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信用评级机构:一颗隐蔽的定时炸弹

火烧 2010-04-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信用评级机构在华市场垄断问题,指出其可能成为金融风险隐患。强调本土机构发展必要性,并探讨外国机构竞争对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几个星期前,有一篇报道讲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的巨大市场份额。我当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也有弊,但是如果结合最近的希腊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来看,信用评级机构可谓一颗隐蔽的定时炸弹。

      这篇报导称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控制我国三分之二的信用评级市场,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
  (1)我国对信用评级缺乏了解
  (2)我国盲目迷信外国技术,认为美国评级机构比中国的好。
  (3)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国家尚无明确政策法规限制外国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
  (4)外国公司持续进行高层公关。
  
      应该说,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是从二十年无到有的过程,很多细节被忽视也是难免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对于统计数据啊,会计做账等东西的信心度不高,所以信用评级也宁愿相信外国人,认为他们能够做得更加公正。当然,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一些不可告人的丑闻,西方金融机构也未必那么公平公正,或者说存在很多黑幕。

      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内运作确实有难处。如果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不好,给它一个不好的评级,可能就意味着失去业务,尤其在我国,可能意味着得罪一大批人。而如果给这个企业一个很好的评级,而又出了大问题,信用评级机构可能成为牺牲品。应该说,这种事情必然会发生。在面临短期内得罪一大批有权势的人和把问题搁置到以后再说这两个选择,大部分情况下第一个会被选择。所以我觉得外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内也有难言之隐。
  
   从长远来看,发展我国本土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在一个比较缺乏信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信用评级机构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还是很困难的。比如一个省的领头企业想发行债券。明明人家债务比例很高,风险不低,但那个地方的领导跑过来说几句,要求给与这家企业很高的评级,在目前情况下,一家小小的信用评级机构要说“不”还是蛮难的。在这种条件下,有外国信用评级机构来竞争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出了大问题,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处于实际的寡头垄断地位。如果有更多竞争,他们就不至于如此滥用自己的力量。而他们的竞争,可以促使我国本土的信用评级机构更加健康地发展。
  
    但是,我认为,掌握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操纵的空间。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我对这个问题不是特别担心,因为这是一张一次性的牌,如果他们打了一次,以后就会被戒备,甚至被驱逐。如果他们具有长远眼光的话,应当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培养人们的信心,这样这张王牌的战略价值就非常大了。
  
    这张王牌可以什么时候发挥作用呢?比如说,如果某一天,我国发生金融危机,银行可能资不抵债,举新债又困难。那么这时候如果信用评级机构一致把我国银行降级,那么可能促进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并迫使我们通过大量印钱来解决问题,导致更多问题,加剧原本可能可以缓和的矛盾。当然,这是瞎想的一种情景,但是一旦你掌握了人们的信心,那么运用起来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武器。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担心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希腊和葡萄牙的在国债上碰到一点问题,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给他们降级,他们的国家信用就到了崩溃的边缘。

        其实这些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而信用评级机构一直给他们好评,让他们能够一直这样借下去,事实上是起到了加速危机到来的作用。如果这些机构几年前就开始提出警告,那么希腊可能就不会被迫走到这种地步,才采取痛苦的变革。

        而如今希腊面临严峻的局势,他们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把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变得非常棘手。各位想想看,日本的国债和GDP的比近200%,而日本多年来也没有什么增长,债务问题尚不成危机,现在希腊的国债和GDP的比也就115%,即使希腊的经济发展比较低迷,也没有理由让投资者一下子丧失信心呀。而且像葡萄牙(76.6%),西班牙(53.2%)更不应该受到太大的冲击。

        然而,希腊被降级后两年到期的债券的收益率高达25%,而葡萄牙被降级后,债券收益率暴涨一个百分点。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披露了很多关于信用评级机构舞弊的消息,但是全球的大型投资机构依然迷信这些信用机构,由此可见这些信用机构可怕的市场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一颗定时炸弹,在最危险的时候突然爆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