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把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合适吗?

火烧 2010-11-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是否合适,分析其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质疑其是否应持续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目标,并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径与理论逻辑。

把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合适吗?

杨福清

“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了,直到今天,依然是张口闭口不离“小康”。这个口号是不是也要一百年不变,直到永远呢?人们不禁要问:建设小康社会仅仅是上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还是整个“中国特色”的奋斗目标?它与共产党人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关系?

目标,是人们注目的标的。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一直把自己的奋斗目标死死地盯在“小康社会”上,那么,无论是从阶段上说,还是从方向上讲,它都是值得研究的!

现代版的“小康”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他把实现小康作为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并由此产生了“中国特色”。其原话是:“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个小康的状态。”——由此,实现小康社会就成了中国特色的奋斗目标。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中国特色把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主观武断地改变为“小康之家”;二、小康的“状态”是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三、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概念是“到本世纪末”即2000年底。

这里暂且不说把社会主义大家庭变为“小康”王国目标的方向性,仅从人均一千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和“本世纪末”的时间概念上说,所谓的“小康”目标,也已经过时该告一段落了;然而,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十多个年头之后,却仍然要大谈特谈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是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没有取得辉煌成就呢,还是从而不坚持“与时俱进”了?

其实这也难怪,老人家的理论也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一会儿说“发展是硬道理”,一会儿又说“一百年不变”;一会儿说“实现四个现代化”,一会儿又把四个现代化变成了一个“小康之家”,“小康之家 ”又变成了“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总值一千美元”!他的理论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用科学论证,不用自圆其说,既可以前言不搭后语,不讲哲理,不讲逻辑,也可以自相矛盾。如果把他的“理论”和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一系列哲学著作、军事著作相比,他就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想个啥就说个啥,“吐口唾沫就是钉”!这样一来,就把后继者搞糊涂了,以至于弄不清“小康”到底是个啥东西,稀里糊涂地喊了三十多年!这正如毛主席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么行呢!”

原始版的“小康”是“大同”的相对反义词。《辞海》对“小康”的解释是这样的——1、谓家庭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2、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一  种社会 。《  礼记.礼运》指出它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襲)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等等。这指的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

《辞海》对“大同”一词的注释——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样社会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这种思想对后来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但它是不可能在小生产基础上实现的乌托邦。

从《辞海》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小康思想就是小农思想和小生产意识。中国农民所谓的“几亩地、几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是对“小康之家”的生动描述。它不仅是小农和小生产意识,而且具有浓重的封建主义色彩!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三部分列举了那么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其中有1、反动的社会主义(甲)、(乙)、(丙);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评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没有提到“小康”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当然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出现。不过我倒觉得,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很像《宣言》中提到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想要保全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但不愿有必然要从这种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斗争与危险存在。他们想要保住现代社会,但不愿又有是使这个社会 发生革命和陷于解体的那些原素存在。他们惟愿有一个不要无产阶级存在的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看来,资产阶级所统治的世界当然是最优美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造成为多少是完整的体系。它号召无产阶级来实现它的这种体系和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不过是要无产阶级始终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而抛弃认为这个社会是种可恶东西的观念罢了。”“但这种社会主义所指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却绝对不是祗有经过革命才能达到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的废除,而是一种行政上的改良,即在这种生产关系基础上实行,因而丝毫不会使资本和雇佣 劳动间的关系有所改变,至多也只能替资产阶级缩减其统治费用和使其国家事务简单化的改良  。”

综上所述我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仍然以《共产党宣言》为宣言,就不应当把“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但愿我不会再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共产党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共产党概念,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式的中国共产党........

      2010年11月24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