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之乡中的“中华文化”板块之架构
乌有之乡中的“中华文华”板块之文章架构
乌有之乡论坛中,有一个“中华文化”板块。之所以谈之论之于此,在于前些日子有位朋友劝我多看看这一板块的文章,于是脑海里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于是想在此浅谈几句——关于这个板块的整体架构问题。
点击“中华文化”板块右边的“更多”按钮命令,跳出来的是整个板块的文章集合。到目前为之,以题目显示的文章总数已多达87页之多,每页以50篇文章显示,总共达4349篇文章。文章数目虽说谈不上海量,但总体容量已不可小视,要通读是难以完成的,如果预设平均每篇文章2千字,那么4349篇文章的总共字数当在800万字上下,如果每篇平均字数不止2千字,则至少总共字数容易在1000万字以上。真要通读,非皓首不可,这显然是一种笨办法。为此,想到大体浏览文章题目并先选读部分的办法,首先得出这个板块的基本文章类别和本板块的基本架构,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阅读本板块的内容起到一点的作用,我想这样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当然,论坛本身也有文章的推荐系统,方便读者选读其中的重要内容,如“热”、“荐”等文字及颜色标识)
通过基本的印象性的类别归纳,个人以为,本板块的文章大体可以这样去看:
(一)一级分类——“中华文华”及其“关联世界”
1、中华文化——主题相对纯粹地论述“中华文化”的文章,如国学、中医、汉字、国粹等内容,以及他们的基本构成内容、历史沿革、前后承继发展脉络、意义、作用、地位、影响等
2、中华文化的关联世界——主题主要不是探讨中华文化,但与中华文化关系有紧密或一定之联系的文章
3、归类不当的文章——不太应当放在此板块但归档到了此板块的文章
(二)二级分类
一级分类中的2、3类文章,在此不作重要细分和关注,主要就一级分类中的文章再进行二级类别细分
1、从内容上讲,主要类别如下:
(1)基本部分——要素
A、汉字与汉语、普通话
B、汉服、唐人街、四大发明、丝绸、瓷器、中医、京剧、四书五经、三教九流、小脚女人、龙、偶像、科举、汉人、唐人等实体文化符号
(2)主体部分——文化中的板块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医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学派
B、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
C、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元明清、近代等时代与文化时代
D、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郑和下西洋等主要或重大文化事件或历史现象
(3)内核部分——文化中精神
A、精神本体部分——如性善论、泛中华文华中的文明与文化之本质、百家争鸣、自由、平等、民主、仁义、克己复礼、归仁、海纳百川、开放性、自觉与革新、理气、心性、道等精神
B、精神偶像部分——如三皇五帝、孔子、毛泽东等
C、文化精神之媒介、道具与形象——如四书五经、龙等
2、从学术形式理路上讲,大体可以这样分类
(1)科学之分科
哲学、历史学、行为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角度看中国文化
(2)名辩主题、主旨之辩题
如唯物与唯心之辩、起源之辩、名实之辩、形与形而上形而下、孔子与孟子学问的区别与联系、道家与儒家谁更高名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能否构成化解中国当前与未来危机找到真正出路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富强国家的主要基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
(3)体系构建之分
如同样讲儒家的文章,可以分类:儒家的内容、儒家的派系、儒家的历史发展脉络、儒家的历史地位、儒家的学术地位、儒家的作用与影响、儒家与儒教
(4)新旧之分
如同样讲儒家,可以有传统之儒家、新儒家;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儒家与现代-现代化-现代性、儒家的创新、儒家与西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被自由主义戏称为“新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甘阳曾著文,论及时下中国存在三个文化历史“传统”(邓之改开与市场经济及其理论思想文化、毛时代之平等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儒教),并讲到“通三统”问题,即三个传统的融合。
毫无疑问,乌有之乡中的“中华文化”板块着力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复兴(这个复兴正面、正义地讲自然、理当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自我更新、推陈出新这一命题)。
然而,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遭遇外患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支撑的旧世界无能、无力去承受这一挑战并使中国走向富强、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为此,便有了中国便推翻清朝、剪去长辫、发起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历史或重大历史、文化事件。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显然针对的首先就是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墨客、达人贤才更是呈现日益对旧文化(传统)的批判之势,这种批判不仅包括来自自由主义世界的批判,也包括来自红色马列世界的批判,而且是长时间、长时段、长时期的批判,是全方位、全维度、全面呈系列、系统,呈体系的批判,是深入的批判,也是深刻的批判,几乎可以说把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批得体无完肤、批得无地自容,批得默不作声,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长时期内早已被大势地批烂、批臭。我想,大家都应当知道批烂、批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程度的,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全可将上两个世纪批判的各类文章看看,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身局限性有多深刻是自不容说的,难道是可以推翻的吗?当然不是。
问题在于,中华文化臭的地方、烂的地方自然是有的,不过,精华也是有的。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这是愚夫所见、所想、所为。
中华文化,既然要重新发扬光大,必然要应接相应的挑战,不能应战,自然戏没有开始,就已经败下阵来了。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在乌有之乡“中华文化”板块中的海量文章,其中相当一部分这是样一些内容:
1、给各派各家争学术历史地位的文章。
由于谈及中华文化,主要的、或较突出的是指三教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释道墨法名纵横等,在此之外还有文字语言、龙文化、茶文化等更泛的东西,是一个大杂荟,所以中华文化板块自然很多文章也是各有分属的,要发扬光大“中华文华”之前,各家各派就有互不相让之势,有相互批判的,也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研究墨家的说墨家好,要给墨家争地位,给墨家正名,研究道家的,说要给老子喊冤、还老子清白,研究儒家的依然在大势兜售孔孟之仁义道德、程朱之理气之学、王陆之心性之学,研究法家的自然也要正名,现在不是要以法治国、而不是人治吗?
这类文章可以说是太多了。
2、站在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治学逻辑批判针砭时弊,为时代呐喊或打倒美帝的。
在第一类文章构建好了各自的优势地位之后,自然要从各自的立场或角度用之,也算是学以致用了。这没有什么好非议的。为发扬中华文化,自然要搞搞非中华文化的部分了,这是“几个世界之间的战争”。
这类文章,自然也是多如牛毛的。
以上两类文章,可以说占了整个“中华文化”板块文章系统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或“大部分”。
在此,我建议读者,要看懂这个板块的文章,不防从以下着手:
1、建议先挑一部分文华读一读,各家的都挑一些,已形成相对全面的阅读结构。
2、在读有关“中华文华”类别的文章的同时,应当也到其他网站或购买书籍或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读一读西方或中国的“有关自由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世界”的文章,读一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左派的文章,毕竟,在“通三统”之前,总得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三统、三种思想文化系统吧。而且,我们也知道,没有比较就没有甄别就没有真正批判与进步。
3、要树立起开放的胸襟和批判的精神,只有开放大度,才能海纳百川,只有批判继承,才有所沉淀与更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去粗取精,也有粗可去,你不先拿过来,拿什么来去粗呢?当然,你不批判,恐怕非中毒不可,一命呜呼!
4、还是强调两点:中华文化数千年了,不可小视之,这是其一;其二,中华文化恐怕其中的缺点都与“封建”二字是离不开的,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你还“封建”的话,恐不是落伍于时代的问题,而是直接要淘汰的问题。
“封建”者“封土建邦”,是奴隶社会的东西,恐又不仅仅是封建的东西,在中国就是这样,谈封建就要谈奴隶而不只是封建社会,就像谈中华文化,恐怕也要谈到三皇五帝三代之前了吧,而不只是儒道法墨的问题,都谈到了夏朝以前了,哈哈,有点意思,这就是中华文华,墨子师从于孔子,孔子求教于老子,而主流孔教,基本上要讲到圣人就是要从黄帝开始了,然后炎帝什么的,周之文武了,周礼了,你看看,越闹越复杂了,其实一点都不复杂,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国度,优点大大的,积弊也是大大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