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教师节里话知识分子的兴衰

火烧 2009-09-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教师节与知识分子身份展开,反思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地位变化,提及毛泽东忌日与教育节的关联,探讨社会变革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我越来越感到自己不是知识分子了。虽则也拥双师资格,可望着满街跑的硕士、博士,专家、教授,不禁自贱形骸。不过适时摘掉知识分子的头衔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不能不说是有自知之明,也是一件合情合理之事。因为知识是相对的,能称为知识分子也是相对的。旧社会识字人少,能读上几本书,那就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读上百本书,那就特有学问的人。读上万卷书那可就神了。现时不一样了。就小学生读书就不止百卷,上了大学可能读书不下万卷,个个都是神呵。而且现时知识面之广,更新之快,这一世纪以来可与数千年相匹敌,人人都成了知识海洋中的一分子,成了化学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今天是老师节,非常想念曾经培育的恩师们。自己也当过几天非正式的老师,深感受做一个称职老师的辛苦与不容易,在此向我的老师和天下的老师鞠躬敬礼了!
  喜欢写文章的我,这是第一次在教师节写文章,向老师问好,不是我对老师大不敬,是我对教师节的日子选得很憎恶。九月十日,是毛泽东忌日的第二天,窃以为这是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大不敬,由于这个大不敬,我宁愿对天的知识分子甚至老师大不敬(所以写此文前,已有足够战群儒的心理准备)。
  人都说知书达理,八十年代一小撮文人偏就对已经定论为“三七开功过”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不能达礼。原因就是他们在文革中挨整了,受苦了,地位低下了,说白了就是毛泽东整的他们,所以他们把毛泽东忌日的第二天定为教师节,公然辱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毛泽东同志。可他们这点苦算什么呢?比起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主席一家六口也以身勋国,不知道他那点委屈比主席如何?整天象一个小脚女人抚着脚,呼天抢地,大喊主席对我不公、我冤枉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光芒在中国最灰暗的时期。要是在现在估计九月十日啥子节也定不上。
  那时百姓们享受着改革的成果,集体的田变成了自己的田,这对千百年来依土地生存,习惯于小农经济的中国老百姓来说,那比命都重要。于是乎狠不能山呼邓万岁。
  那时的官子们趁机分了农村、乡、县的集体财产,美的那个里咯儿楞,偷着笑醒好多回。于是乎狠不得喊什么亲了。
  被“落实政策的地富反坏右”,那就更别提了,工作有了,待遇有了,一下成了人上人,那趾高气扬的样子比解放前还牛呵。真应了一句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我胡汉山又回来!
  那些被压抑多年的,趁机要权,夺权的,就不用提了。那是最大的利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节就在公元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出现了。有良心的人无奈的沉默,没良心的人鞭炮齐鸣,胡汉山们举杯相庆。
  这让对知识分子感受悲哀,我不耻再称为现代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在人心目中那是鸿儒,那是有大胸怀,大智慧的人,而现代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两场社会革命中大多扮演了小脚女人的角色。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他们迫于革命的形势不得不曲屈从,但到了建设时期便向右转。对新生制度出现的暂时困难不是克服而是要挟党知难而退。1962年,陕西户县一会计杨伟的文章《当前形势怀感》就是例子,毛泽东斥责他们不但要一叶知秋,还要知冬、知春,革命道路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前进的,尤其是要建立更先进的经济体制,那更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其中为推翻旧文化付出代价。
  在社会变革之后,如果旧文化不消灭,只能社会构架只限于朝代更换,农民起义的结果只不过是皇帝改姓。
  革命的本质就是革掉旧文化的命。可悲的是知识分子是旧文化的最多携带者,往往成了社会真正变革的牺牲品。秦始皇是这样做的,他被骂了二千多年,毛泽东也是这样做的,他会被骂多少年呢?
  那一天中国知识分子良心回归了,不骂主席了,九月十日的教师节也就不存在了。
  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对社会的比较再比较,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并一定能来到。
  再次祝胸怀天下、一心为公的教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剑如月草书于二〇〇九年九月十日13:49:5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