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指责前人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

火烧 2009-09-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中印边境冲突决策不应被指责,强调指责前人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分析历史决策对当前局势的影响,呼吁后人主动承担责任,推动领土争端解决。
关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及其延续至今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然而自80年代印度当局在我藏南地区设立“阿鲁纳恰尔邦”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网络愤青们纷纷指责当时我国的撤军是“失策”,为今后的解决“埋下了隐患”。今年以来中印边境军事对峙加剧,领土争端问题升温,于是这种声调也再次喧嚣起来——当年的决策是老毛的一大败笔。

 事实上,冲突是1962年发生的,直至毛主席逝世,甚至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内(80年代中期前)的20多年间,印度当局是基本老实的,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可以得寸进尺,而我们却只敢去遣责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决策,而不敢有所动作去教训印度当局呢?

 我相信,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当时如此决策,一定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军事、经济背景作出的,对后来的解决之道有深远的考虑和安排的,也为后人解决中印两国间的领土纠纷留出了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操作空间。遗憾的是,我们的精英、学者、网络愤青们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这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应当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些什么,使事态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反而一股脑地去指责距今33年就已去世的人在47年前作出的决策。我不禁想问,我们在毛时代以后,在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上除了发表抗议外,倒底做了哪些实质性的事情?为什么局势一直在恶化?

 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建立新中国,也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有陈独秀、王明等右倾、左倾错误的影响;有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有日本鬼子的疯狂扫荡。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指责前人错误的清谈之中,而是批判错误,端正思想,积极谋划,争取主动。这样才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在中印边境领土争端之中,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去做吗?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前人,将全部责任都推到前人的头上,实质上是一种只想享受前人的绿荫之福,而不愿或不敢承担自己这代人责任的懦弱和无能的表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