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警醒,信用危机!

火烧 2008-07-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围绕信用危机展开,强调政府应实事求是,透明执政,避免封锁消息和压制舆论,以重建公信力,改善与民众关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自觉清除体内垃圾的党;是一个执政为民、执政为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一个永远保持先进性,永远受人民尊敬爱戴的党。这里不想就某事件本身说什么,只想通过其折射出的问题谈点一隅之见,以供参考改进。  

一、为民执政还是靠堵执政?

 

我们说,每一次出现大事件也是一次考验政府的机会,外理的好可以加强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威望。但有时候政府却情愿采纳一些愚蠢的方法,并且干得很欢很卖力,比如封锁消息,控制舆论来处理事情,结果却与其主观愿望大相径庭,干得一身汗还是不好看。把好不容易从抗震救灾中凝聚起来的人心挥霍殆尽,让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印像一落千丈不算,还使众多民众由原来相信政府变为对政府持质疑态度的自由主义者了。  

难怪有网友讲:1、“瓮安6.28这么大的事我们的CCTV都不播报,如果此事发生在台湾或美国等国家,相信CCTV一定会报,比如此次蒙古国的骚乱。2、如果“瓮安事件”也像西藏非法事件一样,在主流媒体上看到的就不会是一点点简短报道了,肯定去采访大量群众,知情人员、做深入报道,然后再定性为非法事件。  

事实上,类似事件的发生,政府方面若想加以控制和平息,可用的资源还是很多的。但事件之所以动辄闹大,造成恶劣的影响,跟政府方面的处置不当不无关系。其一,有关部门在事件萌发阶段,不负责任,推诿扯皮,甚至不适当地采取压服的强硬手段,把小事变成大事。其二,事件发生,当地政府立即封锁消息,不让记者进入,不许消息外传。当今世界,不单是突发群体事件最后闹到不可收拾的,多半跟后者有关,而且越描越黑不仅导致群众的猎奇心理,还使群众对官方越加不信任,从而让国家或政府失去了公信力。民众需要稳定、期盼和谐,因此需要一个有口皆碑的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然而政府的信誉、威望只能靠政府自身的努力赢得,而不可能靠暴力、靠封堵、靠见责即躲、靠自吹自擂凭空树立。  

一旦谣言四起的时候,那种四处删帖、封帖的行为,立刻就吸引了网上的注意,让百姓产生联想:怕记者进去报道什么,还是怕全国人民知道什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人们总是倾向于,被删被封的有可能是真相,于是就会想方设法搜索被删被封的东西,结果,被封掉的是国家控制下的喉舌。不管什么原因你越是封锁,人民总觉得政府无力,人们传播的反而是别有用心者的谣言。其实,谣言四起的时候,要做的不是封堵,而应该是请出当事人、摆出事实辟谣。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当事人。查清此事,处理好此事,向外界进行报道,这样才能平民心。公道自在人心,不要怕,一个大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和败类也不足为怪、不可怕,关键看你怎么处理。

古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有的是办法:焚书坑儒是堵;“清风”、“明月”等当朝者的名号忌讳是堵;到了现代“天安门事件”是堵;如今网站删帖是堵。要堵,能堵死也可以,否则,堵不但不是个办法,相反得不偿失,坐实了你不是为民执政而是靠堵执政的理念。诚然,这种封锁消息,作为内部处理事件的处理方式,在信息不发达,而且组织和政府对社会能够全方位控制的年代,还是适用的,是可以把事件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不至于造成整体的震荡,保全政府的脸面。谁知,网络传播的速度太快了,到处有可以摄像照相的设备,封了全国各网站信息,人家还是可以在国外网站上了解的。在资讯和通讯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严格上讲,任何组织、政府,稍微大一点的事就瞒不住人,外界总有办法知道。政府的有意控制和封锁,只能便宜那些小道消息的传播,甚至可能使之更加畸形,向对政府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让人对国内网站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让政府更加失去公信力。加上很多事件,本来就是老百姓认为官官相护,隐瞒真相激化出来的。政府处理的方式,一上来就封锁隐瞒,则证实了这种民间的想象,并使之无限放大,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直至群情激愤,酿成恶性事件。反过来,如果这类事件中真的存在官员的重大过失,乃至犯罪,这样的封锁和控制,也给了这些官员把水搅混的机会,在根本上,既不利于事件的处理,也难保当地的长治久安。  

既然堵是徒劳无益的,政府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当务之急须改变长期以来处理此类事件的陋习,切实实现政务公开,学会在媒体开放之中处理事件。一则可以将政府内部的猫腻减少到最小;再则可以使流言的伤害减少到最小。要相信,自古以来,但凡流言,都是见光即死的;三则还可以借此事件,以一儆百,也让喜欢报道中国丑恶事件的外国媒体看看中国政府的力度。总之,只要媒体一报道,很多关于这个事件的谣传,就会不攻自破。执政党应大气大度、别让人认为小家子气,除了“堵”寸步难行。“纸是包不住火的”,那些捂盖子的做法是愚蠢的,越描越黑,越解释越尚失政府的威信。希望不要再蹈“周老虎”的思维逻辑覆辙。  

二、官不把群众当刁民,群众还会跟黑走吗?)  

应该说,没人愿意无事生非地惹国家“最能说话的机关”。逆来顺受的群众被逼到那份上,事情必不简单。政府的政策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把底层百姓当刁民,并保留在“黑箱作业”的程度上,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也都一个口径。不然,何来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和事——就是因为知道真相的不讲真相、怕讲真相、隐瞒真相。把真相卡住不告诉群众,反而讲他们是不明真相。汶川地震的经验就是,只有公开公正,只有相信人民,人民会坚定支持政府的。不明真相?为什么不让人们明了真相?你把真相告诉群众,群众不就知道真相了么?

比如“瓮安事件”,当时网站上的此类传播,诸如凯迪,天涯,腾讯贴吧,百度贴吧等等,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相信和同情。无论是腾讯,新浪,还是雅虎,搜狐等大型新闻门户,只要是可以开展评论的,关于官方口径新闻。比如说打砸抢事件,比如省委书记所说的,黑恶势力公然挑衅政府。支持的比例不足一成。由于事件已经传播开来,并且境外媒体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因此,它加大了政府危机处理的难度,对其执政智慧也是更大挑战。以往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口径,就是“不明真相的民众”、“一小撮别有用心坏势力”等。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标准意识形态化危机处理方式,对民众智慧和认识能力无疑是种藐视,远远谈不上与时俱进。

无疑,无论官方的口径说的是不是“真相”,但这个绝大部分的民众选择对这一言说,采取质疑,愤怒的态度,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完全可以称的上民心尽失;是不想或不敢把真相公之于众的自食其果;是一个足应该引起执政党和政府重新审视自身与民众关系的警号!事件最后虽然平息了下来,“社会秩序井然”。而且,老百姓希望稳定、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但是,人们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个“活够了”的少女,不知道“丧心病狂”的家属会不会再次挑起事端,不知道“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不会又一次在“黑恶势力的挑拨下”陷入疯狂。所以,人们需要政府对这起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需要明白事件激化的过程、根源,需要明确地知道:再有类似“简单的起因”,政府有没有能力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避免事件的恶化?

我们常讲:相信群众相信党。你不相信群众,群众怎能去相信你呢?为什么老百姓宁愿相信黑恶势力也不愿意相信你们?人民群众能被黑恶势力利用,却不能跟着当地政府官员走正道,说明我们的这些官员素质水平实在太低,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别有用心的人?平日是如何执政一方的?少数黑恶势力能煽动那么多群众,难道当地政府或部门就没有一点公信力吗?人民为什么不相信政府的“真相”?政府何时不再掩盖真相?平民的生命不是草芥,如政府不能主持正义,不能除暴安良,发生老百姓自己除暴安良之事就成了必然。  

黑社会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当然是当地主要官员不作为。无辜人民死亡的条件是什么?当然是地方治理无方。说被“别有用心”的人挑唆与利用,他们的用心是什么?一个人口不过7万的小县城,有什么样的黑势力能煽动县城1/5的人去做一件事呢?如果真有这样的一股势力,当地政府怎么就没觉察?这不由使人对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有怀疑。新闻发言人说,疑惑案件有黑社会参与,如果是,那么当地公安是做什么吃的?竟然养成此大患?为什么事先没有察觉?而事情怎么会如此突然,为死立即引起?黑社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如果有,当地警方该当何罪?

应当讲群众与执政党和国家机器比是弱势群体。他们不是不相信党和政府,而是太相信,吃亏上当得太多。即使现在你讲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群众也不相信其所说。地震失去的是生命,6.28失去的是民心,是对党的信任,对言论自由的渴望。我们这个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他们痛恨黑恶势力,小小的县城突然发现了黑势力人群,人们在感谢其坐大让国家知晓的同时,又希望尽快将其毒瘤铲除,不要让其再为害百姓了。

群众这么多年跟党走,为什么不相信党和政府,掉头去相信所谓“黑社会”呢?这里不仅有太多“狼来啦”故事外,还有个民心所向问题了。大竹事件不是第一起,瓮安事件也不是最后一起,执政党不如换个角度想想或途径试试:假如官不把群众当刁民,群众还会跟黑走吗?

三、如果法律管用,谁想暴力维权?

有人称:暴力维权不可取!百姓讲:如果法律有用,那还要暴力维权干什么?是的,这次是公然向党委、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挑衅政府,无异于以卵击石,百姓什么目的,什么动机,竟然丧失基本的理性,不计后果,为何如此“猖狂”?!虽然打砸烧不对,但老百性也不是疯子,吃多了没事干,什么事要闹到这个地步!  

我们不用什么“深层次的判断”,就会得出一个起码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老百姓是最怕事的,最能忍让的,不是逼急了,相信不会这样做。他们对主席、总理满怀希望,对官吏、衙门有着诸多的无奈?这样恶性的事件,如果不是民怨所致,绝不可能。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做事情的,人民靠着它彰显公平,靠着它保驾护航,怎么会去冲击,甚至焚烧呢?  

公道自在人心,如果制度上消除了一些“强弱”对比,摒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观念;民心才会成为中华和谐社会中最好的秤。因此,“瓮安事件”不仅是“治安事件”,而且涉及司法公正、司法管辖权以及是否把群众当人看的问题。人民政府本是为人民的、主权在民的政府,人民有不满,可以抗议,可以问责,但不能被指控为“围攻”。如果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那么政府确实应该认真调查:群众对政府的看法究竟如何?群众为什么会遇到个相当偶然的机会,就这么疯狂地“冲击党政机关”?我们的党政机关在他们心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诸多现实起码说明群众眼中的“官官相护”是一个社会事实;说明我们的舆论自由多少是虚假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帖子被删除或隐藏呢?说明我们的政府对自己的行为没自信,否则为什么对敏感事件总是扭扭捏捏?说明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对民众的心情是无视或不能理解的,不然何以对这种天理不容的事情总强调冷静,而不能报以哪怕一点点的悲愤呢?  

多年来,我们一些官员有种思维定律:凡是弱势群体说的和做的都是错的,凡是错的都是弱势群体说的和做的!此法只能是因百姓所制,是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的紧箍咒,是孙悟空给师傅唐僧就地画的圈圈。事件发生后,两种声音同时存在——地方政府口径,此乃一个非法事件;群众口径,此乃群情激奋下的正义行为。我们的主流媒体采用了政府口径,其实也就标志着中央政府更倾向于相信地方干部的话语,而对群众的话语多少有些怀疑。这样的现实又恰如网友们所说:伤群众之心就是伤执政之本,获群众之心就是得胜利之根!防民如防贼还是防官如防贼,乃检验国家是谁的国家的唯一标准。

去年《瞭望》新闻周刊以《“权力资本化”的畸变轨迹》为题,报道了四川省纪委妥善查处的去年10月四川省汉源县移民群体事件,其中有些段话也为今日瓮安群众“暴力维权”揭开了谜底:

汉源事件是以原县委书记汤福锦、不法商人彭氏兄弟为主体的官商利益集团“长期操控县城经济的命脉,毒化党政风气,引发社会动荡”。长期积累的官民隔阂、疏离,造成了极端的缺乏互信,民心不稳,小事酿大事,大事则难免闹大乱子。

汉源事件是官民之间长期积累的利益冲突的表现。与陕西咸阳市去年10月25日发生的天王兴业集团数千工人走上陇海线堵塞铁路的群体事件相比较,诚如研究工农维权问题的专家于建嵘在演讲中所说的,工人维权一般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会利用原有的组织资源。该企业数千工人在厂内抗议国企改制不公达40天,应该说还是懂法律有节制的,在“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曾经想过请律师去打官司,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与厂方的矛盾”,此路走不通,便“决定以走上陇海线的方式‘惊动’更高层领导,管自己的事”。这是一种典型的“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及诉诸“青天”的思维模式。但谁有权嘲笑当事人思想意识的落伍呢?生活经验高于一切理论教条。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体验,让人们能建立一种新的依法寻求公正的预期模式。

就拿“6.28”说吧,从22日到28日的大约六天时间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何对这些传闻充耳不闻?为何对这些传闻无动于衷、听之任之?是对传闻不屑于理会吗?是觉得对社会澄清事实真相,对民众把情况解释清楚不必要吗?是怕越描越黑、越解释越惹火烧身吗?作为强势方的政府方,他们开始采取的就是“鸵鸟“政策,对民众广泛质疑不闻不问,因为即使质疑,但是因为真相的阐释权和发布权掌握在他们手中,民众也无法拿出事实根据,来推翻自己关于真相的结论,不能够证实,也不能够证伪,那就成为一桩悬案,等待时间,让它慢慢被遗忘吧!

诚然,信访部门大门虽敞开着,但同时也与各位长官或被举报当事人信息畅通无阻的。当地人若想举报当地长官、当地部门或政府,那信件、电话、招呼迅捷地就到了被举报人手里;“官官相护”,排挤、打压、报复接踵而至,弄不好还会被其踏上一只脚,叫你永世不得翻身。即使不如此,他们也可采取“拖”字诀,拖你个一年半载,拖你个人死骨头烂。最终他们嘴大百姓嘴小,胳膊扭不过大腿,上访者只有遭殃受气的份。  

“暴力维权不可取”,百姓应走政府规定之“逐级”程序,这是公认的“常规出牌”。这道理,上访者事先都已弄懂。然尔,诸多血的教训或众多经验表明“此路不通”!民间流传着经典话语说:要上访或举报必须越级,不按常规出牌方是办事秘诀。因此,对弱势群体的瓮安群众我们又能说什么呢?如果法律管用,谁想暴力维权?  

人们赞赏和喜欢面对四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政府所显示出来的透明和快捷,所以,在这样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民没有抱怨,更多的是在政府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继续着日子。而且,各级政府部门(国家,省市)二十四小时滚动不间断的播出真实的情况,不仅没有带来混乱,反而给我们带来的一种信心,感动,责任,踏实。

很多人不太相信,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的思维还会那么轻易的被误导,更不相信那么多人“不明真相”?人们又都迫切希望不要把众多法典当儿戏和摆设作花瓶,倘若能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官权贵们犯法“与庶民同罪”,社会自然和谐,老百姓自然不会以坐牢判刑抑或拿身家性命去暴力维权了。

四、按下葫芦浮起瓢、都是腐败惹得祸

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存在严重的腐败或官匪勾结之类的问题,以至于和群众关系日积月累地恶化,然后碰上这次突发事件经过少数人扇动那股积怨终于爆发出来。此次6.28给当地政府乃至全国的地方政府敲响一次警钟: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不要不把人民当回事,当官的一定要认识到:你只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如果你不尽忠职守,人民就有能力也有权利给你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是这个道理。

一件地方可以处理的小事,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诸多事件表明中国目前社会存在的官与民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深,公安被人们指认为“穿制服的土匪”,政府被誉为“老爷子部门”,办事难办事慢,执法不公等等。各级政府监察,廉政举报均未完善,加之消息封锁及工作不透明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度越来越高,以至于出现一个共产党人的含泪忠告:再不严惩司法腐败,瓮安事件将星火燎原。换言之,这些都是腐败惹得祸,若再不警醒,很可能酿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

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且不说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和部门来说,我们尤其需要知晓信息不公开、不通畅带来的恶果。对各种疑虑、猜疑、传闻,你反应迟钝,往往就会让民众认为是真的有猫腻,更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诸如黑恶势力等利用。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那么,就不光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分析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成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再看下列一些所谓“小事”:

1、在执法时,以情代法,讲的是自己的亲情、友情、同僚情,对平民百姓是无情。  

2、在为百姓办事时,故意拖拉,故意把一个平常就能办好的事情复杂化,以显示自己或达到某种目的。  

3、百姓有时需要政府时,互相扯皮、踢皮球,最终百姓自己不奈烦,不了了之。  

4、基层办事人员高高在上,对百姓盛气凌人,动辄'把你抓起来!恐吓百姓。  

5、基层公安唯官员之命是从,一呼就到,而百姓有事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出警  

以上看似小事,但众多大风大浪都过来的达官显贵,却又何以在小河沟里翻船呢?小事其实不小,只是因人而宜罢了:在强势强权的官员来看,那些纯属小菜一碟,不当回事;在弱势底层的百姓而言,那些实属大事,危及生存。想法不同,行为规范理当不同:前者,冷漠无情、官腔官调、草菅人命;后者,逐级上访、走向极端、性命相搏。——这一切,又无一不是腐败惹得祸。

“上海事件”与“瓮安事件”差不多同时发生,前者警察六死四伤,后者仅死学生一人;群众也好网民也好,90%以上的人都关心关注后者普通少女,只有10%的人理会执法公仆。为什么?国人心态然也:提到灾民都同情,谈到腐败皆痛恨,说到执法多晃脑,遇到官员咧咧嘴,想到媒体直抓头,听到真话当耳闻。是“同情弱者”、痛恨官僚腐败者、鄙视欺软怕硬者之文化传统与感情积淀促成。因此网上出现了民间版“一语惊坛”:

1、庆父(祸害)不死,鲁难不已;杀了和绅(贪官),富了嘉庆(国家);官僚不除,民愤不灭。  

2、天上(神仙)一日,地上(人间)一年;腐败一餐,百姓一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官僚腐败,祸害甚大;再不根除,灾难无穷;稍有犹疑,波及华夏。

4、暗地举报,明里袒护;百部法典,举步(执行)维艰;阎王(一把手)好见,小鬼(办事员)难缠。

5、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  

6、查处往往是不了了之,最终往往是了之不了。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们的执政党应该想想办法了。中国老百姓是不愿意闹事的,好死不如奈活着嘛。最终的闹事,那都是州官给逼的,因为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老实讲,如此下去,百姓不和政府对立那才是真有了问题。该清醒时得清醒,该出手时应出手:倘若还投鼠忌器、心慈手软,搞封堵卡压删一套,按下葫芦不浮起瓢才怪了。  

腐败是毒瘤,要想让我们这个国家更团结,更奋进,更有爱心!希望这个国家安定繁荣;希望能够真正的和谐、公平公正;希望执政党勇于纳谏、倡导讲真话、风清气正氛围;希望能够少发生以强欺弱;希望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关爱;希望她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平安——就必须像远离毒品那样远离腐败!反对腐败!根除腐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