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位青年人的现实与理想的抉择

火烧 2010-11-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一位27岁青年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面对社会压力与个人追求,决定创业实现理想。文章探讨青年在金钱与梦想间的抉择,反思社会现状与个人成长,引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是一篇私人日记,原文叫《廿七启示录》,本不应该发表出来,但我想会对现实中很多青年有一点启迪和思考。

       看了看表,自己已然27了。孔子说三十而立,现在别人眼中看来可能算有点事业,不过心里明白,志不在此,每日所事,终是乏味。放眼望去,同龄中人,堕入钱眼里不少,一套房,一辆车,一个美娇娘,这就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的追求与理想,我想这应该算他们新的追求,儿时的理想早已泯灭,现实的自我已然同化,还在坚守的人者寥寥。而我如有些人眼中,还在幼稚的幻想着。以前可能会争辩几句,不是不懂世故,是不去世故,现在可能懒于解释了,毕竟也有点世俗成绩,这些可不是幼稚之人能做到的。
        不管理想多么丰满和遥远,钱还是要赚,任何事业都需要钱,上次北上京城,是给我的提醒,所以回来创业,今年总算初步站稳了,我想两年之内成为行业前五强,多元化迈进,然后放手去奔向我的理想。我想有人肯定以为是神经,可我却会自鸣得意为我的传奇,这是对自己勇气和魄力的一种挑战,平凡对于我来说宁愿下一秒自杀,我本鸿鹄,岂为燕雀之辈?
       时间匆匆而过,未来不知何方,成功或失败,这是两条路。自己是不是足够坚强,是吗?看多了想多了道家,想多了天文宇宙,可能会有出世之想。历史上的英雄们,真的没一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吗?毛主席那么优秀的人物,英俊的面貌魁梧的身材,那么丰富的感情,写得那么好的婉约诗词,我决不信他没有过才子佳人之念,我猜想应该是强烈的使命感和屈辱感让他舍弃这些,孤独的决绝的开始自己的征程。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都有才子佳人的梦想,只不过每当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候,这些我们民族的优秀子孙们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救国救民,这就是我们民族直垂至今而生生不息的原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历史的推动力。诸如此类,我认为都是一句口号,团结的口号。而翻开历史,你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人民,因为大多数都是我们民族的不肖子孙,无能子孙使得我们民族蹈于危难。所以这样才能理解,为何鲁迅会有铁屋子之说,为何孙中山遗嘱里会写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为何连一直都夸奖人民的毛主席年轻时都写到“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其实这才是这些伟人们的对人民概念的真实想法,不是轻蔑,而是恨铁不成钢的爱。只不过聪明的政治家门会知道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的道理,所以才会有人民团结起来的口号,而不是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柏杨一样只会从批评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写出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而人民中除了麻木愚昧这些毛病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责怪他人,而不会三省吾身。经常能听到很多人怪历史上的某某某,不然中国就好了。他们不明白,造成这种情况的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一两位政治家,而在于千千万万的我们的每个人自身。每个人都恨透了贪官,但是只要一点小小的权利,哪怕是厨师或者是门卫,他都不会放过这么一丁点的缝隙。而他依旧恨透贪官,而全然忘了自己。中国现实情况不好,而只要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中国无敌天下,一个月就能进入大同世界。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而要使大多数人改掉自己的这些毛病,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付出了千千万万的宝贵生命。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杀害革命者们的刽子手们不是这些千千万万的人民吗?
        一正一负、亦正亦邪,我想这就是自然之规律,人类社会之规律。思考是美好的,思考又是难受的。因为思考有时候会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决心,但有时候又会摇撼你前进的动力。但不管怎么说,每当意志动摇的时候,心里只要响起这样一句话,“你是我们五千年伟大民族的优秀子孙吗?”,那么我将一往无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