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对姓资姓社的问题等闲视之
不能对姓资姓社的问题等闲视之
——学习四中全会公报的体会
朱蓬蓬
邓小平时期,为了避免“臭知识分子”的那种坐而论道的毛病,影响和耽误改革的进程,所以他提出姓资姓社的问题不争论,先干起来再说,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论定真理。这一着棋基本上是对的。就像他的“猫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都是属于战略理论的范畴。
但是,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由于不讲市场经济的姓资姓社,所有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都在被悄悄地修正和异化。其具体表现是众所周知的,诸如过大的贫富差距,诸如所谓的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诸如买官卖官,诸如官商勾结,诸如精神信仰的淡薄或取消……等等等等。从本质上说都是无视了姓资姓社的根本。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党的十三大以后所提出的商品经济,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的四中全会,也还是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进步。但不知从什么时候,一大批镀金归来的海龟,很快就赤膊上阵,明确地让各式土专家学者,跟着直呼市场经济,取消了前面的定语“社会主义”。
取消了这个定语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他们想在中国实实在在地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从龙永图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开始,他一生的伟大政绩,经过若干年的马拉松以后,终于签下了协议,中国进入了WTO,一些人兴奋,一些人怀疑,一些人观望。到今天为止来看,我们不能说加入世贸组织不对,但让步太多,忽视了资本主义的本性,留下的后遗症的确也不少。
更让人难以说出口的是,堂堂的中国共产党原本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在新的形势面前,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泛化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未尚不可,但前年由中央编译局的俞可平先生,抛出了那篇著名的《民主是个好东西》,和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夹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特别在党内,掀起了一股赞赏资本主义民主的热潮,其结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思想混乱。笔者亲自经历了一大批老干部,在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场合上,引发了争论。资本主义民主的普世价值,以及本来尚有点碍口的西化,成了人们“热评”的议题。时间过去两年了,如果说党中央十七大的政改部署还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话,那么,人们议论的却实实在在是资本主义的民主了。只不过大家还没有从姓资姓社的角度来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当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宣布中国不搞多党制以后,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了一阵。但很快,一大批专家学者就又掉转头来,写文章努力掩盖自己的本来面目,对民主进行“再说”,“再阐述”。无数条“变色龙”的花招声称“实现民主”不能过急等等。
举个例,笔者因为和一些老同志争论难断,就在网上发了一个“请教中央党校沈宝祥教授”的帖子,希望教授指点我们他的文章观点是支持“姓资”的普世民主呢,还是对普世价值和西化论的沉重打击? 9月11日 ,沈宝祥教授在北京日报再次发表文章《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怎样探索出来的》。似乎是对我的问题的回答。
对这篇文章,浏览各方面的反映,有叫好的也有批评的。笔者仔细阅读了全文,应该说,文章面面俱到,似乎是滴水不漏。但沈教授并没有敢于剀切地表明自己赞同的人类民主文明成果,是姓资还是姓社。他只是在他文章的段落中含含糊糊地说: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善于将走自己的路,同走人类文明大道有机统一起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僵化观念,消除不必要的疑虑,继续防‘左’,不要受新形态的‘姓资姓社’争论干扰,大胆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原来如此。但什么是“新形态的姓资姓社”呢?
是的,前些年,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们曾经做了专门的调研,说中国现在没有了阶级,有的只是不同的阶层。并按职业分出了12个,或16个甚至更多的阶层。没有了阶级,就没有了斗争。而阶层就最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沈教授指示我们不要受姓资姓社的干扰,“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问题在于,党的十七大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并强调了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具体操作程序。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防什么“左”呢?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在于实事求是。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要看客观存在。现实是我们党宣布的“一国两制”政策,香港总还是资本主义吧!香港是中国的吧!怎能说中国没有资本主义呢?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独资合资企业,其代理人是资产阶级吧!包括那些白领在内,中国的劳工阶级不是在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吗?台资企业的老板是资产阶级吧!我们是十分欢迎这样的资产阶级的。
除此而外,我们对于西安400万的藏獒,东莞报道的妻妾成群,有二奶情妇的众多官员,国企高管的百万千万年薪,山西暴发的大批煤老板,重庆辉煌的打黑除恶,不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良现象吗?至于“通钢事件”,已经是典型的阶级矛盾之存在并爆发了斗争……
我们可以把这一切都免谈姓资姓社,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研究的重大问题就是党的建设。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必须根据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作出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现在,四中全会“公报”已经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请注意“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之用词,能不讲“阶级”吗?不但讲,而且还要“确保”。
笔者引用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四中全会对十七大的路线方针并没有作出重大调整,这次全会只不过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另外,“全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这也是一段非常有深意的话。记得在二十一世纪初,党内高层及理论界,曾经探讨过一个现实问题,在政策层面上,如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个党内思想活跃议论纷纷的时代,一种说法是:承认和允许“多元”的客观存在,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元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有什么不可?这是实事求是地顺应现实。
体现在“民主”这个问题,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笔者希望,我们党内的专家学者,都应该明确表态了,这不是西方的议会民主,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民主还是有根本的区别,因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我们应该十分认真地学习四中全会公报。即使对于姓资姓社的问题不争论,但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已经出现的种种类似现象,却不能等闲视之。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