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到?
什么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到?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月25日报道,9月23日,参加“重返延安”活动的33位老同志来到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进行参观。站在当年工作过的地方,老红军们心绪难平,革命岁月的点点滴滴又再次清晰起来。
当这些老同志看到毛主席旧居前那一辆纺车,看到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变化不大的旧居时,他们感慨万端。正如一位老同志所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得到啊!”
想当年,蒋介石把延安封锁得水泄不通,延安的自然环境又十分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打仗,就连基本的生存都很难维持。
然而,共产党人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环境中,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把延安建设成为充满阳光、充满温暖、经济活跃、自给有余的革命圣地。当年的南泥湾,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光辉写照。正如86岁的许宗祺一边转动纺车一边说道:“当年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都学会了纺线。毛主席的英明就在于他不仅带着大家打仗,还领导大家的穿衣吃饭。”
我们不妨做一个这样的设想,如果没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可能中国的历史就将重写,当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不管是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还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明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始终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始终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当我们听到老同志说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只有在延安才能找得到啊”这番话的时候,该是啥滋味?该作何感想?我想,老同志说出的这番话,既是对当今官场流行的奢靡之风的一种强烈批评,更是一种警示。不知道某些官员是否会脸红?是否会愧疚?
难道不是吗?看看今天的某些官员,躺在安乐窝里,奢靡成风:富丽堂皇的办公楼,一幢接一幢;豪华气派的官员别墅,一栋连一栋;久遏不止的“三公”消费,一波高一波……
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可曾记得毛主席的教导?“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可曾记得邓小平的训戒?“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
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可曾记得胡锦涛的号召?“我们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同时也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在想,他们其实早将党的领袖的这些教诲抛到九霄云外了,他们只图自己的“至尊”安逸、自己的“至尊”享受、自己的“至尊”风流、自己的“至尊”潇洒……要不的话,违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呢?
老同志的这番话,更是在呼喊:官员们,该到“自立更新、艰苦奋斗”这面镜子面前照一照了!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