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官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

火烧 2011-08-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官文化的具体定义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表现,分析其形成过程与影响,揭示官文化在现实中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官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

文/大漠鱼

前言:一个文化贫民谈文化

把当官的视为“没文化”的一个群体,似乎成为共识。韩寒在厦门大学演讲时,就公开揶揄说“当官的都没文化”,在座领导均含羞以对。

那么当官的到底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是什么样性质的文化?当然我指的是在中国,我想这个问题得分开了说。

一、什么是文化

通俗地讲,文化是一个群体,包括国家、民族、信仰、行业、风俗、家庭等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的模式。这是广义的文化定义;还有一种狭义的解释是指,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从文化的定义中还可以看出,文化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吸收和接纳,更是一种有机的总结和沉淀,乃至于推广、变化和发展。在文化的总结与发展过程中,有精华和糟粕同时存在,而如何认定哪部分是精华,哪部分是糟粕,却又因人的认知、接受能力、所持态度不同而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比东西方文化时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是他并没有给出这两者一个具体的界定,事实上,文化永远不会有非此即彼的界限,因为它不断发展的属性决定了其必将始终在变化、再变化中游走。

二、官场文化

没有考究过这种文化的定义以及形成过程,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背景所形成的处事原则、思维理念、做事手法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且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因为官文化的介入,使得一些世俗事务的处理开始变得渐渐微妙起来,诡异而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在中国,官文化就是千足虫,它可以将脚趾伸向任何一块领地,并且是很尖锐的那种。举个现实的例子:2010年10月16日,河北某传媒学院学生李启铭因醉驾在某大学校园疾驶,导致该校学生一死一伤。可是这起肇事事实明白,惩罚措施认定清楚的案子,就是久拖不决,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何以会这样?就因为肇事人的父亲李刚是时任保定某区公安局的副局长。公安局是生活区间最常见的一个官场,那么局长自然就是这个官场不可忽略的主角。以此主角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就会有许许多多人脉资源被划定在这个大圆中,同时还有新增成员不断趋之若鹜,以致圆的半径更加拉长,覆盖面越来越大。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奇特、怪异的力量型集体,这就是官场文化。

官场文化的弧线看似独立,其实不然,因为利益上相互支持的需求,它们不断交叉出现,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张坚韧又张弛有度的网,在蚕食的过程中,四面发力又都留有余地。所以明知这张网有害,但要摧毁它却发现千头万绪,难以下手,着实不易。

三、官员没文化?

近日,广州消防支队一名叫姚携炜的消防员为救人不幸牺牲,当地政府一位官员上门慰问家属时称:“恭喜你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为此,不少人纷纷谴责这位官员没文化。据该官员后来解释,是一时的口误。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面对汶川地震废墟上的亡魂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还有“7.23甬温铁路事故”后,温州政法委与律师协会联名向各律师所及律师发出了不予向遇难者家属提供法律援助的紧急通知,但随后也解释为“措辞失误”。

从这些实例中,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官员或机构很缺少文化。在这样大是大非、悲喜不同的场合下,怎么可以信口开河?但仔细琢磨,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不管你是否承认,翻开每一位官员的履历,在他的学历栏中几乎都是本科、硕士、博士等样的记载。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认定这些人都曾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说这些人“没文化”,显然是不准确的。所以,这就涉及到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以及文化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变异。

四、文化变异

不止是政府高官,就连普通的企业负责人明明只有很低的求学经历,却最终都搞到了高学历证明。这个事实在全国很普遍,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说白了这是官场文化的需求。中国官场一个很明确的规则就是,为官者必须要达到相当的学历,这是进入官场前必须跨越的门槛。我们承认,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的素质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先进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和具体行动的实施。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单纯的文化教育不是提升素质的唯一途径,更不代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药家鑫所接受的教育可谓一路高端,但也没有阻止他残忍地把刀挥向一个无辜的生命。所以说,真正的文化,是学识、理念、善良、追求以及行动的全面展现和应运。

相信大部分为官者都曾接受过较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其中小学时期,他们往往是成绩的排头兵,经过十年寒窗的煎熬,他们终于踏入高校,这为他们以后做官提供了可能的资本。但等他们一旦身居官位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所学文化知识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异,有人甚至会凭借所学,做出变本加厉,危害社会的恶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话虽难听,却也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官场的某些现状。

五、官场文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官场文化就是政治文化、利益文化、集权文化,它在独特的土壤中孕育、发芽,并随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为需求,诞生了这样的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满足着需求。所以它必然要在很长久的时间内存在。自古以来,官场与民间文化都以对立的形式纠缠亮相,既然这种文化现象不能就此阉割,我们是不是可以促使它焕发出更多交融的共性,来实现和谐相处的目的?

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首先要求强势的官场文化变得不再强势,要以善良、平和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改变执政理念,一心为公、全心为民,分清什么是有利于民生建设的“精华”文化,应该摒弃什么样的恶习“糟粕”,在充分民主的普世哲学指引下,实现社会资源和财富共享,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唯此别无他选。

2011.8.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