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帝国主义国家红色革命的启示

火烧 2010-08-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8
文章通过日本赤军电影与德国红军旅历史影片,探讨帝国主义国家红色革命的启示,强调革命思想觉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批判左倾错误思想对革命的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红色革命的启示  

——观日本革命电影<<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见山庄之路>>和德国红军旅的历史影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

   

文革时中国大学生的沸腾热血同样传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他们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走上街头,向这个罪恶的世界宣战。  

“2007年,日本著名导演若松孝二拍摄出一部反映日本赤军历史的影片:《联合赤军实录:通往浅间山庄之路》。长达190分钟的影片全面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年轻人的革命历史,以记录片的方式去记述了这群有着忠诚信仰极端行为的高校精英分子是怎样从一种信仰走向杀人的信仰工具。即使仅从影片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激动不安的叙述上,也可以看出,这位生于1936年的老导演,年轻时是一名革命者。 事隔多年,在这部若松孝二平生最想拍摄的影片中,他这样说:“1972年,日本的年轻人也曾拿起枪闹过革命。”  

“2008年表现德国红军旅的历史影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影片展示了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所发动的“城市游击战”,即“出于政治目的,用非传统的武装手段对政府、大企业以及外国帝国主义者进行打击”,他们一边抢银行以获得活动经费,一边炸弹袭击德国警察局,美国军事基地等等。观众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据称,影片初公映时,很多大学生抗议此片美化了德同的恐怖组织红军旅,另外有些大学生却看得如痴如醉。导演乌利·埃德尔(UliEdel)其实相当克制,力所能及地希望借以客观视角呈现这段惨烈历史,只是提供一段影像故事使人们回忆或查证此段史实时有迹可循。这种聪明的做法——讨巧想要批判和颂扬红军旅所作所为的观众都可以找到对他们有利的画面和情节,同情者会发现影片中有大量对当时政府行为的批判,否定者会发现影片中红军旅暴力血腥的反人类恐怖主义的确令人发指——无疑是一种电影资本的投机行为,与若松孝二苦心孤诣的拍摄是完全不同的。”   

但两部电影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日本和德国红色革命发展的路线,他们发展轨迹和最终的命运值得我们思考  

   

一、关于革命成员的思想觉悟问题,革命修养问题。是为了图一时的痛快,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还是抱着浪漫的情怀去投身革命,还是真正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列宁曾对一位青年说:“《资本论》才看过一遍,有什么好讨论的呢?”毛主席在青年时代的理论基础是非常扎实的,即使在战场上,主席仍然坚持学习。这就是个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要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作为领导同志一定要有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有符号客观实际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这有这样,才能在革命顺利时不至于狂热,遭遇困难时又不至于悲观。如果仅仅有革命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半个马克思主义者,想要领导困难万分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么这样的行动会变成恐怖主义性质的团体,要么会走向自我的解体。而愤怒的青年是最容易滑向极左的方向的,形左实右,危害革命,我们要坚决反对“左”的错误思想。  

“但上世纪曾经为了“革命”一词热血沸腾、寝食难安的青年们,显然从未想过要进行如此的“知识考古”。他们不思考革命去向哪里,革命是什么意思,革命为了什么?革命不为什么?他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事,革命。对他们而言,革命是革命本身。”  

   

二、关于革命,特别是暴力的时机问题。革命是要有广泛的理论准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革命思想的宣传不到位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革命都是被逼出来的,在广大人民还有其他任何活命的途径的时候,他们绝不会选择暴力革命这一个途径。这两点绝不是割裂的,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在抗战时期,一本《大众哲学》招起了亿万热血青年奔向延安,这是客观现状与革命觉悟结合的最和例子。  

   

三、革命不是罗曼蒂克,革命是要死人的。虽然我们无产阶级有我们自己的浪漫主义,但那时建立在革命现实主义之上的,是实在的浪漫,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虚妄的、虚伪的浪漫。我们有浪漫主义的精神,但更重要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重要矛盾的当下,现实主义才是我们生存的法宝。在行动中过程有两位成员投向警方求救,随后被组织塞进车里处死。影片伊始通过这个镜头很真实的告诫人们,信仰是有代价的。但革命要求你舍弃家庭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得到呢?  

   

四、关于革命的纪律。在我国人民军队之所以会打败所有的反动派,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分不开的。而“红色旅”中,在”联合赤军”中,这一点要么没有执行,要么执行过火。这也许就是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缺陷,从生活细节,到恋爱,到经济。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行为必须克服,使自己的思想完全转化成无产阶级的思想。德国“红色旅”通过劫机来营救领导人只是让组织更加失去民心。在影片中,普通老百姓不是支持革命,反而是向警察通风报信,这样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是因为理想而来到这里,一路上吃尽了苦头,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待遇。”  

    

五、教育党内同志的方法。通过暴力形式来使同志更加革命化,或者是实现共产主义化是不妥的,思想的改造问题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能靠蛮力取得成功,必须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显然影片中一些领导对待犯有错误或思想上还不够上进的同志采取了对待阶级敌人的方式,这往往得不偿失。  

   

六、对待领导不能绝对信服,不能完全依赖领导,不能绝对相信领导!我们要有党性,但党性不是愚忠,不是绝对服从。领导人自己的自我批评显得尤为重要。  

   

七、关于革命经费的问题——靠抢劫银行,靠绑架有钱人?这种做法可能会得到人民的同情,但绝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八、关于革命的训练、革命的战略方针。是打城市巷战,还是重上井冈山打游击战,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依靠中心城市的罢工游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人暴动,走俄国人的路;还是依靠广大的贫下中农,以农村为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人的路,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中国的现状与90年前的中国是不一样的。  

   

 1949年11月27日 ,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革命烈士们用鲜血传递出来的“狱中八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再反思一下红色革命失败的经过,他们无不是一条条的违反了这些用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希望革命的后继者谨记!万分谨记!切要谨记!  

   

   

文中部分文字引用《愤怒之上,革命之下》 来自: 阿阿 (箭没中目标,也离了弦)  

   

2010-8-2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