船上,开往内地和台湾。

根据法庭记录,英美烟草给瀚国提供的香烟数量可观。光在香港至高雄这条线路上,平均说来,每个月瀚国走私到内地和台湾的香烟有13.2万箱。

另一条线路是,瀚国有7辆货车来运输英美烟草来自新加坡和菲律宾苏比克湾的香烟。它们把烟运到南中国海的渔船上,再运往台湾和内地。平均每个月有10万箱。

烟进入内地后,之前走私烟一般从湛江口岸进入,如今改成两广交界点进入,然后通过湛江地区的廉江再运到广州等地。走私分子一般用“大飞“(经过改装配备大功率发动机的快艇,编者注)运往广西合浦、钦州、南宁、柳州等集散地,或邻省销售。

“南方是重点市场,在很多烟杂店,你都能轻易看到‘中国关税未完’的烟,这就是走私的下游环节。比如中西部,就是走私烟销售的重灾区。”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法庭出示的销售数据及其它资料显示,在1988年-1993年之间,瀚国和它的关连公司在销售BAT香烟上的利润在5.55亿到7.49亿港元之间。

而英美烟草从中亦赚取了巨额利润。今年年中,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的凯利李及爱丁堡大学杰夫科林的报告《未来的关键:英美烟草公司及烟草走私在中国》披露,该公司1990年向中国出口的香烟超过200.3亿根,而当年中国官方统计显示仅从跨国公司共进口100.5亿根香烟,缺口巨大。而英美烟草供货给走私机构也是心照不宣,且有故意纵容之嫌。

“BATHK除了向本地香烟市场供货外,亦售烟给一些分销商,作为出口到国内及其他地方,此等香烟无需缴纳香港政府关税。”香港廉政公署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是一套从进口到出口完整的走私体系。烟的上游来自生产商英美烟草。然后,处于中游的烟草分销商瀚国用钱买通了BATHK的原出口部总裁吕健康,用虚假的报关手续获得了大量的进口香烟。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拿到了一点通过正常渠道纳税的香烟。实际上,大量的香烟被他们以低税商品的名目偷运到了中国内地和台湾,因为事前买通了海关官员,所以这些被伪装的香烟通关时没有遇到丝毫麻烦。

本报记者曾就相关问题致电BATHK,公共事务部何先生否定了该公司产品从香港供应内地的说法,称“香港公司主要负责供给香港市场”。

就两份报告中有关走私内容,何先生称一切问题由英美烟草公司设在北京的东方公司来回答。后记者两次致电该公司时,总机均称公关部负责人不在。而之前的媒体报道称,英美烟草对此事加以否认。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杨震权表示,国际知名的烟草公司卖出了大量的免税香烟,价值上百亿美元,并且知道这些香烟将会被走私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去。但英美烟草采取的态度是,视而不见,分销商要怎样做都无所谓。

有数据显示,直到2004年中国官方统计的外烟进口数额仍与国外烟草公司的出口数额有巨大落差。根据上述英国李医生和科林的研究报告,2004年英美烟草在香港生产或运输到内地南部的香烟1139亿支,而同一时期中国官方报告的年输入外烟总和是21.34亿支。仅英美烟草一家,输入内地的香烟,就是合法外烟的近55倍。

而直到案发十余年后的今天,该案主犯洪荣华和串谋暗杀证人的犯罪嫌疑人仍未归案。

附文:内部文件披露英美烟草主动对华大量走私香烟

第一财经日报

全球最大的烟草公司之一英美烟草公司(BAT),再次被质疑曾经参与向中国大量走私香烟,并且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一份于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提供的证据表明,近几十年来,走私一直是英美烟草公司渗入中国市场的核心战略。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李医生(D r.K e lle y L e e)和爱丁堡大学的科林医生(Dr.JeffCollin),对大量英美烟草公司的内部文件进行了数年研究后,在医学公共图书馆(PLoSMedicine)发表了论文《“未来的关键”:英美烟草及香烟走私在中国》。数百万份英美烟草公司的内部文件,在接连不断的诉讼中被法庭下令公开。

根据最新数据,在2003年和2005年,英美烟草对中国的销售是中国官方全部进口数字的50倍。这中间的巨大差距,英美烟草一直难以解释。

英美烟草一直公开说它并没有批准过走私香烟。直到今年,在公开声明中它依然表示:“我们努力保证我们公司业务在合法贸易的指导下进行。我们的公司只在能够合法得到我们产品的市场里展开销售,而且我们的公司一旦认定客户有意识地或者草率地提供了最终被走私的烟草产品,我们将停止向他们供货。”

但学者们发现该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它曾经及时地重组了在中国的业务架构,以控制和扩大全亚洲的非法香烟业务。例如,文件中说,对香港的出口对英美烟草公司来说是“未来的关键”,同时文件还承认,出口到香港的烟草制品,绝大多数是用来供应中国内地的走私市场的。

英美烟草曾在内部文件中表示:“显然,在过去的20年中,走私香烟获利巨大,并成为英美烟草在中国业务的一部分。这最早是用来绕开中国市场的严格限制的一种方式,现在成为滚滚收入的来源。走私当时被用来进入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对其定价和供应的管理都非常慎重。”

本月14日在华盛顿参加第十三届烟草及健康全球会议时,李医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研究清楚地表明,尽管英美烟草在公众面前将自己打扮成为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公司,但却是造成全球性香烟走私的重要因素。”

2000年,在英国下议院卫生委员会的关注下,英国工业及贸易部对英美烟草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调查,但没有任何结果被公布。科林医生称:“其公司文件提供了越来越多参与走私的证据,但没有任何诉讼及公开听证令英美烟草或任何一名公司董事负责,这真是非同寻常又令人担忧。”

中国被视为烟草类新兴市场中必争的战略高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烟民队伍,3.5亿人。但合法进口的香烟,仅占中国每年17000亿支香烟消费量的3%,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每年便约有500亿支香烟被走私进中国。

李医生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香烟走私难题,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走私的香烟最终刺激了消费,破坏了控烟。”

他们呼吁《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增加一些内容,以限制烟草制品的非法贸易。(本报记者周健工发自华盛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