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深入农村,了解民生,重走知青路——上海交大“浓情巴南”综合服务队

火烧 2011-08-05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上海交大实践队深入巴南区玉滩村,重走知青路,关注农村民生问题,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当地农民生活现状,助力乡村振兴。

 为认真落实上海交通大学“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精神,积极服务于社会,解决基层社会民生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浓情巴南”综合服务队在经过三十多小时的火车和汽车旅途后终于在7月29日晚到达了重庆巴南区东泉镇玉滩村,开始为期15天以“农村民生”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吃住进农户,整装齐待发

7月29日晚,实践队伍抵达玉滩村办公室后,受到了东镇团委书记等的热情接待,并就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再次进行了交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当地镇政府领导表示将会全力支持本次实践活动,也希望队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真正为东泉镇的民生与发展做出有力贡献。同学们也表示这次吃住于民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条件艰苦,但却阻挡不了他们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心。

本着“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中增长才干”的实践理念,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团队精神,实践队员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此次实践活动,为巴南区的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重走知青路,关心民生苦

7月30日上午,在玉滩村的村长和回龙湾社社长的带领下,“浓情巴南”实践队一行人走访了玉滩村。在炙热的太阳下,实践队队员们走着崎岖的山路,虽然大家汗如雨下,但却坚持继续前进。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干涸的水稻地,路边有少许的甘蔗和水蜜桃等植物。据吴社长说,由于重庆天气十分炎热,干旱比较严重,许多水稻的收成都不太好,而这些经济型果树都是73年重庆知青下乡的时候开发种植的,如今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更换承包商,多数都已荒废了。重走当年知青走过的这一段山路,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与自豪,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使命,同是下乡接受锻炼,为当地农民服务的,队员们仿佛体会到了当年知青们的下乡精神,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山林中迈进。

通过吴社长的讲解和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现在的玉滩村全村一共有1800余人,一般农户家只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在家干农活、带孩子,年轻人多在外打工,6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每年可拿到一千多块的保险金。当地农民一般通过种植玉米、水稻、红薯等来满足自家的粮食需求,另外还通过种一些柚子、柑橘、李子等来增加一部分收入,同时也会饲养一些鸡、鸭和猪,以及经营农家乐来进一步改善生活。和农户们同吃同住了一天的队员们发现,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难耐的高温下也要忙着把农活做完,生活水平较低,十分需要得到改善和帮助。

走访产业地,了解种植难

7月30日下午,实践队走访了玉滩村山上的养鸡场、桃树林和鱼塘等,与种植地、养殖地的负责人作了认真的交谈,希望能充分了解到他们的种植和养殖困难,以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养鸡厂是去年新建的,原公司设在上海,饲养的鸡是市场需求较大的九原黑鸡(引种于四川万源),总的养殖量可达七八千,销售到重庆市区酒店。但目前养鸡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技术人员的缺乏,鸡的成活率只有70%左右,因此他们十分希望通过实践队的调研活动有所成果,能为他们带来一些技术上的支持。鉴于这个养殖厂的规模较小,我们向他们提出了“与农户合作,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他们表示这样的提议很好,但关键还是缺乏技术支持。另外实践队还了解到正在开发的桃树林收成也不是很好,由于重庆天气炎热,雨水较少,300亩桃树林有时候还需要用自来水浇灌。玉滩村的种植和养殖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并给予帮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