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庆东的《仁侠精神不能丢》
赞成孔庆东文章观点:“中国人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精神,是跟西方人学的吗?中华民族这种精神一是来自于悠久的古代文化传统,二是来自于革命传统,来自于社会主义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儒家思想;一个就是“侠”,侠义的侠。儒和侠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支柱。儒和侠天然的具有共通性,他们的区别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儒家集团是精英集团,广大老百姓靠侠义。侠义精神是来源于人性。人本身具有侠的能力和侠的需求。侠的繁体字是“夾”,是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人,侠本来的意思就是帮助同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它不是中国人固有的,各国各民族人民都会有。侠义精神在中国格外发达,因为中国的文明成熟早,对侠的需求产生的也早,后来它就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这个文化的宗旨之一在于,不依靠政府,不依靠统治者。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相信正义就在我心中。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需要侠的存在,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侠,这些侠自己出来打抱不平。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靠侠以外,还要靠民间的知识分子,过去叫绅士。
“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恰好都能够被侠文化所吸收,能够跟侠文化结合起来,所以中华文明它才既稳定,又能够及时变化。儒家文化的核心首先是一个“仁”字, “仁”不是西方讲的爱。仁的起源比爱要博大得多。爱在中国古代不是一个正面的词,爱一个东西就好像是一种贪恋,是一种贪取,是一种私心的表现,而仁是博大、公正的。中国古代夫妻之间不讲爱,而是讲恩爱,这个恩爱,是一种怜惜,其重点在于“恩”。在今天大讲人性论的时代,各种媒体上充斥着“人性”。往往是只强调人性的低层次的部分。仁作为一种人性,是高层次的东西,人本来是有的,有了这个仁,把它发挥出来,就变成了义,就是侠义的义。我们都可以做到牺牲自己的一点时间、精力去帮助别人。为了能够更好的做仁义之事,所以待人要讲礼,处世要讲智,做事情要讲诚信。武跟侠没有必然联系,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侠,你在你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可以行侠仗义。为什么武跟侠能够结合起来了呢?是因为武能够提高行侠仗义的能力,所以武侠是“以武行侠”。行侠不一定要有武,有武更好。
今天美国霸权主义横行,中国的这一套仁义道德行不通了,于是就有人宣扬基督教。基督教可以救这个世界吗?摩罗先生指出,基督教从来就是战争,基督教就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它从来就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先手。当然基督教本来不是这样的,基督教本来挺不错的,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才这样的。西方人的上帝已经死了,但教会还存在,那他们每天抬着上帝的尸体干什么呢?老百姓遇到很多社会问题,需要心理上的寄托,就糊里糊涂的找到基督教了。基督教所作的工作就相当于我们过去党委书记、团委书记所作的工作。我们应该反思自身问题,要恢复侠义精神,恢复仁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概括提醒国人:
一, 儒侠精神源于人的本性。
二, 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文化的精华。
三, 不要对舶来的普世价值盲目崇拜,不要迷信死了上帝的基督教。
四, 呼吁党团书记们和当代的儒侠重新担负起儒侠精神复兴重任。
附:乌有之乡第一文豪北大醉侠——孔庆东简介
孔庆东,男,1964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尤其对鲁迅颇有研究。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在孔氏家谱中属大宗户。人称“北大醉侠”。
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师从于北大中文系的两位名师:是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曾经在韩国最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任教2年。著有《47楼207》、《空山疯语》、《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独立韩秋》、《匹马西风》、《谁主沉浮》、《青楼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笑书神侠》、《四十不坏》、《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气》、《脍炙英雄》等文集、选集。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金庸和鲁迅。并出版《正说鲁迅》。
海内人文学术第一博客:http://blog.sina.com.cn/kongqd
东博书院自编发表书目:
高考作文速成训练:接力出版社1994。
青楼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议论文论据小词典:接力出版社1996
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谁主沉浮——1921年的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连城诀》评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与严家炎合评)
47楼207——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初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再版。
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通俗小说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与摩罗余杰合编)
程小青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
空山疯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自己的园地——关于周作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初版,2007再版(与程光炜等合著)
井底飞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独立韩秋:京华出版社2002(因故绝版)
酒徒——王安忆小说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与张祎林合选)
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初版(合著)
黑色的孤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金庸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口号万岁:华龄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合著)
四十不坏:华文出版社2005
伟大的二重性格——解读鲁迅经典:花山出版社2005
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与范伯群汤哲声合著)
匹马西风:新世界出版社2006
47楼万岁——孔庆东精选集:知识出版社2006
笑书神侠: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千夫所指: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博客一集)
江湖·侠客·情——走进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正说鲁迅: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温柔的嘹亮——北大醉侠演讲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作文应该这样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合著)2007
生活的勇气: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博客二集)
古龙一百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与庞书纬合著)
孔庆东文集:重庆出版集团2008(1-13卷)
脍炙英雄: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博客三集)
撕开的黎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摸不着门: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千杯不醉:重庆出版集团2009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收文目录:
孔庆东:解读——鲁迅《孤独者》
孔庆东:我最早的老师
孔庆东:鲁迅的痛苦
孔庆东:两会代表作秀忙,咱们读书吃点糖
孔庆东:中国传统的“仁”“侠”精神不能丢
孔庆东:评析毛泽东文艺思想
2004年9月9日 —— 2009年9月23日 在乌有之乡合计发文132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