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抱病到温州,高铁发展增信心
在昨日央视新闻中心疼地看到,在病床上躺了11天的温总理勉强出院,于28日10时许赶到温州,察看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并看望受伤人员,对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大家作为遇难者的亲属,失去亲人的痛苦,心情我完全理解,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非常沉痛,谁都有父母、丈夫、妻子、儿女,谁都有亲人,亲人遇难,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让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我给大家鞠个躬。”总理朴实、真诚的开场白打动了每一个聆听者的心。
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10多位遇难者亲属意见后说,大家反映的问题集中起来是三个方面:第一件事是处置工作。处置工作的最大原则就是人的生命——救人!我们常讲一句话: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第二件事是事故原因的调查和事故处理。国务院已经组成独立的调查组。他们将认真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事故进行调查,要对人民负责,得出的结论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让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人安息。第三件事是你们提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大家都关心的理赔问题。我想跟大家说句心里话,我刚才听到为理赔款而争执感到非常难受,因为人的生命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理赔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其实,我知道,亲属要的是公道。我相信这件事情会合情合理的解决。
目前,在各方的关注下,“7·23”事故的调查和善后工作正在持续开展。温总理正视舆论诉求,回应公众关切点,无疑让这场事故妥善处理的基础更加厚实。接下来,如何把总理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则成为考验参与事故调查处理部门的处置能力和智慧。
事实上,重大交通事故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处理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做法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其中,德国“埃舍德高铁脱轨事故”和日本“福知山线脱线事故”是两个突出案例。
我们不曾忘记,1998年6月3日,运行7年事故发生率为0的德国高铁发生重大脱轨事故,造成101人死亡。事发第二天,德铁降低了全线高速列车的时速,随后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实行了紧急列车时刻表,多辆列车被取消,多条线路被缩短,直至事故后一个多月才基本恢复国内铁路运营。1999年,德铁根据对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公布了一份新的铁路安全方案。这份安全方案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开展高速铁路的借鉴宝典。
我们更是清楚记得,2005年,日本发生了导致107人死亡的“福知山线脱线事故”。这一惨案导致了日本政府和国会修改了《铁道事业法》,规定各铁路公司必须在铁路沿线安装“自动列车停止装置(ATS)”等义务。
另外,仅发生在本世纪中的重大事故就有:2005年10月29日,一印度快车运行途中遇洪水,至少123人死亡;巴基斯坦,三辆火车连续撞击事故,导致128人死亡,135人受伤;04年7月22日,土耳其火车出轨导致四节车厢翻车,139死;2002年5月26日,莫桑比克一辆货运列车和一辆客运列车相撞,死亡191人;2002年6月24日,坦桑尼亚一列载客火车溜后撞向尾随载货火车,281人死亡,1000人受伤;2004年2月18日,伊朗一列火车出轨着火后爆炸,320人死亡,460人受伤;2002年2月20日埃及一火车着火,373人死亡;2004年 4月22日,朝鲜龙川火车站发生大爆炸,把周围建筑夷为平地,朝鲜公布死亡人数为54人,伤1249人;2004年12月26日, 斯里兰卡海洋女王号列车路遇海啸,造成约1700人死亡,只有100多人被救!
当然,在铁路发展中也不乏长期安全运行的案例。比如,日本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自1964年开通以来,至今无重大事故。何以至此?据说有三大原因:一是他们把新干线的运营速度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二是实行车辆制造技术与运营管理技术同步成长;三是新干线有两个最基本的安全运营系统作保障。
书归正传,“7·23”事故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创伤,更让我们意识到风险管控同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发展才能赢得公众信赖;只有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发展成果才能与人民共享。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部门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厘清媒体和民众关切的疑虑,透视全面真相;同时也要审慎认真,实事求是,不受外界干扰,让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科学严谨,经得起推敲,获得公众的认可与信服,才能有机会完成中国铁路发展的信心重建。
正如温总理在与记者见面,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所说,我们不要忘记这起事故,不要忘记在这起事故中死难的人。它让我们更警醒地认识到,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它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